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買伺服器,我們需要知道伺服器相關的知道。 就象我們從小學開始學認字一樣,有一些規範性的知識必須瞭解,那就是術語。 伺服器相關的十大術語如下:
1.企業(Enterprise):
指任何大中小型公司(或者非贏利組織以及政府機關)。 一般地,我們更頻繁的使用"企業",主要因為它比商業組織或公司所包含的意義更加廣泛。
2.底價(Base Price )
起始價格(「... 元起」),基本上比擁有伺服器的最終費用低許多。 例如,IBM的x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16960.html">Series 365有一款底價為,999的4路機架優化式Xeon伺服器。 標配二個處理器,升級到四個需要增加,498;這還不包括作業系統在內,Windows 2003企業版要再花,209;記憶體標配2 GB,要升級到32 GB,又得再花,788;六個熱交換硬碟,再加上一套最便宜的鍵盤和顯示器, 最後的價格是,930.95,大約是底價的四倍。 當然,企業也可以選擇較為便宜的Linux作業系統,或者選裝較便宜的選件,但是無論怎樣,為一款起價,000的伺服器,再增加大約,000的選件是最平常不過的。
3.入門級(Entry-Level)
光禿禿的最簡單配置--在某種意義上,幾乎不能稱之為一台伺服器。 舉例來說,Dell將它的PowerEdge 400 SC描述為一台超值的入門級伺服器,起價9的"面向小型公司的超值伺服器",是"那些比較在意費用,出於簡單的IT需求而初次購買伺服器的使用者的理想選擇。 "換句話說,這款伺服器上不需要再添加什麼費用,其實是因為它沒有值得添加的地方。 這款產品被描述為"易於安裝,運行和故障修理"--沒有多少可以在上面運行的業務,當然不可能出太多的毛病。 (它能作為一台少於10個消費者的檔/列印伺服器,但是這是普通PC也能夠具有的能力。 )
4.關鍵業務(Mission Critical)
大多數運行關鍵業務(Mission Critical)的企業,最擔心的不是硬體損壞帶來的金錢上的損失,而是因某個業務異常停止工作給企業的生產、運作、安全乃至企業的客戶帶來的無法估量的經濟和名譽損失。
從高端的銀行證券、醫院、鋼鐵製造業、交通管制中心、國防警務,到中低端的大型超市、常規交通,處處可見對高可用系統(Hight Availablilty System,下簡稱HA系統)的迫切需求。 為企業提供關鍵業務解決方案的IT供應商們(如IBM、HP等)都有結合自己硬體環境的整體方案,提供給需要HA系統的客戶。
這些方案絕大多數基於RISC Unix系統及高端存儲平臺。 無論是這些方案中產品及服務採購,還是後期維護費用,對大多數企業來說都是一筆很大的開銷。 Intel架構的伺服器(IA32)一直因其低性能、低擴充性、低可靠性的印象而不被需要運行關鍵業務的企業考慮和接受。 但隨著Intel公司近幾年在IA平臺上的大力拓展,及IBM、HP、DELL等公司的大規模跟進,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考慮並接受基於IA平臺的廉價PC伺服器,用來替代原有昂貴的RISC伺服器。 原有的HA方案供應商們也相繼在PC伺服器平臺上展開HA產品和方案的激烈角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