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軟體外包—中國能否“補位”印度?

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老文章了,參考一下

說的比較中肯

作者: 楊鑫 / ZDNet China
CNETNews.com.cn 2004-01-14 08:5 AM

編者按:不久前,美國線上在一片指責聲中裁掉了加州的450名僱員,轉而在印度班加羅爾招聘軟體編程人員。而IBM、惠普、甲骨文、Google和雅虎等大公司,都有在印度招人,或者將業務外包給印度的計劃。這些舉動招來美國國內的很多不滿,最近一些美國國會議員指責印度等國家搶走美國科技人員的飯碗,並提出印度公司增加僱傭美國僱員等要求。鑒於此前,中國軟體外包的市場主要在日本。這些拒絕印度的舉動,對中國軟體企業而言是否意味一個發展良機?我們能否在美國軟體外包市場“補位”印度?本文作者在美國軟體公司工作,對這一問題進行了闡述。

中國的機會

在外包(Outsourcing)還沒有找到一個確切的中文詞彙來與之匹配的時候,發達國家(G-7國家,包括加拿大,法國,德國,英國,意大利,日本等,但70%以上來自於美國)的軟體公司已經開始在中國積極尋找合作夥伴,準備把軟體產品的開發,測試和維護等任務移植到中國了。對美國人而言,這是降低勞動力成本的最簡潔途徑之一。

對中國而言,這是中國資源供給與全球市場需求接軌的一個顯著進步。中國不再是一個僅能提供廉價藍領勞動力的加工廠了。她正在逐漸轉化為一個智力資源提供者。在提供白領資源的同時,中國也在資訊產業的管理,營銷和運作方面得到了第一手的知識和經驗。不言而喻,中國的資訊產業界這種轉變是積極的。

但是提及軟體外包供應商,美國人的第一考慮對象還是印度。20年前,當中國還初涉改革開放的浪潮時,印度的Infosys Technologies公司已經接手第一筆生意。現在,該公司的年銷售額已經達到7億5千萬美元。除此之外,其他印度公司如Tata Consultancy和Wipro等,都是頗具規模的淘金者。談及土生土長的中國公司(不包括普華永道,IBM在中國的子公司),如果我們有精確統計數位話,相信其外包業務的數量級也和印度公司相差甚遠。

不過最近出現的一個勢頭似乎給了中國企業一個機會。根據去年年底以來美國本土的新聞報道。在白領失業率日漸高漲的情況下,美國本土被裁的員工紛紛抗議,聲稱亞洲外包公司,尤其是印度公司搶走了他們的工作機會。反響是如此激烈,以至於一些美國政界人物開始給美國和印度駐美國的公司施加壓力,要求優先考慮美國僱員的利益,從而獲得更多選票。

那麼我們是否能夠藉此機會在美國軟體外包方面做到“補位”印度,甚至奮起直追,後來居上嗎?

外包市場現狀分析

討論中國因為毋需轉移大量不動產和實體資源,外包的項目主要集中在軟體產業。其常見項目內容是:軟體開發,品質測試,維護和提供售後服務等。這些項目可以全部包給一家公司作,也可以分開,如甲公司承擔開發工作單位,乙公司的售後服務中心提供客戶的電話資訊等等。

外包的發展和各種諮詢公司的發展是不可分割的。經濟情況良好時,技術諮詢公司從各種規模的客戶那裡得到了大量的外包項目。曾有一段時間技術諮詢公司的收入可以與管理諮詢公司媲美。但經濟情況惡化時,美國外包的客戶們想到了亞洲公司。廉價勞動力和相對成熟的產品品質使得很多美國公司紛紛把各種業務移植到海外。

從時間上看,印度因為先行一步,已經佔了品牌和市場份額的先機。從人力資源上看,他們的語言優勢保證了業務交流的便利。甚至在美國公司裡的印度工程師都比中國人有更多的自由發展空間。從物力資源上看,印度的Bangalore已經號稱新矽谷,聚集了無數的資訊產業公司和大量外商投資。

中國軟體外包的問題

中國和印度的差距是不言而喻的。麥肯錫諮詢公司在對印度Infosys公司總裁的訪問中,列出了一些驚人的資料。除去天文數字般的經營規模和成熟的管理體系外,Infosys的業務方向也非常豐富,包括軟體產品生產,系統整合,基於互連網的平台服務,資訊產業技術諮詢等等。目前為止,我們沒有任何一家公司能夠望其頸背。

語言障礙不過是中國人面對國際市場的顯著問題之一。另外一個不易察覺的障礙存在于思維邏輯方面。在與美國客戶的頻繁交流中,中國外包商可能發現,東方人的“買賣不成仁義在”的哲學,可能和西方人注重當前結果,較少考慮未來不穩定因素的邏輯不相相容。同時,西方人強調的事實至上,報告風格直接了當,因此他們可能會被中國人習慣的“雖然,但是”等轉折詞搞得一頭霧水。所有這些差異,都需要在合作過程中逐漸磨合。

