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華科技董事長劉克振:物聯網的雲還沒有真正搭建起來

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關鍵字 董事長 研華 發還 劉克振

摘要: 研華科技董事長劉克振認為,物聯網的雲還沒有真正搭建起來,這是目前物聯網還未爆發的一個原因。 同時,在發展物聯網過程中,硬體企業和互聯網企業兩個不同主體的不同思維方式

研華科技董事長劉克振認為,「物聯網的雲還沒有真正搭建起來,這是目前物聯網還未爆發的一個原因。 」同時,在發展物聯網過程中,硬體企業和互聯網企業兩個不同主體的不同思維方式應該打通,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智慧化與萬物相連。

此外,劉克振表示,物聯網是硬體、軟體、雲服務和互聯網串起來的一個大產業。 中國大陸和臺灣地區在互聯網和硬體等方面應該進行接軌和合作,以促使大中華地區在物聯網領域處於世界領先的地位。

 

互聯網企業都在大舉進軍物聯網,除了BAT三巨頭,京東、360、小米乃至各家電廠商也都在為「下一個時代」呐喊助威。 但是,喊了持續了一年多,許多產品仍然處於初級階段,未見真正爆發,唱衰的聲音也此起彼伏。

「物聯網的雲還沒有真正搭建起來,這是目前物聯網還未爆發的一個原因。 」近日,研華科技董事長劉克振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專訪時說。

劉克振表示,互聯網廠商在物聯網領域的佈局是一種「自上而下」的思路,重心在於應用層面;但是類似研華科技這種企業則是另一種「自下而上」的思維,即是從硬體方面入手,構建一個物物相聯的智慧環境,從而讓物與環境主動與人進行連接。

研華科技是全球智慧系統產業的廠商,主要關注自動化、嵌入式電腦、智慧服務三大市場。 而隨著物聯網的發展,未來大資料也勢必延伸到物,需要有一些感應器和設備把物理量轉換為數據量傳到雲端去,達成智慧化的目的,這則是研華目前所關注的動向。

事實上,目前許多詬病智慧硬體不智慧的原因,一是為應用而做出的獨立硬體,即便在通訊上能夠連接,但資料層面無法產生協同效應;二是物體往往是被動與人連接,一切仍然要基於人的判斷,並非物聯網概念中的物與環境主動與人相連。

劉克振表示,未來硬體企業和互聯網企業兩種思路打通,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智慧化與萬物相連。

硬體公司的物聯網佈局

《21世紀》:研華在物聯網的佈局是一個什麼樣的思路?

劉克振:我們原來是硬體公司,賣出的硬體很多,現在會推出嵌入軟體,重點是把硬體到應用中間這一層接起來,應用軟體則是我們的客戶在做的事情。

過去我們的產業叫工業電腦,這個產業在臺灣地區非常發達,目前全世界有100家公司,但是上市公司在臺灣地區就有15家。 這個工業電腦以前是美國、德國、日本都有,現在主要是臺灣地區和德國。 這一方面還是未來物聯網最底層的基礎。

另外是晶片。 所以物聯網要起來,晶片首先要起來。 晶片、平臺之後,就是嵌入軟體。 這個部分是一個新的產業,但是這個產業的成熟度還很低,你想要把硬體集成到雲服務的階段,這其中工作非常艱巨,這個雲環境還沒有被理清楚。

以前我們做自動化,就是在工廠中裝感知器,將資料傳輸到電腦、軟體,但並沒有拋到雲上去。 但是真正所謂的物聯網概念,是設備感知到的資料都傳上雲,然後雲的智慧大資料再往下丟,但是物聯網的這一塊雲環境還未到位。

接下來,我們這種做平臺的企業要把這個雲環境建立起來,然後讓上面的集成商可以往下走,這樣物聯網可以成為一個大的產業。 後面的分門別類的應用,我們則會協助我們的客戶一起做。

《21世紀》:這種佈局方式和互聯網公司目前佈局物聯網的思路有何區別?

