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體開發的行業標準是按照工時收費。
企業一般按照下列公式來計算收費、成本和毛利潤的。
收費額度 = 估算的開發工時 x 工時單價
直接成本 = 開發工時 x 工時平均成本
毛利潤 = 收費額度 - 直接成本
如果開發投入工時和估算的工時相等的情況下,毛利潤 = (工時單價 - 平均成本) x 投入工時
那麼,企業在某個人身上全年的收益按照如下公式計算
收益 = 單價 x 有工作的工時 - 成本價 x 全年的時間
所以,開發企業為了提高收益率,往往會關注一個指標:稼動率(即:工作飽滿度)
稼動率 = 有工作的時間/全年的時間
全年的時間是個固定值,所以僱主會盡量的增加員工的有工作時間,以保持利潤水平。當然,降低員工工資也是提高收益的一個方式。
在這種情況下,按工時收費的公司的員工工資就很明確的定下來了:即不可能超過那個對外的單價,否則僱主就不賺錢了。
上述公式還沒有包括:管理員的費用、場地費用、員工福利等各種開支。
所以,第一個弊端是:單價限制了人才的水平。
第二個弊端是企業會朝著低效率方向“改進”。
對於企業來說,提高收入的方法有如下兩種途徑:
A. 增加工時
B. 提高單價
一旦單價決定之後,很難再提高,那麼提高收入的方式只有增加工時。既然要增加工時才能夠增加收益,所以,高效率的方法會降低收益而遭到排斥。這並不是工業發展應該朝向的方向。
這樣做的副作用是:員工沒法成長。
第三,毀壞了良性競爭
假設有一個標,若干個企業來投標。
A企業屬於上述情況的企業,他們的投標價格是 2萬元/人月 x 100人月 = 200萬
B企業屬於高效率企業,他們的投標價格是6萬元/人月 x 30人月 = 180萬
C企業屬於和A企業差不多的企業,他們的投標價格是2.2萬元/人月 x 90人月 = 198萬
D企業屬於完全失控性企業,他們的投標價格是2萬元 x 20人月 = 40萬
那麼對於甲方來說,上述企業的報價意味著什嗎?
1. 工時差不多應該是在100人月左右吧
2. 工程總價差不多在200萬左右吧
注意語氣,甲方往往都是根據各個投標方的價格進行綜合評定,而不是自己心中有數——也很難做到心中有數。
於是,不合格的D企業被排除了,能夠勝任工作的B企業也被排除了。A和C之間選一個,擲個骰子,假設A中標。
實際開發中花費了120個人月才完成——這是這類企業的慣例——無法按時完成工作,成本總是超支。
於是他們列出了很多證據(這是經驗總結的,每次項目都會這麼幹),證明延期和超支是因為甲方沒有明確一部分需求造成的(事實的確如此,因為沒有誰能夠完全明確需求),他們又向甲方請求了40萬元的費用。
此時的B企業仍然在尋找著他們的訂單。
在這樣一個環境下,高效意味著沒有競爭力。
第四,按工時收費在浪費甲方的錢
對於一些專業的甲方來說,他們對項目的規模也有一個自己的估算,也會給出一個參考人月數,但是由於甲方並不瞭解高效的工作方式而導致投資額上升的情況也比比皆是。
同樣對於上面的例子來說,甲方無論如何也難以相信B公司的報價——因為他給出了一個超出想象的人月數——給甲方的直接印象就是——這是不可能的!
那麼B公司應對這種情況,對自己的報價人月數都採取x3策略。
那麼報價就是 6萬元/人月 x 90人月 = 540萬。價格是其他公司的2倍還多。仍然沒有競爭力。
原本可以採用高效的方式用30個人月就能夠完成的工作,非要用100~120個人月來完成,這就是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