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近日江蘇一高三男生為戒斷網癮,用菜刀自斷左手。這一真人版的“壯士斷腕”讓人錯愕痛心,難以平靜。網路成癮從被提出到現在已逾十年,就在家長、教育工作者以及全社會忙於和網癮爭奪孩子的時候,我們也常常忽視一些重要的東西。成癮性行為往往只是一個癥狀而非根本的癥結,就如有人習慣借酒澆愁一樣。
對於孩子來說,那些看似不可理解行為的背後常隱藏著某些重要的理由。在網路的虛擬世界中,一個學習不好的孩子也可以找到英雄王者的成就感,在現實中被同學孤立的青少年也可能被人點贊追捧……很多孩子一頭紮進網路世界恰恰是因為現實太骨感。正如簡·麥戈尼格爾在《遊戲改變世界》中所寫到的,“遊戲對我們做的並非只有:浪費時間,自我封閉以及喪失真正的生活。遊戲的背後是對更滿意工作的饑渴,對歸屬感的饑渴以及對更有意義人生的饑渴。”
如果不能有效滿足上述這些渴望,僅僅讓孩子戒斷上網行為,就如同不讓口渴的人喝水一樣。對於孩子的行為矯正,有一個再淺顯不過但又經常被忽略的道理,多做對的就沒有時間做錯的。我們也許不應該只聚焦在和網路爭奪孩子,而要把重點放在如何讓孩子在現實的學習和生活中找到自信和樂趣,一味地把責任推給網路遊戲實在有偷懶的嫌疑,再說口渴的人總會想方設法解渴,堵不如疏。
這些年來無數家長不惜血本,抱著“治病救人”的目的將孩子送往各種矯治機構,雖然有時候適當幹預是必要的,但這永遠不應是全部。國外研究表明,網路成癮青少年的親子關係中,親子溝通顯著低於非網路成癮的青少年,國內也有研究證實親子關係特別是父子關係可以預測青少年的網路成癮程度。換句話說,孩子在家庭中的孤獨感讓網路成癮乘虛而入。可惜,父母只看到了網路讓孩子變壞,卻很少反省自己究竟做得如何,以為矯正了孩子就萬事大吉,殊不知這可能造成更深的親子裂痕和對立。其實,此時孩子最需要的是和他們一起解決問題,而不是把他們等價於問題。
事實上,如果一個孩子對學習上癮,對彈琴上癮,不僅不會引起家長的指摘,甚至這可能還是很多家長的夢想,因為這些“癮”能給孩子的前途帶來好處。雖然網癮和這些“癮”不能相提並論,但是有的時候恰恰是因為我們對孩子過於功利性的要求——只關心他們考得好不好,卻不關心他們過得怎麼樣,讓他們感覺自己如同父母的工具,而網路成了壓抑的出口,精神的慰藉甚至最終成為對抗家長的方式。
面對青少年網路成癮,比起一味的憂慮和討伐,我們也許更應該俯下身子和孩子溝通合作,讓他們的現實世界從骨感變得豐滿。說到底,無論大人還是孩子,沒有人會對美好的生活說不。
網癮之惑 ---汪冰 北京大學精神衛生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