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大資料元年 ,還是「使用者隱私」元年?

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2013年過去了,你懷念它嗎?

在呼嘯而來的移動互聯網世界,一年長得讓人感覺滄海桑田。 移動互聯網正在不斷的重塑我們的社會,以及我們看待世界的方式。 一切堅固的正在煙消雲散,你感受到了嗎?

巴菲特有一句名言,「建立聲譽需要30年,毀掉它只需要3分鐘。 」這個句子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恐怕需要全面改寫。 例如,阿裡餘額寶和一隻叫做天弘的基金合作,讓後者在短短的兩天當中躋身基金業前十,這恐怕是2013年最大的屌絲逆襲。 此外,褚時健的柳丁、雕爺牛腩、湖南台的我是歌手... 成名在當下似乎只需要一刻鐘。 然而,互聯網帶來的負面效應也同樣非同凡響。

2013年6月,一個叫做斯諾登的30歲美國年輕人,走出香港的機場。 那一瞬間,全世界人都知道了美國政府的「棱鏡門」,,這個美國國家安全局(NSA)自2007年開始實施的絕密電子監聽計畫,對九家美國互聯網公司中進行資料採礦工作,從音訊、視頻、圖片、郵件、 文檔以及連接資訊中分析個人的連絡方式與行動。 包括你的通信記錄和網路記錄,無時無刻不在美國安全域的監控當中。 此文一出,在全世界範圍內引起軒然大波。 美國幾百年建立的自由民主的國家形象,瞬間坍塌。 那些被認為以客戶利益至上的美國互聯網公司,包括雅虎、谷歌和微軟,也被打上大大的問號。 人們開始意識到,互聯網是一個沒有隱私的社會。

如果你覺得發生在大洋彼岸的事情太遙遠,還記得今年央視315的晚會嗎? 央視所報導的網易郵箱,預設多家協力廠商公司在網站掛代碼,從而獲得使用者所有流覽記錄,通過長期追蹤使用者生活習慣,建立龐大的資料庫;網易可以看到所有郵箱消費者發出的郵件具體內容,由此分析使用者習慣並且發送精准的廣告。 這個業內稱為「精准廣告」隨之一夜之間為人所知,臭名昭著。 2013年,這樣的悲劇事件也是多多,例如,不少新浪微博的網路埋怨,僅僅是因為在淘寶搜索過「骨灰盒」,從此自己的微博上出現了眾多的壽衣廣告。 這些當然跟阿裡和新浪微博的聯手有關,也跟「精准廣告」毫無關系。

不少人將2013年成為大資料元年,大資料到底是個啥還眾說紛紜,但基於使用者資料基礎上的使用者行為分析,卻是公認的利器。 技術的發展,已經讓定期獲取人類的行為資訊成為可 能,《大資料時代》一書的作者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不無驕傲的說「我們正身處一個了不起的基礎設施專案中。 在某些方面,它甚至可以同過去古羅馬人的水利溝渠和文藝復興時期的百科全書媲美。 這個專案就是‘資料化’,和其他基礎設施的進步一樣,它也會使這個社會發生本質變化。 」

任何一家互聯網巨頭,都是一個巨大的使用者隱私銀行。 互聯網公司何時支取這筆銀行裡的資金、要不要支取、如何支取,使用者往往是說了不算、甚至毫不知情。 這是互聯網帶來的「隱私爭奪戰」與「隱私經濟學」。 在國內,人們對此的意識才剛剛開始,而在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當地政府則要敏感得多。

近日,日本政府發出警告稱,百度日語輸入法會將鍵入文字傳輸至百度的伺服器上,日本的政府部門、大學和研究機構不應再使用這款軟體。 這對百度這家立志于進軍日本的互聯網巨頭,無疑將產生重大的打擊。 百度早在2006年開始就進軍日本市場,卻頻頻受挫。 2009年,百度推出日語輸入法「BAIDU IME」因使用便捷頗具人氣,推算目前至少有200萬人以上的使用者使用,不過最近有日本資訊技術專家指出,該軟體涉嫌盜取個人以及機構資訊的嫌疑,該輸入法導入了雲網路技術, 可以隨時對使用者的錄入資訊等進行監視,宛如惡性病毒一般,因此呼籲謹慎使用。

百度隨即發佈聲明稱,百度日文輸入法所採用的雲輸入技術,會將使用者部分輸入資料加密上傳到伺服器,但不涉及個人隱私內容。 而且,相關伺服器及資料也全部放在日本境內接受管理,不存在非法上傳資料和洩露的問題和風險。 不過,有專家分析認為,百度輸入法在日本被禁不是因為上傳雲資料,而是「明明使用者在關閉了上傳資料選項的情況下依然在背後偷偷上傳資料」,微軟和谷歌在日本都有發佈輸入法,但人家老老實實的讓使用者自己決定。

