Linux 常用命令匯總及快速鍵匯總整理

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Linux 常用命令匯總

ls命令:
1.  ls              //列出目前的目錄的檔案和檔案夾
2.  ls –a             //列出目前的目錄的檔案和檔案夾,包含隱藏檔案
3.  ls –l             //列出詳細資料
4.  ls 目錄            //列出某目錄下的檔案


pwd命令            //查看當前所在位置

du 命令

1.  du 目錄         //查看目錄的總容量以及子目錄的容量
2.  du –s 目錄        //查看目錄總容量


cd 命令
1.cd ..           //回上一級目錄
2.cd /           //回根目錄
3. cd            //回使用者主目錄
4.cd 目錄路徑       //去某目錄

mkdir  目錄名        //建立目錄
rmdir  空目錄名       //刪除空目錄
rm 檔案名稱          //刪除檔案
rm –rf 目錄名         //刪除目錄以及目錄下所有檔案
mount 命令
1.mount /dev/cdrom /mnt/cdrom     //掛載光碟機到 /mnt/cdrom目錄下
2.mount -t vfat  /dev/sda1 /mnt/u   //掛載隨身碟到 /mnt/u目錄下
3. umount  /mnt/cdrom           //卸載光碟機
fdisk –l                 //查看本機存放裝置
file 檔案名稱                //查看檔案類型
find 目錄名 –name  “*.c”        //在某目錄下尋找檔案為*.c的檔案

whereis 檔案名稱              //尋找檔案在哪些目錄下
cat   檔案名稱               //顯示檔案內容
cat 檔案名稱 | grep 文字        //只顯示包含文字相關的內容
cat 檔案名稱 | more           //分頁顯示檔案內容
tail 檔案名稱              //查看檔案末尾
head 檔案名稱              //從頭查看檔案

cp 命令:
cp 檔案1 檔案2           //複製檔案1 到檔案2
cp 檔案1 目錄1           //複製檔案1到目錄1下
cp 目錄1/檔案1  目錄2       //複製目錄1下的檔案1到目錄2下
cp  –r  目錄1 目錄2       //複製目錄1下所有內容到目錄2

mv 命令:
mv 檔案1 檔案2           //重新命名檔案1為檔案2
mv 檔案1 目錄1          //移動檔案1到目錄1下
mv 目錄1/檔案1  目錄2       //移動目錄1下的檔案1到目錄2下
mv –r  目錄1 目錄2        //移動目錄1下所有內容到目錄2

chmod 命令:
chmod u+x g+r o-w 檔案名稱     //為檔案設定許可權(使用者,組,其他人)
chmod  744  檔案名稱         //為檔案設定許可權(1-執行,2-寫,4-讀)

chown 命令:
chown 使用者 檔案名稱       //把檔案改為使用者所有
chown –R 使用者 目錄名      //把目錄下的所有檔案都改為使用者所有

chgrp 命令:
chgrp 組名 檔案名稱         //把檔案改為組所有
chgrp –R 組名 目錄名       //把目錄下的所有檔案都改為組所有

ln 命令:
ln 檔案名稱 連結名           //為檔案建立永久連結
ln  -s 檔案名稱 連結名        //為檔案建立軟連結

useradd 命令:
useradd 使用者名稱             //建立一個帳號
useradd  -d 目錄  使用者名稱        //建立一個帳號並指定主目錄
useradd  -r  使用者名稱          //建立一個系統帳號
useradd  -g 組名 使用者名稱        //建立一個使用者屬於某組

passwd 命令:
passwd 使用者名稱            //為使用者佈建口令
passwd  –S 使用者名稱         //查看帳號狀態
passwd  -l  使用者名稱         //鎖帳號口令
passwd  -u  使用者名稱         //解鎖口令
passwd  -d  使用者名稱          //刪除口令

userdel 命令
userdel 使用者名稱            //刪除帳號
userdel  -r  使用者名稱         //刪除帳號及其主目錄

usermod 命令:
usermod -l  新使用者名稱  舊使用者名稱      //將使用者改名
usermod -L 使用者名稱             //鎖定帳號
usermod -U 使用者名稱            //解鎖帳號
usermod -g 組名  使用者名稱         //將使用者加入到某組

groupadd 組名              //新群組
groupdel  組名              //刪除群組

groupmod命令
groupmod -g 組ID 組名         //修改組的ID號
groupmod –n 新組名 舊組名       //修改組名

gpasswd 命令
gpasswd  -a 使用者名稱  組名        //把使用者加入組
gpasswd  -d 使用者名稱  組名        //把使用者從組裡刪除
gpasswd  -A 使用者名稱  組名        //把使用者佈建為組的管理員

groups 使用者名稱              //查看使用者屬於哪些組
id  使用者名稱                //查看使用者UID 資訊

vi  檔案名稱                //編輯檔案內容

輸出重新導向:
cat a.txt > b.txt           //查看A檔案內容,把結果輸出到B檔案
>>                  //表示追加寫入重新導向
2>                  //錯誤輸出重新導向

