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untu Linux Server 7.04 安裝日記

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未完成)

基礎情境

因為工作需要一台新的研發專用的伺服器,需要跑一些研發用的服務,比如subversion, bugzilla, mediawiki, dailybuild環境和共用檔案庫。同時考慮到可靠性因素,所以我決定使用linux作為新機器的作業系統。因為現在夏天用電緊張,經常有錯峰用電的情況,所以對比了一下在ReiserFS和XFS兩個檔案系統,開始選擇了ReiserFS,原因是ReiserFS對於小檔案儲存體很有效率,而我這裡會用到subversion(用檔案儲存體),正好適用,另外是聽說XFS雖然效能好但是很龐大維護困難,估計新版本出來不會快,但是後來發現ReiserFS啟動特別慢,只好用XFS,要記住不要把/boot設定成XFS,因為GRUB不認識。

雖說是“新”伺服器,但是是一個老機器了。原先是4G硬碟,512M記憶體,2.6G的cpu(速度不錯吧),後來新加一個80G硬碟。我的安裝規劃如下:4G硬碟為hda,專門存放系統,80G硬碟作為hdb,專門存放資料。作業系統為ubuntu server 7.04。

準備工作

因為我手頭只有iso映像,所以使用ubuntu 硬碟安裝方法。要做的準備工作如下:

  1. 閱讀附錄文檔,並正確理解
  2. 下載ubuntu硬碟安裝所需的幾個檔案:initrd.gz和vmlinuz
  3. 複製這幾個檔案和iso映像到我的hdb根目錄下,為此,我先在其上建立了一個fat32的分區,臨時湊合用吧。
  4. 網上找一篇vi編輯器的使用手冊,列印出來放在手邊(切記)。
linux安裝

正好上一篇文章中作了一個啟動隨身碟,所以用它啟動到GRUB環境下,按C進入GRUB的命令列環境,輸入如下的指令:

root (hd1,0)

kernel /vmlinuz root=/dev/ram ramdisk_size=32000 devfs=mount,dall

initrd /initrd.gz

boot

安裝過程不多說,只是有幾個需要注意的地方:

  1. 當前的國家要選擇好,否則時間設定的時候會有麻煩
  2. 在安裝劃分磁碟的時候需要開啟LVM,如果沒有概念,看本文附錄的參考文獻。
  3. 選擇磁碟分割的檔案格式,選擇ReiserFS,這裡選擇會有些麻煩,先選擇自動分區+LVM,然後詢問是否寫入磁碟時候選擇否,設定分區的檔案格式,然後繼續,中間會報告錯誤說根檔案系統沒有設定,然後退回去選擇自動+LVM,就OK了。一定要仔細看,否則很容易出錯。
  4. 不要用中文安裝,不翻譯還看得懂,翻譯了反而看不懂了(是我的問題嗎?),而且中文的時候把我的hda認成了sda,奇怪。

安裝過程可能會出現一些狀況,bigtall在安裝的時候就遇到了如下的幾個問題:

  1. 隨身碟啟動時候出現Error 22。這個原因是機器沒能夠正確識別隨身碟檔案格式,請檢查你的BIOS設定,確保識別隨身碟格式和實際隨身碟格式相同,這裡bigtall的是USB-HDD模式。
  2. 如果安裝時候找不到ISO檔案,請確保你用的vmlinuz和initrd.gz檔案和你目前的版本相符。ubuntu 7.04要使用feisty相關的檔案。也可以在出現找不到ISO的提示之後,用Alt+F2切換到新控制台,斷行符號出現提示符,輸入如下的命令:

    #mkdir /dev/loop
    #mknod /dev/loop/0 b 7 0
    #mknod /dev/loop/1 b 7 1
    #exit
    然後用Alt+F1切換回安裝介面,重試一下就可以了。

  3. 安裝時候找不到硬碟。首先檢查BIOS設定,如果能夠找到硬碟,則繼續檢查。如果是SATA硬碟,請參考【題注1】。如果是IDE硬碟,請檢查您的硬碟跳線設定,必要時候甚至去掉所有的盤只剩一個單獨的硬碟。如果你的硬碟容量大於160G,最好換一個小一點的再試一下,比如換一個80G的。
  4. 如果進入之後無法黑屏、白屏或者在設定Frame Buffer時候卡住,請在GRUB的kernel命令輸入時候再加入參數vga=NNN,其中NNN為數字(一般建議取值771)。取值及其含義如下:

* 色彩 640x400 640x480 800x600 1024x768 1280x1024 1600x1200
* 4bits ?----------?-----------770--------?-----------?-----------?
* 8bits 768-------769--------771--------773--------775--------796
* 15bits ?---------784--------787--------790--------793--------797
* 16bits ?---------785--------788--------791--------794--------798
* 24bits ?---------786--------789--------792--------795--------799
例如,1024*768@16bits就是添上 vga=791
注意:vga不支援寬屏,只能找相近的值,而且螢幕會被拉扁。

預備工作

系統重新啟動之後,iso的mount不會自動起來,所以需要手工來做,而且因為我們的iso檔案放在了hdb1上,所以首先要mount一下hdb1,其次才可以mount我們的iso。因為我們的升級工作需要用到iso。

$sudo mkdir /mnt/hdb

如果hdb1格式是ext3

$ sudo mount /dev/hdb1 /mnt/hdb

如果 hdb1 格式是 fat32

$ sudo mount -t vfat -o iocharset=cp936 /dev/hdb1 /mnt/hdb
$ sudo mount -o loop /mnt/hdb/ubuntu.iso /cdrom

配置telnet服務

安裝好之後,我們需要進行一些基本的配置,然後把後續工作移動到我的vista機器上,用遠程終端繼續,就不用到這個機器前面去跑來跑去了,查資料也方便些。所以第一步來安裝telnet服務,登入進系統之後輸入如下命令(其中的$符號不要輸入,這裡我表示是命令列提示符):

$ sudo apt-get install xinetd telnetd
$ sudo vi /etc/xinetd.d/telnet

輸入內容:

service telnet
{
disable = no
socket_type = stream
protocol = tcp
wait = no
user = telnetd
server = /usr/sbin/in.telnetd
}

$ sudo /etc/init.d/xinetd restart
$ telnet 127.0.0.1

如果可以連通,則表示可以了,用ctrl+C退出

遠程登入前的預備工作

首先是記下原生IP地址,用以下命令看

$ ifconfig | more

然後到你自己的機器前面,用telnet連通,以後的工作都是用telnet遠程完成。

設定語言

如果你不小心安裝時候語言沒有設定得讓你滿意,別著急,用如下方法修改:

$ sudo vi/etc/environment

在編輯器裡,將內容修改如下:

LANGUAGE="zh_CN:zh:en_US:en"
LC_CTYPE=zh_CN.UTF-8
LANG=zh_CN.UTF-8
GST_ID3_TAG_ENCODING=GBK

#如果需要使用英文介面,將內容修改如下:

#LANGUAGE="en_US:en"
#LC_CTYPE=zh_CN.UTF-8
#LANG=en_GB.UTF-8
#GST_ID3_TAG_ENCODING=GBK

升級系統

使用兩個命令把系統先升級好了再說。不過這一步步是必須要做的,可以放到最後一步再做也可以。

$ sudo apt-get update
$ sudo apt-get dist-upgrade

增加一個永久ip

先記下機器當前網卡的名稱,用命令

$ ifconfig | more

/etc/rc.local增加一行

ifconfig ath0:5 192.168.1.222 netmask 255.255.255.0 up

永久mount硬碟

$ sudo cfdisk /dev/hdb

將硬碟分區成2個,一個為5G的基本分區hdb1,剩餘為擴充分區hdb5

$ sudo mkfs -t xfs -f /dev/hdb1

接下來,我們要用到LVM了,大家還記得我們安裝時候看到的這個名字嗎?一切參考附錄中的文章指引,我們把我們的hdb5加入,把hdb1保留,因為我的4G硬碟有些問題,我怕壞了的話,就在hdb1安裝一個新的系統。LVM相關命令如下:

$ sudo lvm

之後進入LVM管理環境:它的提示符為 lvm> ,輸入命令序列如下:

lvm> vgcreate -s 32M main /dev/hdb5
lvm> vgdisplay

我這裡會看到兩個lvm設定,一個是系統安裝時候設定的lvm2,一個是我剛才設定的main。然後一口氣設定幾個邏輯卷,lv_home,lv_var和lv_share,每個大小8G。

lvm> lvcreate -L8G -nlv_home main
  Logical volume "lv_home" created
lvm> lvcreate -L8G -nlv_var main
  Logical volume "lv_var" created
lvm> lvcreate -L8G -nlv_share main
  Logical volume "lv_share" created
lvm> lvdisplay
lvm> vgchage -a y main
lvm> quit

