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金燦
來源:blog.csdn.net/clever101
同學之間偶爾小聚,因為都是GIS專業畢業,便討論起3S產業的前景。這是一個宏大的主題,而且我已兩年多不從事GIS方面的開發,在GIS這方面不是權威。儘管如此,我還是願意就我瞭解的領域把以前一些斷斷續續的想法匯總一下,以起一個拋磚引玉的作用。
從思想根源來說我認為中國古代人類的“順風耳”、“千裡眼”和“神行太保”的夢想不會改變(正如人類為什麼要登月,從政治、經濟、綜合國力方方面面分析當然有很多原因,但不會離開一條:登月是人類的夢想,這從神話故事就可以看出)。而3S正是實現“順風耳”、“千裡眼”和“神行太保”的有力手段。因此從人類夢想角度大家可以看好3S產業。
現在我談談我稍微瞭解的空間資訊服務和我比較熟悉的遙感映像解譯的前景。一提到空間資訊服務,很多人就想到:不就是導航服務嗎?其實僅僅從導航服務會把市場想狹窄。在空間資訊服務的前景需要開拓市場,細分市場和確立盈利模式。所謂細分市場其實很多時候大家都把勁壓在汽車導航和手機導航,造成這個市場競爭異常激烈。但有沒有想過,這個市場也是可以細分的:比如隨著老齡化時代的進行,老人對定位服務的需求是怎樣的,他們和成年人是一樣的嗎;比如寵物要不要定位服務呢?比如危化品車輛要不要定位服務呢,運鈔車輛要不要定位服務呢?比如如何與攜帶型消費電子產品結合在一起?……再設想遠一點就是假如處於機器人時代,機器人要不要導航呢?……我的想象力有限,大家可以想更多。總想起這樣一個故事:兩個推銷員到一個島上推銷鞋子,甲推銷員見島上的人都不穿鞋子,就走人了,乙推銷員發現這正是推銷鞋子的好機會。他大力向島上的人宣傳穿鞋的好處,結果過了一段時間島上的人都穿上了乙推銷員推銷的鞋子。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很多時候市場都是隱藏的,需要挖掘的。在一個個人化的時代,認識到這一點尤為重要。
當然不是所有的人都認可“鞋子”的價格。定位服務暫時還屬於一種進階消費。但是只要價格合適,消費者還是會接受的。目前據我瞭解:定位服務暫時還處於一種和移動和聯通進行合作搞增值服務的盈利模式。這種模式,很可能導致移動和聯通都插足空間資訊服務,從而造成兩家壟斷,不利於競爭市場的形成。在這方面需要國家從長遠考慮制定合適的政策促進這一市場的成熟。如果要真的避開移動和聯通的蠶食,我的一個設想是捆綁消費電子裝置進行銷售,開發單機版軟體,然後定期讓消費者更新地圖資料,當然這取決於消費電子裝置的存貯容量足夠大和處理器速度足夠快。照目前硬體的發展速度,這點我們還是可以保持足夠樂觀的。
第二我想談談遙感解譯方面的前景。和公司的一位高手聊過,現在遙感有三個方向:高解析度遙感、雷達遙感和高光譜遙感。這裡的遙感解譯屬於高光譜遙感。說起來慚愧,遙感本來是3S的老大哥,但是近期GIS和GPS兩位兄弟迅猛發展,令自己相形見絀,究其原因:遙感民用化還沒找到一個好途徑,更重要的是在很多人的印象裡:遙感就是實驗室的玩意,騙騙國家的錢可以,忽悠不了大家。其實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有:人類對資訊的追求趨勢是越來越精確,在一個資訊爆炸的時代,人類渴望的是搜尋到的資訊都是自己所需要的。這就需要資訊產業對資訊進行精細加工。具體到遙感就是對映像採用資料採礦的方法進行精細加工(現在很多資料採礦也是忽悠人的,主要是設定初始化條件太多,人為幹預嚴重,就是你設定一個條件沒有理由,造成處理結果的不可預期,重複性差)。遙感的兩個亟待克服的問題一是定性和定量問題,就是如何通過映像解譯分析到東西是什麼(是水體還是植被),量有多少;二是可重複性,按照相同的步驟,每次解譯的結果基本一致。現在我參與一個國家863項目(這個是大家比較認真做事的),研究使用遙感找礦,稍微看到了這方面的曙光,儘管離實用化還有一定差距。遙感方面的研發需要國家重點支援。個人感覺國家在遙感投資是有重大問題的,具體表現為重複建設嚴重:一顆衛星上去了,重複做一套資訊系統、影像處理系統,其實這些系統毫無技術先進性,是可以重複利用的。其實國家應該重點支援有前途的遙感解譯前途,因為該領域制高點不為我所佔,必為外人所佔;另一方面國家在科研項目(如863項目之類)也存在嚴重問題,對有前景的項目缺乏持續的投入,造成前期出了一點成果,後續支援跟不上,最後成果只留在實驗室,並未轉化為實際生產力。
我再談談遙感解譯方面的市場。在很多人的眼裡這一片是沒什麼市場的。市場這方面比不上GIS,但也不意味著市場不可擴充。以遙感找礦為例,如果真的做得好,全國有多少地礦局,甚至可以出口到外國;新礦區可以用來找,老礦區也可以用;中國可以找,外國也可以找;陸地可以找,海洋可不可以找呢?再遠一點,地球可以找,外星球可不可以找呢?當然考慮到中國特殊的軟體市場,賣軟體還是靠不住的。恰巧遙感解譯是充滿專家經驗的,我設想這樣兩種盈利模式:軟體開始是廉價或免費的,但是通過軟體培訓收費;二是提供映像加工服務,這種加工,不再是之前粗加工,而且充滿專家經驗的精加工,比如使用者提供一幅原始映像,這邊進行礦藏資訊提取,最後將成果圖交給使用者。
遙感的另一個前途是3S的合成和協作。我常思考這樣一個問題:GIS的優勢在於空間分析,RS的優勢在於柵格映像清晰,易於判讀,如何在柵格映像上疊加向量進行綜合資料分析?
08.11.23.初稿
08.11.25.第一次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