管道:
命令1 |  命令2   例:cat a.txt | grep abc | more

指令碼編輯步驟:
1.  使用vi命令編輯a.sh
2.  通過bash  a.sh  或  .  a.sh  測試指令碼
3.  修改a.sh 屬性為 可執行
4.  ./a.sh    執行指令碼

rpm 命令:
rpm  –ivh  安裝包名           //安裝軟體
rpm  -e  軟體名             //卸載軟體
rpm  -U  安裝包名            //升級軟體
rpm  -qa | more              //查詢所有已安裝的軟體
rpm  –q  軟體名             //查詢軟體是否安裝
rpm  -qi  軟體名             //查詢軟體詳細資料
rpm  -ql  軟體名             //查詢軟體安裝檔案清單
rpm  -qf  命令名   (命令的絕對路徑)   //查詢某個命令屬於哪個軟體
rpm  -qpi  安裝包全名           //在安裝前瞭解安裝包資訊
rpm  -qpl  安裝包全名           //在安裝前瞭解安裝包所含檔案清單

原始碼編譯安裝過程:
系統必須有C++的開發環境。選擇圖形介面安裝開發工具。
1.  下載原始碼包到某目錄中,一般是尾碼是.bz2的壓縮檔
2.  tar –jxf 壓縮檔名     //解壓縮到某個目錄下
3.  進入原始碼目錄
4.  對原始碼進行配置 :如設定安裝目錄 ./configure  --prefix=目錄名
5.  配置完後進行編譯。 執行 make
6.  編譯完後,進行安裝 make install

init 命令:
init 0             //關機
init 6             //重啟
init 3             //多使用者命令模式
init 5             //多使用者圖形模式

runlevel           //查看當前運行層級

chkconfig 命令
chkconfig  - -list           //查看服務啟動狀態
chkconfig  - -list 服務名       //查看某個服務啟動狀態
chkconfig  - -level  35  服務名 on(off)  //設定某獨立服務在3,5層級下開啟(關閉 )
chkconfig   服務名 on(off)    //設定非獨立服務開啟,關閉

ps –aux             //查看進程
top               //查看系統資訊
kill 進程號            //中止某進程
kill -9 進程號           //按進程號強行中止某進程
killall  進程名           //按進程名強行中止某進程
ctrl+c               //中止某進程

jobs               //查看背景程式運行
fg job號             //把後台命令調回前台
ctrl+z               //把前台命令調回後台
bg job號             //把命令調回後台

at                //設定計劃任務
atq                //查看未執行的計劃
atrm at號             //刪除某計劃

service 命令
service 服務名 status         //查看服務狀態
service 服務名 stop          //停止服務
service 服務名 start          //啟動服務
service 服務名 restart         //重啟服務

crontab 命令
crontab -l               //查看當前cron工作清單
crontab                //建立任務,會覆蓋原來任務
crontab –e                //新增工作
crontab –r                //刪除任務
crontab -u 使用者名稱 -r          //刪除某使用者的任務

配置磁碟配額步驟:
1.修改/etc/fstab 檔案            //讓分區支援磁碟配額
2.reboot                  //重啟
3. quotacheck –cmug /          //對/分區建立配額檔案
4.quotacheck –mfvug /          //對/分區進行配額一致性檢查
5.edquota -u  使用者名稱         //對某使用者佈建磁碟配額
6.edquota -g  組名          //對某組設定磁碟配額
7.quotaon -avug            //讓設定立即生效
8. quota  –u  使用者名稱          //查看某使用者磁碟配額情況
9.quota  –g  組名           //查看某組磁碟配額情況

tar 命令
tar -cvf  a.tar   檔案名稱或目錄     //將檔案或目錄打包為a.tar
tar -czvf a.tar.gz 檔案名稱或目錄     //將檔案或目錄打包壓縮為a.tar.gz
tar -xvf  a.tar             //將a.tar 解開
tar -xvf  a.tar -C 目錄        //將a.tar 解開到某目錄
tar -xzvf  a.tar.gz           // 將a.tar.gz 解壓縮
tar -jxf  a.bz2             //將a.bz2 解壓縮
tar -tf  a.tar             // 解包前查看a.tar包裡檔案清單
tar -tzf  a.tar.gz             //解壓縮前查看a.tar.gz包裡檔案清單

