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互連網無疑是業界的新寵,甭管以前看沒看到這個潛力,還是只專註於自己的領域,現在你不談這個你就不夠潮。
今天下午北京的UCD書友會,包括召集人在內也僅有寥寥數人做相關工作,但是只要和行動裝置或者互連網有點關係的企業,都對這一領域充滿興趣或虎視眈眈。
開場有位百度的朋友對移動互連網在中國的前景表示堪憂,我認同他的觀點。在中國電訊廠商的勢力太強大,它們主宰使用者購買手機的成本,使用者使用網路的成本,使用者使用網路的速度……這一切都是壟斷電訊廠商說了算。這意味著中國移動互連網的產業,不一定能照搬國外的經驗,而很可能會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發展路線”……
第一個議題是大家使用行動裝置使用什麼互連網應用?
iPhone的誕生讓我們都確信數位產品和互連網的未來都在行動裝置上,然後大家不可避免談到iPad,iPad是個很神奇的產品。在親手使用iPad以後,我想不出除了工作和魔獸,我有何必要開啟電腦。但是它更多的時候更接近筆記本,而不是“行動裝置”。為什麼iPad以後大家對“移動互連網”更有信心,大概是因為它可以讓你在使用很多案頭互連網的時候,擁有更好的體驗。 你可以說iPad是一款移動互連網裝置,但是它更接近筆記本,所有人們叫它“平板電腦”。實際上它很大程度上是佔用了你本該使用電腦的時間,不是嗎?當你使用電腦用email,SNS,Google reader還有QQ的時候,iPad才有機會。而你用手機同樣使用這些應用的時候,並不會受到iPad多少影響。
也有人對這個稱謂不屑:“它比電腦差遠了,如果它運行Mac OS,我就承認它叫電腦”……
對於新事物,不必糾結於名稱定義,它還有很多變化的可能。 所以還是讓我們把注意力放回手機這樣的行動裝置。
然後有位朋友表示了擔憂:“是否意味著移動互連網會超越甚至取代案頭互連網?”
有位遊戲產業的朋友說得很有道理——“這取決你的使用情境和產品的使用者體驗”。移動互連網帶來的可能性必然會削弱案頭互連網的統治地位,作為互連網企業,這既是挑戰更是機遇。他舉了福士點評這樣的例子,在web,wap和Android,iPhone這樣的智能手機上,點評都設計了適應的產品。當我在戶外的時候,使用為iPhone定製的app,完全遵守iPhone的設計規範,學習成本很低,並且利用GPS定位導航功能來協助我找到附近合適的店家,查看網友的評論,這時我當然會用這個app。
“那麼行動裝置的網頁和用戶端哪個更好?”
這個問題還是一樣,如果你的iPhone沒有安裝福士點評,或許專門為觸控螢幕手機設計的移動版網頁要比wap或者web有更好的體驗。
這裡我認為還有重要的一點,就是成本因素在移動互連網上比案頭互連網的影響更突出,大致分為三類:
1.經濟成本 案頭互連網的成本因素很小,裝置普及度很高,網路資費較低廉;但是智能機和行動電話通訊的資費還是較昂貴,還有很大的利潤空間和降價空間,這主要影響經濟成本。
2.學習成本 電腦作業系統的互動方式也差異較小;而手機的作業系統繁多,硬體設計差異性很大,這要求研發者在設計方面投入更多,來降低使用者的學習成本。
3.時間成本 案頭電腦使用web應用的效能幾乎沒有任何問題,還有輸入等操作的速度都很快;而面對手機良莠不一的效能以及不便的輸入方式,如果讓你的應用速度更快更省時? 這些成本因素無一不影響著使用者體驗,影響移動互連網的產品設計。
最後大家談到移動互連網的殺手級應用,我們說到的,也許是別人早就說過的,但真是太值得大家去做了。
我不敢說什麼應用是殺手級的,無論是電子商務,SNS,網路遊戲還是twitter,foursquare或者創新型的SekaiCamera,只要能合理利用好行動裝置的幾個特性,就可以是贏家:
1. 可全天候隨身攜帶的待機狀態
2.觸摸,語音和網路攝影機等豐富互動介質提供的創造想象空間
3. 靈活強大的推送機制
4. 手機號碼代表真實身份,通訊錄意味著真實關係
5.GPS,基站定位等地理位置定位功能
6.應用的快速啟動快速使用
不限於此,這個領域有太多可能,一點體會,歡迎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