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企業對於私有雲的興趣急劇增長,而且市場上出現了更多成熟的平臺和功能。 在TechTarget2013年資料中心和讀者選擇調查中,計畫在未來一年部署私有雲的受訪者顯 著增長,總共627名受訪者中占到了15.5%,而2012年則為8.2%。 企業對於公有雲的興趣增長並不明顯,從4.1%增長到了4.5%。
有意思的是Forrester Research也在其年度調查中發現了企業對於私有雲興趣的增長,這項調查在北美和歐洲進行,有一千家企業參與,2012年,36%對私有雲感興趣,而 2013年數位則漲到了46%。 這個數位在這項調查的其他分類中可謂是一次大的飛躍了,相比較而言從有雲則是從31%增加到了35%。
私有雲計算市場現狀分析
出現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在於企業發現私有雲能夠很好地平衡企業的IT需求,提供了公有雲的按需靈活性,也確保了私有環境的安全性,一切都保存在企業的防火牆之後。 相比較,公有雲的安全性仍舊是市場上討論的比較熱火朝天的話題。 對於大多數使用者來說,安全性仍是個大問題。
很多時候,使用者會思考私有雲不是什麼? 在Forrester的調查中有一個問題是問選擇私有雲的受訪者實際是否自動化或者自服務,以及是否會通過部門或者角色追蹤用例,結果顯示只有28%表示他們的雲是實際上的私有雲。 客戶對於高度虛擬化環境中的私有雲其實還是很困惑,因為他們會認為如果不能夠提供給他們一個迅疾或者服務分類,且能夠完全的自動化,在五到十分鐘內交付的話,那就不算是個私有雲。
很多人理解的第一代私有雲就是構建在基礎架構之上,軟體堆疊使用傳統廠商的產品,比如VMware的vSphere和vCloud Director等。 這種雲可以運行五年前構建的應用,而且跑的很好,但是如果要是從成本效益的角度看,亞馬遜的每個虛擬機器每小時的成本就更划算了。
在2014年可能會出現一種稱之為「商品風格的雲」,使用開源平臺OpenStack和 其他的元件實現,商品化硬體彈性較小。 最終,會出現多種雲,混合了公有雲和私有雲,就會出現一個管理層,然後企業IT人員等待產品成熟。 三年前,從平均角 度上來看,要企業提供複雜的自服務門戶、自動化分配、多租戶預留管理等等不是很容易。 而同時,亞馬遜和谷歌,還有其他的企業也已經白手起家,現在能夠提供 很好的服務。
現在也出現了很多很好的基礎架構產品,比如FlexPod, 還有很多高級的軟體工具,能夠進行端到端的自動化。 不過有時候公有雲還是必須要用,比如需要馬上要300台伺服器準備好隨時工作,私有雲怕是做不到的。 公 有雲也會隨著時間發展而變得成熟,公有雲的邏輯層安全會最終成為一個預設的選項,私有雲更像是一個過渡的步驟,因為這樣企業安全人員會感覺舒服一點吧。
雖然降低成本已成為私有雲計算發展的最大動力,但是業內對於私有雲計算價值的態度正在發生著轉變。 大部分的企業都把速度和靈活性作為私有雲計算的主要紅利。 這個信號並不僅僅意味著企業思想上的成熟,而且也是對業務需求更好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