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一位副總管財務的,問軟體部門的第一句話是:
這個系統能夠企業帶來多少價值?
第二句話是
它能提供什麼樣子的異常報告?
管理員常喜歡說的一句話就是正常的不要拿給我看,我要看有問題的報告。
也就是企業運行中出現問題,你提供什麼樣的分析報告出來。
我舉個例子:
一個供應商管理系統該作什嗎?
我想,大概是管理我們供應商的,
記錄這些內容:
連絡人,地址,電話,供應哪些物料,價格是多少,交貨周期怎樣,質信如何。。
錯!
這些東西用個EXCEL表就作出來,我要幹這些幹什嗎??
管理,管理,就是要系統協助我來管理和分析。
這個供應商管理的價值體現在哪裡呢?
我們不能從資料往上看,而應該從業務向下看。
因此,我們嘗試從業務上來說,
這個系統是協助管理員瞭解目前我們供貨量比較的大,供貨品質好的供應商。
細化一下:
找出TOP TEN供應商:
要求比較方面是,價格,交貨周期,信用度,品質。
物料選擇人員可以根據上面方面按不同的比重,篩選相應的供應商。
提供物料選擇人員並未按照系統建議規則進行了供應商選擇的異常報告。
這就是價值
接著再從業務來推我們需要哪些資料,哪些資料並不在本系統內(確定應用域),並確保這個系統能夠融入到企業現有的這個資訊化系統中。
系統實施的三個要考慮的因素:
在我們國內,很多家公司都爭先上線ERP或者MRP,MRP2,SCM等等系統,甚至一些證券公司都說自己上ERP。
就我個人經曆的和瞭解的情況來看,很多公司實施都是不成功的。
我分析了有以下原因:
1、公司內部缺乏IT資訊化統一連貫的整體建設的目標
2、公司內部缺乏強有力的IT支援部門和CTO、CIO。
3、公司無法保證提供IT資訊建設的資源(包括人力)
4、公司現有文化和價值觀無法與購買的系統共融。
第一條原因很重要。多數公司自己都沒有一個IT建設的統一而連貫的整體目標。
造成上線系統無法向一個統一的目標邁進,造成對人力物力的浪費。
第二個原因僅次於第一原因,
因為我曾經遇到一個老總,他是跟我這麼談的,
“為什麼我們的系統不上ORACLE?”
我經理說,目前系統還不會應用到購買oracle的時候,並且我們很多系統已經運行在MSSQL上面。
“我們這麼大的公司,難道買不起嗎?MSSQL安全性那麼差,有機會就換掉吧。”
我相信在中國很多公司CIO和CTO要麼沒有,要麼由副總兼任,這些副總可能由於其他事務纏身無法顧及IT資訊系統建設,結果,公司的IT建設通常無法得到相應有力的支援,造成IT建設的失敗。
第三個原因我懶得說了,
古語云:又想馬兒跑得快,又想馬兒不吃草。
--中國多數公司的通病。
第四個原因是一個企業管理的問題,一個企業(有點年頭)都會有自己的企業的文化,因此,籍希望通過一個系統來改變這個企業的文化的人,最終,都會發現,企業文化決定了這個軟體的價值,上線SAP的公司不要以為自己就躋身大公司,大企業了,最終這個軟體的價值會被您的企業文化所決定的。
談了這麼多虛無縹緲的東西來說說實際一點的東西吧,
後面的內容作為一個IT人員從業的總結吧。
IT人員在一個企業該做的和不該做的事情
如果你已經從事該行業多年以上,這段文字請掠過,或者把你的經驗共用出來。
1. 進入一個企業不該乾的事情就是介入到大項目,如果你寫代碼,前三個月寫的肯定是垃圾,不相信的請在一年後再看當時寫的東西。(如果你還在那家公司裡面)
應該看看公司系統流程圖,去看看公司實際啟動並執行流程,
與系統相關部門打打交道,去看公司的組織圖,(因為軟體畢竟是有人來操作,你不瞭解這些的使用者的基本情況,作出來的東西肯定不會被喜歡。同時,通過系統相關部門人員的瞭解,你可以知道誰是系統的介面人,誰是這個系統成功與否最後的決定者,這在以後瞭解客戶需求,爭取資源打下基礎)
這些看似與IT工作不相關,實際上,卻是將IT工作作細。
我想,每個技術工作人員都認為,這些事情不要交給我,我只要作技術工作就行了。可是,作為IT人員,就必須要去參與到公司流程中去,要嘗試站的商務邏輯的角度去考慮問題,(除了想法外,還必須是推動參與部門的工作,當然,通常在中國企業中,IT人員無法取得工作支援,怎麼辦?放棄還是繼續推動? 想人之所不敢想,做人之所不能做(什麼叫創造性工作,什麼叫價值,怎麼能在短時間擷取更多的工作經驗?不碰的頭破血流,也叫成長?), 只有這樣,工作被推進了,個人能力也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2. 不要在工作場合埋怨上一位同事所作的工作
因為第一你不知道人家是在哪種情況下作出的決定(有可能是客戶變態的要求,也有可能給予的時間不夠,也有可能無法得到相應的支援),第二,你的埋怨可能會導致你與現有同事的關係緊張。
能作的工作就是重構,瞭解後,做局部的重構,再瞭解,再作大一點的重構。
而且必須保持謹慎的態度,因為在你對整個企業系統沒有完整瞭解前,你的改動可能會造成其他系統無法正常運行。
3. 不要盲目的上線新系統或者設計新系統
那麼反過來該作的事情就是對現有系統的重構。
上面的重構指的是代碼層級的重構,它通常發生在一個系統內,而這裡指的是系統之間的重構。
比如說:
系統之間有沒有功能重複?資料重複?
系統可以合并嗎?
各個系統之間資料交換是否有問題?
各個系統之間相應的介面是否合理?
我們的流程在各個系統之間能夠形成統一的規劃圖?
最新的要求可以在哪個系統中完成?
等等
4. 部門內部要經常交流
如果一個企業IT部門建設比較好,這個問題比較好辦。
如果一個IT部門屬於每個人是各負責一部分系統,則可能出現交流不暢的問題。
艾,文人相輕麻,中國數千年的文化都這樣。
所以,一定要主動交流,也許有人會說你有點狗拿耗子多管閑事。
這個時候,你得拿出點勇氣來對自己說,走自己的螃蟹路,讓人家說去吧。
其實,團隊價值高,你個人的價值高。也所謂,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歡迎大家也談談看法和經驗,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