然後格式化幾個新建立的邏輯卷:

sudo mkfs -t xfs -f /dev/main/lv_home
sudo mkfs -t xfs -f /dev/main/lv_var
sudo mkfs -t xfs -f /dev/main/lv_share
sudo mkdir /share

我這裡再格式化的時候出現了一點問題,但是似乎沒有受到影響。/etc/fstab 按照參數說明加入,我這裡只需要加入share即可。

如果需要擴大分區,比如我要擴大share,則命令如下

$ sudo lvextend -L+8G /dev/main/lv_share
$ sudo xfs_growfs /dev/main/lv_share

安裝samba

$ sudo apt-get install samba
$ sudo apt-get install smbclient
$ sudo vi /etc/samba/smb.conf

在檔案最後輸入如下的內容:

[Share Directory 2]
comment = My Share Directory 2
path = /share
writable = yes
valid users = smbuser1
create mode = 0664
directory mode = 0775

然後

$ sudo useradd smbuser1
$ sudo passwd smbuser1
$ sudo smbpasswd -a smbuser1
$ sudo chown smbuser1 /share
$ sudo /etc/init.d/samba restart

遷移/var

所有的設定好之後,需要把系統目錄搬遷到我的好硬碟上來,這個步驟不能再telnet上完成,必須到機器前面。

$ sudo init 1
# mkdir /mnt/temp
# mount /dev/main/lv_home /mnt/temp
# cp -avx /home/* /mnt/temp
# mv home home.old
# mkdir home
# umount /mnt/temp
# mount /dev/main/lv_home /home
# mount /dev/main/lv_var /mnt/temp
# cp -avx /var/* /mnt/temp
# mv var var.old
# mkdir var
# umount /mnt/temp
# mount /dev/main/lv_var /var
# vi /etc/fstab

在根目錄的mount條目之後插入對/home和/var的條目,如下:

/dev/main/lv_home /home xfs defaults 2 2
/dev/main/lv_var /var xfs defaults 2 2

# init 5

安裝LAMP服務安裝subversion安裝

題註:

  1. 問:SATA硬碟上可以安裝Linux系統嗎?

    答:可以。如RedHat 9,在安裝之前需要設定為Compatible Mode,否則就會找不到硬碟。安裝好後,要升級核心到2.4.22,如果使用的CPU支援超執行緒,請在編譯核心時選擇SMP的支援。接著修改GRUB的啟動參數,將hda改成hde,分區號不變。還有fstab也需改一下,不然啟動後不能啟用“SWAP”交換分區。重新啟動後,將BIOS中的Compatible Mode改為Enhanced Mode,這樣就能發揮SATA介面的效能了。

     

引用:

  1. ubuntu常見問題指南
  2. 硬碟安裝Ubuntu 6.10 Alternate筆記

參考文獻:

  1. ubuntu安裝telnetd
  2. ubuntu 7.04案頭linux 伺服器配置過程介紹
  3. 保護互連網上linux系統機器最關鍵的要素
  4. linux samba 伺服器架設
  5.  如何整合samba與activedirectory
  6. Linux作業系統下SVN伺服器的搭建過程詳解
  7. 學習linux LVM,第一部分,第二部分
  8. 一份非常內行的Linux LVM HOWTO
  9. linux 專題
  10. Volume Management in Linux
  11. ubuntu 7.04硬碟安裝配置過程總結

聯繫我們

該頁面正文內容均來源於網絡整理,並不代表阿里雲官方的觀點,該頁面所提到的產品和服務也與阿里云無關,如果該頁面內容對您造成了困擾,歡迎寫郵件給我們,收到郵件我們將在5個工作日內處理。

如果您發現本社區中有涉嫌抄襲的內容,歡迎發送郵件至: info-contact@alibabacloud.com 進行舉報並提供相關證據,工作人員會在 5 個工作天內聯絡您,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

A Free Trial That Lets You Build Big!

Start building with 50+ products and up to 12 months usage for Elastic Compute Service

  • Sales Support

    1 on 1 presale consultation

  • After-Sales Support

    24/7 Technical Support 6 Free Tickets per Quarter Faster Response

  • Alibaba Cloud offers highly flexible support services tailored to meet your exact nee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