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網路媒介營銷的十大思考
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網路營銷對消費者的有效性,成本效益及個人化溝通的能力,已經沒有人再十分懷疑。網路營銷能支援品牌的建立,並把通過網路的銷售進一步量化。同樣重要的是,網路能夠把和消費者的溝通及企業的銷售掛鈎,反饋速度非常快,操作容易, 成交量可以很高,準確量度,並且可最佳化。儘管網路容許無限的可能性,網路的進步(技術或創新)及改善(效應及其他渠道的配合)是持久性的。
最新年終全球廣告預測便指出2007年網路廣告的增長將會是傳統廣告的七倍,而至2009年,網路將成為繼電視、報紙之後的第三大廣告媒體。根據筆者的觀察,以下是一些對中國廣告主的重要網路營銷趨向:
1.全方位營銷強化投資回報
廣告投資的回報這數年一直備受廣告主的關注。
2007年將會見到更多與效果表現掛鈎的網路收費方法出現。無論是Cost-per-click(以產出每按鍵計算), cost-per-lead(以產出每消費者計算)或cost-per-action(以產出每行動計算)這現象只會更最佳化,更成熟, 更持續下去。基於此,量度工具或方法的改善或更新是一定會出現的。
隨著媒體環境日趨複雜,想有效接觸到消費者需考慮更加整合的多種途徑,所以,如何顯現對客戶投入的回報,及如何配合客戶本身的媒體組合,也將成為各種營銷渠道的重中之重,這樣才能爭取更大的營銷表現。
2.常規廣告再不能滿足客戶需要
網路在創新能力方面幾乎是沒有限制的,因此非常規廣告應為網路的強項。
新的內容參與加上產品植入,不論在何種媒體,已成為常規加創新的做法。自從去年“超女”成功在電視上創造了一種新的媒體內容,吸引觀眾主動參與,廣告主全力支援後,與媒體的合作便再也沒有過去的簡單常規化。因此,客戶,廣告公司及媒體都要更瞭解受眾的行為及需要,向內容方面進發,這個新的營銷學習挑戰是大家一起嘗試及摸索的。
2007年在突破框框及超越常規的廣告做法上肯定會推陳出新。
3.消費者變得更“七手八腳”
隨著城市人,特別是年輕人一心多用成為普遍現象,多媒體共用已成為廣告媒體的必備策略。多項活動共行(Multi-tasking)已成為特別是網路一族的生活常態,上網之餘,又聽廣播,更看電視,又或在打電話,所以廣告訊息更難象以前單一渠道的那樣輕易接觸到這群人。因此廣告內容創意的配合亦要更新迎接這個事實,而且配合度更需要考慮其他媒體的同時運用,才可輕鬆應對這個“七手八腳”分心的網路一族。由於這現象,多渠道廣告訊息如何配合,發揮最大的“協同”效應將會是個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