筆者所在的美國公司在近期和若干外包公司有過交易。外包業務供應商來自於保加利亞,北京和日本。雖然這家美國公司已參與過若干外包項目,而外包供應商也有五年經驗,但合作過程可以說是艱難困苦。總結髮現,如果要是外包商務程序清晰順利,中國外包公司需要在一下幾個方面作研究。

經驗不足的外包客戶在項目上的花銷一般會超出其預料。工程運行起來後,外包客戶在專案管理,品質管理,合約和國際交流方面,會花費很多人力物力。而對於中小型項目的客戶,這些隱藏的花費在項目初期是很難被納入計劃中的。中國外包供應商的任務之一,是要把這些隱含的成本在項目初期向客戶闡明,避免日後的爭執和衝突。

智慧財產權保護是外包項目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尤其當外包項目產品是模組化軟體時,原始碼,內部技術資料和商業機密會不可避免的在合作雙方之間流通。如果我國的外包商把某公司的ERP模組,或只是其部分代碼邏輯“挪用”到給另外一家公司的產品中,一旦敏感的客戶方提出訴訟,後果不堪設想。

我國軟體業的品質保證體系也很不完善。美國軟體公司的測試工作已經逐漸演變成一門獨立的科學,囊括了配置方案,測試機制,跨平台策略和產品效能,穩定性等獨立地區的知識模組。筆者的公司在和北京某外包公司合作的測試專案中,發現該公司的品質保證體系還停留在反覆和冗餘的手動測試加紙面報告的階段。這樣的專業水準,如何讓外包客戶對產品品質有信心?結果是外包客戶不得不反過來對外包供應商進行“培訓”,不厭其繁的要求大量測試結果報告。在限制了外包商的自由活動空間的同時,也浪費了雙方大量時間和精力。

中國公司在純軟體開發項目中已經有大量資本和經驗。但軟體發布後,隨後而來的維護,售後服務,培訓等任務也在軟體工程周期有非常大的比重。趕在交貨日期前完成開發,然後甩手走開的工作態度和方式,不但損害了與老客戶的合作關係,而且給新客戶也留下了服務不到位的先入之見。

外包項目的多元化勢在必行。除去軟體開發外,中國也可以向印度學習,隨著自己在資訊產業的成長,把外包項目擴充到系統整合,技術諮詢甚至專案管理諮詢等方面。事實上,印度公司在系統,項目和運行管理方面的成熟表現,也是美國人很有信心的選擇他們作外包供應商的重要原因之一。

人材的競爭。因為“廉價勞動力”發現了自己在國際市場上的價值,印度外包市場的價格逐漸上漲。上面提到,印度已經開始作為第二層中間人,在中國開始創辦外包公司。美國公司為了降低日益增加的成本,也逐漸在印度或中國創辦子公司,僱傭本地員工完成外包任務。人材競爭的問題擺在了面前:怎樣防止中國工程師流向美國或印度外包公司?筆者認為,中國企業已經在90年代與外企爭奪人材的戰爭中有了很豐富的經驗和心得。

展望

簡而言之,我們面對的第一個挑戰是通過保證外包產品和服務的品質,提高中國人在外包業務市場的知名度,從而得到更多國際商機。要注意的是,中國同樣也搶走美國人的工作機會,只不過美國國內在這方面的批判還暫時主要針對印度,留給我們的時間是有限的。

另外,印度人也有意識淡化外包產業對美國經濟的負面影響。印度人聲稱印度公司的業務發展導致該公司在美國開創業務,從而為美國本土製造就業機會。並且正如印度成為美國的勞務基地一樣,印度同時也成為美國高科技產品的第二大海外市場。這種論調,和當年日本人解釋自己的汽車產業為美國人創造就業市場的論點同出一輒。

從長遠角度看,印度人已經計劃把“被動”接受外包業務的模式發展到“主動”發現客戶的需求,並提供全套解決方案。他們還計劃把更多國家的人力資源納入公司的資產之中。

這顯然是不得不說的一個野心勃勃的計劃。當然,身處於中國資訊產業,我們也不會停留在廉價白領勞動力的階段。InfoSys已經是印度畢業生考慮的第一優先擇業對象。當我們的公司也能作到這一步時,想來我們的民族軟體產業就真的得到振興了。

聯繫我們

該頁面正文內容均來源於網絡整理,並不代表阿里雲官方的觀點,該頁面所提到的產品和服務也與阿里云無關,如果該頁面內容對您造成了困擾,歡迎寫郵件給我們,收到郵件我們將在5個工作日內處理。

如果您發現本社區中有涉嫌抄襲的內容,歡迎發送郵件至: info-contact@alibabacloud.com 進行舉報並提供相關證據,工作人員會在 5 個工作天內聯絡您,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

A Free Trial That Lets You Build Big!

Start building with 50+ products and up to 12 months usage for Elastic Compute Service

  • Sales Support

    1 on 1 presale consultation

  • After-Sales Support

    24/7 Technical Support 6 Free Tickets per Quarter Faster Response

  • Alibaba Cloud offers highly flexible support services tailored to meet your exact nee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