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電腦

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標籤:

  • 電腦的曆史

第一台電腦是美國軍方定製,專門為了計算彈道和射擊特性表面而研製的,承擔開發工作單位的“莫爾小組”由四位科學家和工程師埃克特、莫克利、戈爾斯坦、博克斯組成。1946年這台電腦主要元器件採用的是電子管。該機使用了1500

ENIAC

個繼電器,18800個電子管,佔地170m2,重量重達30多噸,耗電150KW,造價48萬美元。開機時讓周圍居民暫時停電。這台電腦每秒能完成5000次加法運算,400次乘法運算,比當時最快的計算工具快300倍,是繼電器電腦的1000倍、手工計算的20萬倍。用今天的標準看,它是那樣的“笨拙”和“低級”,其功能遠不如一隻掌上可程式化計算機,但它使科學家們從複雜的計算中解脫出來,它的誕生標誌著人類進入了一個嶄新的資訊革命時代。

第一代電腦

電子管電腦(1946-1957)這一階段電腦的主要特徵是採用電子管元件作基本器件,用光屏管或汞延時電子管電腦電路作儲存空間,輸入與輸出主要採用穿孔卡片或紙帶,體積大、耗電量大、速度慢、儲存容量小、可靠性差、維護困難且價格昂貴。在軟體上,通常使用機器語言或者組合語言;來編寫應用程式,因此這一時代的電腦主要用於科學計算。[1] 這時的電腦的基本線路是採用電子管結構,程式從人工手編的機器指令程式,過渡到符號語言,第一代電子電腦是計算工具革命性發展的開始,它所採用的二進位制與程式存貯等基本技術思想,奠定了現代電子電腦技術基礎。以馮 諾依曼為代表。

第二代電腦

晶體管電腦(1958-1964)20世紀50年代中期,晶體管的出現使電腦生產技術得到了根本性的發展,由晶體管電腦晶體管代替電子管作為電腦的基礎器件,用磁芯或磁鼓作儲存空間,在整體效能上,比第一代電腦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時程式語言也相應的出現了,如Fortran,Cobol,Algo160等電腦進階語言。晶體管電腦被用於科學計算的同時,也開始在資料處理、過程式控制制方面得到應用。[2] 在20世紀50年代之前第一代,電腦都採用電子管作元件。電子管元件在運行時產生的熱量太多,可靠性較差,運算速度不快,價格昂貴,體積龐大,這些都使電腦發展受到限制。於是,晶體管開始被用來作電腦的元件。晶體管不僅能實現電子管的功能,又具有尺寸小、重量輕、壽命長、效率高、發熱少、功耗低等優點。使用晶體管後,電子線路的結構大大改觀,製造高速電子電腦就更容易實現了。第三代電腦中小規模整合電路電腦(1965-1971)20世紀60年代中期,中小規模整合電路電腦(2張) 隨著半導體工藝的發展,成功製造了整合電路。中小規模整合電路成為電腦的主要組件,主儲存空間也漸漸過渡到半導體儲存空間,使電腦的體積更小,大大降低了電腦計算時的功耗,由於減少了焊點和接外掛程式,進一步提高了電腦的可靠性。在軟體方面,有了標準化的程式設計語言和人機會話式的Basic語言,其應用領域也進一步擴大。第四代電腦大規模和超大規模整合電路電腦(1971-2015)隨著大規模整合電路的成功製作並用於電腦硬體生產過程,電腦的體積進一步縮小,效能進一步提高。整合更高的大容量半導體儲存空間作為記憶體儲器,發展了並行技術和多機系統,出現了精簡指令集電腦(RISC),軟體系統工程化、理論化,程式設計自動化。微電腦在社會上的應用範圍進一步擴大,幾乎所有領域都能看到電腦的“身影”。第五代電腦第五代電腦指具有人工智慧的新一代電腦,它具有推理、聯想、判斷、決策、學習等功能。當前還未實現,需要我們繼續努力。
  • 電腦的組成部分

   電腦的五大組成組件

1. 控制器(Control):是整個電腦的中樞神經,其功能是對程式規定的控制資訊進行解釋,根據其要求進行控制,發送器、資料、地址,協調電腦各部分工作及記憶體與外設的訪問等。
2. 運算器(Datapath):運算器的功能是對資料進行各種算術運算和邏輯運算,即對資料進行加工處理。
3. 儲存空間(Memory):儲存空間的功能是儲存程式、資料和各種訊號、命令等資訊,並在需要時提供這些資訊。
4. 輸入(Input system):輸入裝置是電腦的重要組成部分,輸入裝置與輸出裝置合你為外部裝置,簡稱外設,輸入裝置的作用是將程式、未經處理資料、文字、字元、控制命令或現場採集的資料等資訊輸入到電腦。常見的輸入裝置有鍵盤、滑鼠器、光電輸入機、磁帶機、磁碟機、光碟片機等。
5. 輸出(Output system):輸出裝置與輸入裝置同樣是電腦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把外算機的中間結果或最後結果、機內的各種資料符號及文字或各種控制訊號等資訊輸出出來。微機常用的輸出裝置有顯示終端CRT、印表機、雷射印字機、繪圖器及磁帶、光碟片機等。

  電腦的核心組件

    1. CPU處理器:

相當於人體的大腦,負責電腦的運算和控制,是伺服器效能效率的最核心組件。

常見品牌:Intel,AMD

一半的企業裡的DELL伺服器,CPU顆數2-4顆,單顆CPU是四核。記憶體總量一般是16-256G(48G,64,128G)。

 

做虛擬化的宿主機(物理機),CPU顆數4-8顆,記憶體總量一般是48-128G,6-10個虛擬機器。

                  2. 記憶體:

記憶體是CPU和磁碟之間的緩衝裝置,是臨時儲存空間(臨時存放資料)。

一般程式啟動並執行時候會被調度到記憶體中執行,伺服器關閉或程式關閉之後,資料自動從記憶體中釋放掉。

程式:c/php/java,代碼檔案,靜態,放在磁碟裡的資料。

進程:正在運行著的程式,進程運行就是系統把程式放在記憶體裡執行。

守護進程:持續保持運行著的程式。

3.硬碟

硬碟是主要的電腦儲存媒介,硬碟相當於電腦的倉庫,作業系統、安裝的軟體,還有文檔、資料等等,都是以資料(0和1)的形式儲存在“倉庫”中的。
軟體的運行也是把資料先調入記憶體,CPU是和記憶體進行資料互動,最後的結果才放入外存即硬碟。
所以硬碟是電腦不要分割的重要硬體之一。

 

 

 

 

 

 

淺談電腦

相關文章

聯繫我們

該頁面正文內容均來源於網絡整理,並不代表阿里雲官方的觀點,該頁面所提到的產品和服務也與阿里云無關,如果該頁面內容對您造成了困擾,歡迎寫郵件給我們,收到郵件我們將在5個工作日內處理。

如果您發現本社區中有涉嫌抄襲的內容,歡迎發送郵件至: info-contact@alibabacloud.com 進行舉報並提供相關證據,工作人員會在 5 個工作天內聯絡您,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

A Free Trial That Lets You Build Big!

Start building with 50+ products and up to 12 months usage for Elastic Compute Service

  • Sales Support

    1 on 1 presale consultation

  • After-Sales Support

    24/7 Technical Support 6 Free Tickets per Quarter Faster Response

  • Alibaba Cloud offers highly flexible support services tailored to meet your exact nee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