劉克振:思路不一樣。 互聯網公司更多是在自上而下在應用層面進行佈局,主要是應用層面,主要還是人透過 手機 終端的操作來實現的。 而我們這種原來做自動化的企業,解決的是系統在運作流程當中,資料如何被採集和分析,主動回應。

舉個例子,電商對傳統零售的改變主要是在對其進行電商化,這是一個資訊化的過程;而我們則是讓原來傳統零售智慧化。

我們對物聯網所期待的願景與互聯網企業是兩種不同的境界。 後者是靠互聯網傳遞資訊給人,由人去進行判斷;而我們的願景是所有的物和環境都相連了,物主動去連接人。 這是一個主動的連接,因為環境本身就是聯網的,本身就知道狀況,再加上互聯網資訊化,形成一個更智慧的環境。

目前阿裡和騰訊都在推動智慧醫院,優化醫院的流程等方面,還處於一個互聯網的階段。 真正的物聯網,則必須和硬體連接,比如將所謂的智慧醫院的概念真正打入醫院的設備中去,而非只是停留在圍繞智慧手機進行流程的改造等等。

大中華區的物聯網機遇

《21世紀》:您認為,臺灣地區在物聯網的發展中將會遇到哪些時代機遇?

劉克振:臺灣地區在IT產業的發展是起源于早期很多人在做硬體的組裝,後來也出現了一些大公司,包括全球的代工企業和電子製造業的品牌公司。 其實,互聯網行業主要是軟體這部分偏軟的發展形態,而相對於互聯網而言,物聯網則完全不一樣。 物聯網大致是「硬體+軟體+雲服務」這些產業鏈串起來的一個大產業。 這個產業不可能只做軟體不做硬體,因此臺灣地區的企業機會也來了。

現在中國大陸的電子製造也在興起,比如深圳可以很快地把硬體做出來。 但是類似于此前臺灣地區出現的情況,PC剛剛開始發展之後,就會出現幾百家PC廠商,雖然創業潮有其意義,但是,很多公司沒多久便死掉了。 我認為,目前雖然出現眾多的快速代工,但因為產生的價值不高,在價值鏈中不會特別重要,深圳的一些電子製造方面,最後還是會剩下少量的能夠提供價值的企業,而臺灣地區也會扮演重要角色。

《21世紀》:你認為中國大陸跟臺灣地區,未來在物聯網應該怎麼配合?

劉克振:物聯網是硬體、軟體、雲服務和互聯網串起來的一個大產業。 這個市場臺灣地區在產業鏈中的意義會比較大,主要會表現在硬體部分。 而中國大陸則互聯網方面比較強大,這個時候中國大陸和臺灣地區可以接軌,兩岸可以合作起來,做好這個物聯網,讓大中華地區在物聯網領域處於世界的領先位置。

事實上,互聯網部分,中國大陸的BAT等企業有實力來定義一些事情,比如通訊的協定標準。 全世界過去的軟體標準,主要都是由美國人定義的。 類似BAT這些中國大陸的互聯網企業走出了自己的路徑,也不容易。 我希望物聯網,大中華區也要一起形成一個標準,通訊、交換資料的標準ACI等等都可以一起來建立。 中國有廣大的市場,因此中國人有自己定義標準的能力。

中國大陸的互聯網發展迅速,但是互聯網企業和研華這種企業接起來的程度還不高。 未來,上層會以中國大陸的大市場為主。 未來兩種不同思路可以深入對接起來,但是雙方要串起來很難。

另外,我認為垂直產業將在大中華區快速連接起來,單獨形成可複製的知識圈子,包括醫療、零售等行業,使得這些領域的智慧化在各地可以快速複製。 物聯網各個產業應該引導這種深耕機制。 這個事情是大中華區的機會,這也是研華作為臺灣地區企業的一個願景。

相關文章

A Free Trial That Lets You Build Big!

Start building with 50+ products and up to 12 months usage for Elastic Compute Service

  • Sales Support

    1 on 1 presale consultation

  • After-Sales Support

    24/7 Technical Support 6 Free Tickets per Quarter Faster Response

  • Alibaba Cloud offers highly flexible support services tailored to meet your exact nee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