配置NFS伺服器步驟
1.  確認nfs,和 portmap軟體包.已安裝
2.  編輯/etc/exports 檔案, 設定共用資料夾(事先建立好的)和相應許可權
3.  確認 nfs 和 portmap 服務已啟動
4.  使用showmount –e 命令查看 共用目錄

配置NFS 用戶端步驟
1.  設定IP, 和伺服器PING通
2.  使用 showmount –e nfs伺服器IP地址 查看伺服器的共用目錄
3.  使用mount 掛載 共用目錄到指定的檔案夾
4.  訪問檔案夾內容
5.  使用umount 卸載檔案夾

如果是WINDOWS用戶端,需要安裝第三方軟體才行 (omni –lite)

exportfs -rv  讀取新設定的共用目錄,到nfs服務中
exportfs -auv 停止所有共用目錄
exportfs -av  開啟所有共用目錄

   快速鍵

[Ctrl] + [Alt] + [Backspace] = 殺死你當前的 X 會話。殺死圖形化案頭會話,把你返回到登入螢幕。如果正常退出步驟不起作用,你可以使用這種方法。 


[Ctrl] + [Alt] + [Delete] = 關機和重新引導 Red Hat Linux。關閉你當前的會話然後重新引導 OS。只有在順利關機步驟不起作用時才使用這種方法。 

[Ctrl] + [Alt] + [Fn] = 切換畫面。[Ctrl]+[Alt] + 功能鍵之一會顯示一個新螢幕。根據預設設定,從 [F1] 到 [F6] 是 shell 提示螢幕,[F7] 是圖形化螢幕。 

[Alt] + [Tab] = 在圖形化案頭環境中切換任務。如果你同時開啟了不止一個應用程式,你可以使用 [Alt] + [Tab] 來在開啟的任務和應用程式間切換。 

[Ctrl] + [a] = 把游標移到行首。它在多數文字編輯器和 Mozilla 的 URL 欄位內可以使用。 

[Ctrl] + [d] = 從 shell 提示中登出(並關閉)。使用該快速鍵,你就不必鍵入 exit 或 logout。 

[Ctrl] + [e] = 把游標移到行尾。它在多數文字編輯器和 Mozilla 的 URL 欄位內都可使用。 

[Ctrl] + [l] = 清除終端。該快捷操作與在命令列鍵入 clear 作用相同。 

[Ctrl] + [u] = 清除當前行。如果你在終端下工作,使用這一快捷操作可以清除從游標處到行首的字元。 

[滑鼠中間鍵] = 粘貼反白的文本。使用滑鼠左鍵來反白文本。把游標指向你想粘貼文本的地方。點擊滑鼠中間鍵來粘貼它。在兩鍵滑鼠系統中,如果你把滑鼠配置成類比第三鍵,你可以同時點擊滑鼠的左右兩鍵來執行粘貼。 

[Tab] =命令列自動補全。使用 shell 提示時可使用這一命令。鍵入命令或檔案名稱的前幾個字元,然後按 [Tab] 鍵,它會自動補全命令或顯示匹配你鍵入字元的所有命令。 

[向上]和[向下]箭頭 = 顯示命令曆史。當你使用 shell 提示時,按[向上]或 [向下]箭頭來前後查看你在目前的目錄下鍵入的命令曆史。當你看到你想使用的命令時,按 [Enter] 鍵。 

clear = 清除 shell 提示螢幕。在命令列下鍵入它會清除所有這個 shell 提示螢幕中顯示的資料。 

exit = 登出。在 shell 提示中鍵入它會登出當前的使用者或根使用者帳號。 

history = 顯示命令曆史。在 shell 提示中鍵入它來顯示你所鍵入的被編號的前 1000 個命令。要顯示較短的命令曆史,鍵入 history f之後,空一格,在鍵入一個數字。例如:history 20。 

reset = 重新整理 shell 提示螢幕。如果字元不清晰或亂碼的話,在 shell 提示下鍵入這個命令會重新整理螢幕。

相關文章

聯繫我們

該頁面正文內容均來源於網絡整理,並不代表阿里雲官方的觀點,該頁面所提到的產品和服務也與阿里云無關,如果該頁面內容對您造成了困擾,歡迎寫郵件給我們,收到郵件我們將在5個工作日內處理。

如果您發現本社區中有涉嫌抄襲的內容,歡迎發送郵件至: info-contact@alibabacloud.com 進行舉報並提供相關證據,工作人員會在 5 個工作天內聯絡您,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

A Free Trial That Lets You Build Big!

Start building with 50+ products and up to 12 months usage for Elastic Compute Service

  • Sales Support

    1 on 1 presale consultation

  • After-Sales Support

    24/7 Technical Support 6 Free Tickets per Quarter Faster Response

  • Alibaba Cloud offers highly flexible support services tailored to meet your exact nee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