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象 |
計數器 |
描述 |
度量值 |
System |
%Total Processor Time |
系統上所有處理器都忙於執行非空閑線程的時間的平均百分比,體現整體的處理器利用率。例如在多處理器系統上,當所有處理器始終處於忙碌狀態,則此值為100%;當所有處理器中的1/4處於100%忙碌狀態,則此值為25% |
該值若持續高於80%~90%,則系統面臨處理器方面的瓶頸。可通過升級CPU或者增加CPU的方式改善 |
Process Queue Length |
線程在等待分配CPU資源所排隊列的長度,此長度不包括正在佔有CPU資源的線程。此值為瞬間計數,不是一段時間的平均值 |
若該值總大於處理器個數+1,則需要升級CPU或增加CPU的方式改善 |
Processor (CPU分析) |
%Processor Time |
此計數器尤為常用,表示CPU利用率。可觀測處理器是否已處理飽和狀態,該項參考值為<80% |
若該值持續高於95%,則極大可能系統的瓶頸為CPU。可增加一處理器或更換一更高效能的處理器 |
%User Time |
該計數器表示某些資料庫操作對CPU的耗費 |
如使用了合計函數,進行排序或使用大量演算法或複雜操作時,該值會較大,可通過增加索引、簡化表串連、水平分割大表格及進行演算法最佳化等方式解決 |
%Priviliaged Time |
CPU在特權模式下處理線程所花的時間百分比。如記憶體管理,SQL Server I/O請求等 |
若該值和Physical Disk計數器值同時過高,可考慮提高I/O子系統的效能 |
%DPC Time |
在網路處理上處理器消耗的時間,該計數器值越低越好 |
在Process\%Processor Time值很高的前提下,%DPC Time大於50%,則表明當前網路資源已飽和。增加一網卡可能會提高效能 |
Memory (記憶體分析) |
Available Mbytes |
系統剩餘的可用實體記憶體(單位是MB),該項參考值為大於等於10% |
若該值過低(4MB或者更小),可能記憶體有問題或某些程式未釋放記憶體,可通過增加記憶體或修改程式來改善 |
Pages/sec |
表示為瞭解決硬體錯誤或分頁錯誤而從硬碟上讀取或寫入硬碟的頁面數,該項參考值為00~20 |
若該值保持在幾百的數量級,則需進一步研究頁交換活動。有可能需要增加記憶體,但也可能是運行使用記憶體對應檔的程式所致 |
Pages Reads/sec |
表示為瞭解決硬性錯誤而從硬碟上讀取的頁數。該值越低越好,閾值為5 |
若該值很低,但%Disk Time 和Average Disk Queue Length的值很高,則可能出現了磁碟瓶頸;若隊列長度增加的同時Page Reads/sec不降低,則可能出現記憶體不足 |
Page Faults/sec |
該計數器表示CPU每秒處理的錯誤頁面數,包括硬性錯誤和軟性錯誤 |
|
Process (進程分析) |
Private Bytes |
進程無法與其他進程共用的位元組數量 |
若該值持續較大,極有可能發生了記憶體泄露 |
Work set |
處理線程最近使用的記憶體頁 |
若Memory\Available bytes計數器的值持續降低,但Process\Private Bytes 和Process \Working Set 計數器的值持續升高,極有可能發生記憶體泄露 |
Physical Disk(磁碟I/O分析) |
%Disk Time |
磁碟機為讀取或寫入請求提供服務所佔用的時間百分比 |
若只有%Disk Time比較大,硬碟有可能是瓶頸;若幾個值都比較大,且數值持續超過80%,可能發生記憶體泄露 |
Average Disk Queue Length |
取樣間隔期間排入選定磁碟的讀取和寫入請求的平均數。該值應不超過磁碟數的2倍 |
若%Disk Time和Avg Disk Queue Length的值很高,而Page Reads/sec值很低時,則可能出現了磁碟瓶頸;若Avg Disk Queue Length升高的同時Page Reads/sec並未降低,則可能出現了記憶體不足 |
Average Disk sec/Read |
磁碟中讀取資料的平均時間,單位是秒(s) |
若該值大於60,則說明磁碟存在瓶頸,可通過換硬碟或更改硬碟的RAID方式改善 |
Network Interface (網路分析) |
Byte Total/sec |
表示網路中發送和接受位元組的速度,通過該計數器與網路頻寬的比較可得出網路是否存在瓶頸 |
一般該計數器/頻寬<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