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開發者群體生態調查:在哪裡能賺錢?

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7月6日,美國資料監測機構AppAnnie稱,今年第一季度,iOS平臺中國區App下載量排名全球第二。 但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iOS平臺收入只排到全球第八。 中國平均每次下載收入僅有0.03美元,是美國使用者0.28美元的十分之一。

這一資料再次引起了國內開發者群體的共鳴。

過去的一年,開放與合作的大潮在互聯網行業掀起巨浪,無論是互聯網巨頭、手機作業系統,還是電信運營商,均樹起了「開放」的大旗。

業界對開放平臺持一片讚譽,甚至認為草根創業者的「春天」來臨。 到底哪個平臺更有利「生長」? 開發者們自有一套標準,使用者和收益無疑是他們選擇平臺的不二法則。 儘管近七成的開發者仍在盈利的邊緣徘徊,但是他們依然相信,良好的平臺會給他們帶來機會。

運營商平臺兩難

日前,在上海舉行的亞洲移動通信展期間,中國移動、諾基亞、黑莓均舉辦了自己的開發者大會,企圖依靠技術、運營、分成等爭奪中國100萬開發者。 三家的大會同時定在2點半開始,但由於有多位業界大佬參加,「功利」的開發者大多湧進了中國移動的會議室。

北京全天通資訊諮詢服務有限公司負責人高先生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坦言:「諾基亞和黑莓都已經不是主流了,中國移動倒還可以,但也只有彩鈴、音樂、視頻類應用還有點希望,其他的基本沒戲。 」

據瞭解,該公司原來主營手機SP業務,與運營商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如今又在中國移動的應用商店MobileMarket(下稱移動商城)做起了協力廠商應用開發,但是收入相比SP可謂一落千丈,「原來每個月掙十幾萬很容易, 現在每個月也就掙一萬多塊,在移動的應用商店裡,音樂、視頻和圖書是比較容易盈利的應用。 」

雖然高先生對移動商城帶來的收益並不滿意,但和其他開發者相比他已算幸運。

中國移動互聯網基地移動商城市場部人士透露,截至今年6月,移動商城全網註冊使用者數達2億,日下載量最高達200萬,企業開發商7696家,個人開發者372萬,上架應用超過12萬個。 但是,在應用數量迅猛發展的同時,收入卻並沒有提升,目前銷售額在5000萬元左右,並與開發者採取三七分成模式。

由此可以看出,開發者從移動商城獲得的收益可謂捉襟見肘。 有開發者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中國移動商城相比其他運營商的應用商店還算良好。 「移動使用者有很好的付費意願,聯通和電信的應用商店銷售額更低。 」

電信運營商人士陳志剛認為,儘管平臺開放是運營商彌補自己業務創新能力不足的選項,但能否適應移動互聯網的環境,是運營商要面對的問題。

到目前為止,三大運營商都已完成了開放戰略的部署。 去年8月,中國電信先發出了開放平臺的聲音,今年3月正式推出了開放平臺;去年12月,聯通也發佈了WO+開放體系。

業內分析認為,電信運營商身份註定了不可能在應用程式方面吸引很多使用者付費,其收入的最大來源仍將是資料流量費用,因此難逃淪為管道的宿命。

互聯網實驗室董事長方興東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移動互聯網發展初期,運營商是佔據很大優勢的,但由於他們心態不夠開放,產業鏈核心便開始向應用商店和互聯網轉移。 在開放平臺運營上,運營商應該用更市場化、開放化的方式去做,否則下一步平臺壟斷的趨勢會更加明顯,他們的地位還會被弱化。

互聯網平臺招攬開發者

和運營商境況迥異,互聯網開放平臺的經營正進行得如火如荼。 除了騰訊、百度、盛大、阿裡巴巴、新浪等巨頭外,人人網、開心網等SNS網站也都在宣稱自己的開放之道。 但是,由於平臺能力的差異,開發者的境況也大有不同。

騰訊開放平臺市場部相關人士向記者介紹,截至今年5月,該平臺已經積累了超過40萬的開發者,應用超過20萬款。 至今騰訊給開發者的總分成超過10億元,單款應用最高月分成收入超過2000萬元。

