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大資料」已經成為最熱門詞彙之一,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關注和擁抱大資料,2014年大資料將會有更多實質性的進展,其中,Hadoop和R語言將會成為主角。
「大資料」已成為2013年使用頻率最高的技術熱詞之一。 相應的市場也在這一年中出現了迅速增長。 和大資料相關的Hadoop及其生態系統已經從原先只有非常天才的程式師和工程師才會使用的技術變成了資料科學家們的常用工具。 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擁抱大資料技術,並將大資料應用引入生產環境中。
那麼,2014年的大資料將會如何發展呢?這裡給出的便是大資料明年可能劃出的12個預言軌跡。
1.人們不再談論大資料而是開始賦予其意義
2014年,「大資料」作為一個技術熱詞的吸引力將會消散,人們會更關注大資料本身的價值所在。 例如Gainsight公司就在其IaaS平臺中利用大資料分析提供所謂「客戶成功管理」服務。 Gainsight相信,在2014年,每家雲應用供應商都將會在其後端的基礎設施中支援大資料。
2.Hadoop將從新奇玩意變成關鍵元件
雲環境並非大資料技術唯一可以一顯身手的地方。 2014年,Hadoop將會從資料批次處理和存儲轉向通用目的的計算基礎設施,從而成為企業資料架構的核心元件。 這意味著資料分析將會繼續成為大資料的首要應用。
3.企業挖掘客戶資料獲得前瞻性
各類企業正計畫認真對待其客戶們在與產品客服以及線上客服互動時所留下的所謂數位「麵包屑」痕跡,並從中尋找到有價值的內容。 而為了實現這一目的,資料分析能力就必須越出BI團隊的藩籬,能夠為整個企業供應商業價值。
4.大資料進入市場行銷遊戲
2014年,用於市場行銷的資料分析和大資料也會成為一個大年,影響著廣告、產品推銷和消費者的行為。 這些方面的一些關鍵創新時刻估計將會在世界盃和冬季奧運會期間出現。 \
5.現代分析不再只是資料科學家的事情
讓各營業單位的分析師從事大資料和資料分析,這將比高薪聘請資料科學家更重要。 此舉將會壓低資料科學技能導致的過高薪水。
6.從萬物互連(Internet of Things)演變為物聯網(Web of Things)
IEEE的專業分會認為,2014年,萬物互連——可識別的物體無縫集成到資訊網路中——將會讓位給真正的物聯網。 而物聯網將會充分發揮行動裝置和感應器觀察並監控其周邊環境的能力,增強現實世界中的物體與其Web副本之間的協同性。
物聯網將會生成大量與現實世界相關的資料,因而會要求智慧化的解決方案在現實世界與相對應的數位世界資源之間賦予連線性、網際互連和相關性。
7.從大資料到巨量資料
資料的規模、速度和種類(volume、velocity and variety)在2014年將會繼續呈指數級發展,因此更需要一些簡單的分析工具來駕馭這些「資料洪流」。
IEEE稱,「正是這3個V讓大資料成了非常難以制服的老虎。 技術世界如今還跟不上培訓資料科學家,為各行各業提供易用工具的龐大需求,尚無能力將各行業收集到的資料轉換成有意義的洞察力。 而目前已經出現的巨量資料時代更要求在資料管理和分析方面採用新的范式和實踐。 2014年,競爭就將在這一領域中展開。 」
8.R語言將取代傳統SAS解決方案成為主流
基於R程式設計語言的分析是專為數據科學家用於統計分析的,這種分析功能2014年將成為主流,逐漸讓傳統的程式設計環境如SAS和SPSS邊緣化。
目前有超過200萬使用者和300萬的分析師們都在尋找更好的解決方案。 R語言恰逢其時。
9.Hadoop將增強即時定制應用
來年我們將會看到各種交互應用——Web應用、移動應用、社交應用等的大爆發,它們均基於Hadoop平臺構建,可與人們即時交互,即時SQL-on-Hadoop資料庫廠商Splice Machine的聯合創始人兼CEO Monte Zweben說。
「2014年將會出現即時的大資料應用平臺,」Zweben稱。 「我們不再只用今天去分析昨天的資料了。 你可以分析5分鐘之前,甚至1分鐘之前的資料了。 企業必須得有互動式應用,以便進行即時的決策。 」
10.Hadoop將得到企業級強化
2014年,Hadoop將會在安全、運營管理、資源管理和多點複製方面發展得更好,從而獲得企業更多的信賴,Zweben說。
「企業所需要的各種東西Hadoop逐漸都會有,」他說。 「而且這些大資料平臺也會變得更加規範和標準化。 我認為這將會成為一大要點。 」
11.到2014年底,至少會有一家NoSQL公司成功上市
大資料平臺的商用被廣泛認可的標誌就是,至少會有一家Hadoop或NoSQL供應商在2014年成功上市,為大資料和雲環境提供安全解決方案的Gazzang的總裁兼CEO Larry Wamock做出了這樣的預測。
12.新的分析堆疊將會出現
2014年,一個新的資料和分析堆疊將會與資料庫、分析和虛擬化等新的解決方案一起出現,這將會對傳統的大型資料庫廠商帶來沉重打擊。 傳統廠商也將會以匆忙拼湊出的新的解決方案加以應對。
(責任編輯:蒙遺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