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端指令碼編寫總體要求
用戶端指令碼寫法要規範簡潔,必須配以適當注釋。
用戶端必須禁止頁面緩衝,以防止幕後處理與頁面顯示脫節。方法為在網頁的<head>部分中加入以下HTML原始碼<META HTTP-EQUIV="Pragma" CONTENT="no-cache">
用戶端所有頁面控制項應盡量採用HTML控制項,伺服器端控制項只有在比較簡單的情況下才可以適當少量使用。
用戶端所有控制項命名全部使用ID索引,對控制項“name”屬性應盡量刪除,只有在特別需要時使用。對控制項“name”屬性可以另加以利用,比如儲存當前值等。
用戶端因初始頁面時,由開發工具自動產生的所有多餘的HTML代碼應盡量刪除,保證頁面的簡潔。
用戶端應盡量少使用大面積圖片,以加快載入速度。
初始化用戶端頁面時,可適當使用伺服器端代碼載入基本資料,但應充分考慮載入成本,如果資料量較大,比如超過200行資料,必須使用WEBSERVICE,以保證頁面載入速度。
使用WEBSERVICE與伺服器互動時應考慮資料量和互動時間,對大資料交換,應盡量分段操作,以減少使用者等待時間。
從資料庫讀取資料,以XML返回頁面時,應使用DATASET,然後再將樹形結構轉換成屬性結構。
所有使用者操作,涉及與伺服器互動的,必須對使用者行為加以控制,比如點擊按鈕後觸發後台進程時,必須禁止按鈕,幕後處理完畢後再釋放,防止使用者多次點擊造成多次觸發。
對同一頁面命名應有明確的模組標誌,以防止整合時命名衝突。
資料庫設計與操作要求
所有資料庫操作全部先組合動作陳述式,然後操作,不允許與資料庫直接綁定。
對資料進行讀取時應盡量少使用全表查詢(select *),以保證網路流量和提高效率。
對資料進行寫操作時,應全部使用明確的欄位名,以防止資料結構發生變化。
在查詢和更新操作時,應盡量多使用限定條件,以保證正確定位,對限定的條件要注意基本跟表索引次序一致。
對所有寫入和更新語句(update and insert),必須全部使用事務,且一般情況下只能使用一個事務,不允許將多條SQL語句一次性提交,正確方法應為,每條SQL語句提交一次,對提交結果進行判斷(影響的行數),在確認所有操作邏輯完全正確的情況下,最後提交事務,否則任何一步操作不到位,全事務過程復原,同時返回給使用者提示資訊。在每次更新和寫入時,應盡量多較驗資料邏輯,以保證多使用者並行作業情況下資料一致性。
在寫操作前,應盡量將所有需要的值全部取到,以避免事務過程中再次讀取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