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誌是一種具有象徵性的福士傳播符號,它以精練的形象表達一定的涵義,並藉助人們的符號識別、聯想等思維能力,傳達特定的資訊。標誌傳達資訊的功能很強,並且具有豐富的暗示力和象徵力,在一定條件下,甚至超過語言文字。2004 年武漢國際文化產業博洽會選用的標誌就是藉助符號這一視覺語言表達現代標誌設計意念,它的感染力超越了文字、時間及空間的限制,以精練的構圖和乾淨利落的表達形式,給讀者產生強烈的視覺衝動,生動地表達了荊楚文化的精髓。這一成功的標誌設計不僅具有較強現代感、資訊感,而且豐含中國的文化韻味,同時,也是較好的處理傳統造型藝術與現代設計的一個實踐創舉。文中將深討該標誌從設計構思到完善的過程。
1 荊楚文化與標誌基本形結合的深入思考
從曆史文化傳承中發展起來的標誌設計作為標識符號,反映著時代、民族、國家、地區等不同的特徵。近年來,國內設計界對如何繼承傳統民族文化,拓展現代標誌設計進行了不懈的探討和實踐,他們在各自的作品中著意強化了傳統與現代的有機結合,其中湧現出了許多優秀的設計作品。這些作品既體現出現代標誌設計的觀念與時尚,又折射出各民族、各地區不同的曆史文化特徵和審美取向,顯示了傳統圖形與現代標誌設計緊密結合的藝術魅力。最近筆者曾為“2004 年武漢國際文化產業博洽會”(以下稱“ 文洽會”)的標誌設計就是基於對現代標誌設計構成與荊楚文化結合的成功運用。
不同地區,文化的特徵不同,標誌設計所寄寓的意義與事物也會不同。本次文洽會召開內容、地點都與湖北及其文化息息相關,所以荊楚文化作為標誌設計的文化背景是很自然的。
成功的標誌設計一是要表達深層的文化寓意,二是要有能表達這種文化寓意簡潔的形體符號。由於本次文洽會內容重點是“結合湖北省省情,通過搭建公益性文化項目與經營性文化產業項目招商平台,開展多種形式的體現文化特色的文化推介、招商、展銷、開發、交流及洽談活動,展示湖北文化成果,拓寬社會辦文化渠道,廣泛吸納國內外力量和國內外資本參與文化建設,共同推進我省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更快更好地發展,增強全省文化產業的綜合實力和在國內外的競爭力,不斷豐富和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斷提高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率”。從中不難分析出將“ 文”字作為標誌的基本形是最能體現本次文洽會的主題。
要將“文”字這一符號作為標誌的基本形並不難,難的是如何將這一符號完美的把荊楚文化特徵融入其中。為解決這一結合問題,對楚文化作了深入的研究,從中提取對荊楚文化具有豐富暗示力的符號,並加以抽象運用。
荊楚文化內容廣泛,籠統談其特徵是難以揭示荊楚文化的博大內涵。在祖國漫漫的曆史長河中,荊楚文化是中華民族古代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楚”既是民族概念,又是國家概念,也是地區概念,加上一個“ 荊”字,時間就延長了。楚文化曆史悠久,影響深遠;“荊楚文化”時間更長。在荊楚文化研究中,楚文化研究是重點,因為荊楚文化的源頭是楚文化。楚文化是在荊楚大地誕生和發展起來的。它吸取了秦、巴文化之長,同時又保留了自己專屬的文化形態和文化特徵。
在周代各國地區文化中,楚文化是極其重要的一支。楚文化的主要構成可概括為6 大支柱:青銅冶鑄、絲織刺繡、木竹漆器、美術音樂、老莊哲學及屈騷文學。從目前的考古成果來看,最先進的青銅冶鑄出自楚國;最早的鐵器在楚國;先秦漆器的數量之大、工藝之精莫過於楚漆器;最富有創造力的絲綢刺繡出自楚國;先秦金幣、銀幣無一不是楚幣。哲學有老莊,文學有屈騷,戲劇的鼻祖是楚人優孟,養由基是楚國著名的神箭手,楚國的音樂、舞蹈、繪畫、雕塑超凡脫俗,楚樂“ 八音”是指金、木、土、石、絲、竹、革、匏。楚國的編鐘樂舞水平之高,舉世公認。在政體創新上,楚人最早在今湖北荊門設立縣制,將其列為一級行政區劃,改變了貴族分封制度,進而引發了軍事、土地、賦稅改革。在天文、曆法、數學等方面,楚人都有獨特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