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初,中國手機一度輝煌,TCL、康佳、首信、東信、波導、南方高科等品牌一度成為國人的驕傲,即使面對TI高達上百萬美元的入門費,亦未能擋住中國手機投入研發的熱情,可惜隨著之後聯發科Turnkey商業模式的崛起,山寨手機讓中國手機品牌急轉直下再次走向低迷。
經過多年的淘汰,山寨手機已經逐步走向陌路,中國手機再次憑藉完善的產業鏈崛起,應當說聯發科Turnkey模式在摧毀中國手機品牌的同時也將中國手機推上了一個新高度,雖然開始階段山寨手機一度成為假冒偽劣的代名詞,時至今日,中國手機已經形成方案供應商、IDH、整合商、渠道品牌商等完善的產業鏈,每月出貨GSM手機平均超過6000萬部,產品行銷亞非拉等新興市場,在這些市場更已經出現G’Five、Forme、傳音、極泰等中國品牌,相信未來幾年中國手機在全球GSM市場的份額會繼續提升。
聯發科Turnkey商業模式對中國手機的最大貢獻並不在於技術核心競爭力的提升,而在於產業鏈的日趨完善及中國手機工程化實力的迅猛發展,同時也帶動了大陸IC設計產業的崛起,這幾年包括展訊、銳迪科、格科微、艾為等整合電路設計公司在伴隨中國手機的同時,也極大的促進了中國手機特別是GSM手機的市場競爭力。
中國在GSM手機的崛起一方面證明了這些年的進步,也與眾多國際巨頭已經將業務重心轉移至3G甚至4G手機有關,而中國手機在GSM正在面臨產業整合的同時,也不得不面臨對3G的取捨和產業升級。
3G時代好像在重走當年的2G發展之旅,無論中國品牌還是海外品牌廠商都在注重自身研發實力的提升以追求產品的特色,華為、中興、聯想、酷派等本土品牌都已經投入巨資在智能手機,而包括聯發科在內的眾多GSM產業鏈廠商則不得不面對智能手機帶來的直接衝擊。
應當說目前中國GSM手機產業鏈已經非常完善,從研發、生產到銷售渠道,不過這一產業鏈並不符合3G時代的運作,與GSM銷售主要通過零售渠道不同,3G手機主要通過電訊廠商捆綁的方式銷售,由於將業務核心轉向3G,許多手機品牌已經放棄GSM手機的研發轉向ODM,在加速中國在GSM手機壯大發展的同時,該如何面對智能手機成了每一位業者不得不考慮的問題。
3G時代Apple異軍突起,與其說是iPhone手機的勝利,不如說是Apple產業生態的革命,與GSM手機更多的單機使用不同,iPhone、iPAD、Apple TV與APP Store的完美結合造就了Apple產品的生態體系,不同廠商不同的生態也將決定公司的利潤分布,可以預見,未來決定廠商利潤的因素肯定不是單純手機的品質和特色,終端在未來的生態鏈條的作用將日益降低,作為單純的手機終端供應商,產業生態分配的利潤肯定會越來越低。
3G時代另一顯著的變化是智慧財產權的興起,雖然目前Nokia、愛立信等廠商已經針對大陸GSM手機提起訴訟,這應當只是開始,智能手機時代專利擁有者同樣將是時代的贏家,這幾天有關HTC向微軟繳納Android專利費拉開了智能手機專利大戰的序幕,隨著智能手機硬體及作業系統的逐步成熟,相信手機研發的技術含量將逐步降低,智能手機終端將複製GSM手機的曆史,不過作為終端供應商產業留下的利潤空間已經很小。
綜上所述,單就終端而言,老杳相信無論GSM時代還是智能手機時代,技術一旦成熟,對中國手機產業的衝擊應當不大,未來中國手機也肯定會在智能手機時代成為終端的主要提供者,不過由於主要核心技術及專利被海外廠商控制,中國手機產業整體的毛利率並不會因為智能手機的到來得到提升,如果我們不改變目前商業模式的話,說的更明白些,中國手機世界工廠的地位不會因為智能手機時代的到來而發生改變,不過中國手機終端的毛利率也不會因為智能手機的到來得到提升。
由於曆史積累的原因,中國手機要想在核心技術特別是智慧財產權領域趕超歐美廠商很難,在產業生態上趕上Apple、微軟、Google也幾無可能,留給中國手機的道路也許只有商業模式的變革,也就是與中國移動互連網產業的結合在商業模式上取得突破,作為中國最火爆也最具資金實力的產業,中國手機與中國互連網的融合也許是短期內惟一可行的突破口。(老杳)
老杳吧:整合電路社區–欲知半導體動態,速上LAOYAOBA
【著作權聲明】:本文為老杳原創,歡迎轉載,但必須註明“資訊來源:老杳吧”及其他相關資訊(作者姓名等),並保留原文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