技術的發展與人的意識共同進步,就在人們歡呼大資料時代的到來的時候,對使用者的隱私的重視也越來越受到重視。 這使得以往的規則,勢必要發生變化。 百度日文輸入法事件,可以作為這種變化的一個注腳。

「橘生華南則為橘,生於華北則為枳」,作為國內第一的搜尋引擎,百度在國內市場呼風喚雨,連谷歌這樣的巨頭都被打得毫無招架之功。 但是,百度在國內屢試不爽的做法,在日本等市場,卻寸步難行。 這裡面的緣由值得深思。 例如,百度精准廣告是百度的一個重要廣告產品,它對自己工作原理的解釋是:使用者PC中的Cookie的檔可以實現跟蹤分析,百度利用特徵關鍵字對使用者進行分類,同時與廣告主產品的特徵進行關聯,匹配和排序。 可以實現針對1個到1億個線民群體的投放。

在2006年7月,百度為精准廣告申請了專利。 而2013年,百度更開始涉足RTB(「Real Time Bidding」的縮寫,「即時競價」廣告),5月份推出百度流量交易服務(Baidu Exchange Service)。 其核心還是根據「人」對廣告進行售賣。 作為國內掌握使用者資料最多的搜索巨頭百度,一直以來都因洩漏使用者隱私而飽受詬病,最近更接連招上了官司和投訴。 距上個月19日南京鼓樓區法院開庭審理「消費者狀告百度洩漏隱私案」後不足一月,北京線民投訴百度洩漏使用者隱私一案,于本月12日獲得了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海澱分區的受理回復。 這名北京的線民稱,他使用「白癜風、白斑病、治療風濕的藥、痛風、北京人流手術、功能變數名稱註冊、通訊設備、摩托車、三星note3」等關鍵字在百度進行了搜索,想查找一些資訊。 等查找完後,發現隨便打開一些非百度的協力廠商網站,在網站上隨處可見剛在百度搜索過的關鍵字廣告。 更加令他難以接受的是,自己剛才搜索過的關鍵字竟然直接被展示羅列在協力廠商網站上,該網友認為他的個人隱私被赤裸裸的公佈出去了。 考慮到競價排名和精確行銷佔據百度收入90%以上的收入來源,你將會明白,基於Cookie的檔分析對百度這樣的大流量公司有多麼重大的意義。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人們漸漸意識到,互聯網上的免費服務,往往來自于使用者隱私的讓渡,互聯網並非沒有成本,而是這些成本往往不在你的關注範圍內。 但是少數互聯網公司通過不斷收集這樣的資料,從而掌握了一個使用者的畫像,進行利益的交換。 在商業利益面前,個人私隱暴露無遺,人也成為資源中的一種,被交易、販賣、宣貫... 因此,在發達國家,針對互聯網公司巨頭的懷疑和控制,從未停止。 無論是來自于美國這樣這樣的「棱鏡門」計畫,還是百度這樣的cookie監測,都違背了對公民或使用者基本權益的尊重,一旦想起,令人毛骨悚然。

其實早在2011年3月,微軟推出IE9瀏覽器的時候,就已經為IE9添加了禁止追蹤(do-not-track)工具,以使使用者的上網行為免受監控之苦。 後來許多國內瀏覽器紛紛效仿推出了類似的服務,希望能讓使用者至少明白哪些網站正在收集你的使用者資料,為使用者的衝浪行為做出警醒,也希望能呼喚起國人對互聯網隱私的重視。

在好萊塢電影《楚門的世界》當中,一出生就24小時生活在監控當中的楚門,一舉一動都被暴露在他人的視野當中,成為別人消遣的物件。 惟有他的女友保有一絲良知,在愛情的魔力下,楚門最終意識到所處世界的荒謬,最終逃出生天,重新獲得做人的尊嚴。 移動互聯網的大幕才剛剛開始,我們希望它能真正成為一個美麗的新世界,而非恃強淩弱、與鄰為壑的叢林。

聯繫我們

該頁面正文內容均來源於網絡整理,並不代表阿里雲官方的觀點,該頁面所提到的產品和服務也與阿里云無關,如果該頁面內容對您造成了困擾,歡迎寫郵件給我們,收到郵件我們將在5個工作日內處理。

如果您發現本社區中有涉嫌抄襲的內容,歡迎發送郵件至: info-contact@alibabacloud.com 進行舉報並提供相關證據,工作人員會在 5 個工作天內聯絡您,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

A Free Trial That Lets You Build Big!

Start building with 50+ products and up to 12 months usage for Elastic Compute Service

  • Sales Support

    1 on 1 presale consultation

  • After-Sales Support

    24/7 Technical Support 6 Free Tickets per Quarter Faster Response

  • Alibaba Cloud offers highly flexible support services tailored to meet your exact nee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