同為巨頭的百度依靠強大的流量入口佔據了一席之地。 百度技術副總裁王勁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披露:「2011年,我們為開發者提供了過億的分成收入,2012年這一數位將至少增長3倍。 目前,百度開放平臺已經聚集了6萬開發者,通過審核的應用數量超過8萬。 」

王勁認為,開發者最首要的是使用者和流量,否則技術再強都沒有用。 在百度開發者大會上,他如此描述他的願景,「我們會將搜索廣告注入到合作夥伴的介面中,然後進行廣告分成。 」對苦苦追求盈利的協力廠商應用開發者來說,這無疑具有相當大的吸引力。

在分成方面,騰訊設置了梯度,對於月度收入在10萬元以內的中小開發商,騰訊將不參與其分成;月度收入在10萬元至100萬元之間的開發商,開發者分成上限將提升至70%;月度收入100萬元至1000萬元規模的開發商, 則與騰訊各取50%。

6月8日,新浪微博官方遊戲平臺微遊戲也正式進入遊戲收入分成階段,並確定了3:7的分成方案。 與單純提高分成比例相比,開心網還允許協力廠商應用嵌入廣告。

針對眼下的平臺之爭,知名IT評論人士劉興亮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對於開發開放平臺來說,構建生態系統非常關鍵,「不管現在給出什麼樣的政策,如果不能形成商業價值迴圈,不能讓開發者獲益,平臺都是不能長久存在的。 」

iOS6應用衝擊市場

截至去年年底,國內手機線民規模達3.56億。 在龐大使用者規模的驅動下,目前中國已經成為了全球第二大移動應用市場。 隨著國內3G以及智慧手機的普及率不斷上升,移動應用的需求還在不斷擴大。

龐大的市場需求,以及各個開放平臺給出的誘人分成,讓開發者覺得一切正在向好。 但在給開發者提供平臺的同時,平臺本身的逐漸完善和強大,也給他們帶來了衝擊。

今年6月的蘋果全球開發者大會上,新推出的iOS6系統除了拋棄谷歌地圖外,許多名不見經傳的中小型應用也慘被「替代」。

據不完全統計,iOS6淘汰的協力廠商APP已經超過1000款。 例如蘋果全新應用「Passbook」,可存放登機牌、會員卡和電影票,就給許多從事LBS優惠券應用的開發者帶來了「滅頂之災」。

一名從事LBS產品開發的產品經理對記者稱,「這個是一個劃時代的殺傷力產品,本質上解決了傳統產品和票據的資訊化,並且是流動的。 」

上海慧廣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移動平臺開發負責人方晟表示,「我們的收入並不是依靠單個的使用者,所以對平臺盈利能力不太擔心。 最大的挑戰在於怎樣創新。 好的應用一定是有人虎視眈眈盯著的,不論是大的遊戲公司還是平臺自身,想要複製一款應用成本很低。 我們要思考的是提高自身的專業服務能力,比如加大跟線下傳統行業的結合,就不會那麼容易被抄襲。 」

方晟以一款具備「快遞查詢」功能的應用為例解釋,該應用由於與線下資料和企業結合緊密,其他開發者或者是互聯網企業想要複製就不那麼容易。

對此,方興東認為,對於一個大平臺來說,單個應用只是幾十萬分之一。 每一款應用都在逐漸碎片化,很難對使用者起到主導作用。 而隨著市場的發展,各大平臺的地位還會不斷變強,如果平臺與跟開發者爭奪使用者,則會毀掉剛剛建立的生態系統,在壟斷的環境裡,創業者成本會越來越高。

開發者選擇之困

隨著開放平臺的增多,開發者的選擇變得多樣卻艱難。

「平臺雖然很多,但不能隨便找一個撲上去。 就平臺影響力來說,百度、騰訊、淘寶可能具有優勢,但盛大、SNS在社交娛樂和遊戲領域具有獨特的優勢,要根據產品的特點來選擇。 」上海酷騰網路科技有限公司CEO吳青海告訴記者。

據瞭解,吳青海開發的應用「星宿運勢」目前已經在騰訊財富通、小錢包、QQ空間和朋友網上運營。 他說:「去年剛剛上線時每月收入才二三千元,現在大概能掙到七八千元,開發成本其實也就一萬元而已。 」

看似良好的回報並沒有讓他感到滿意,「雖說騰訊的平臺人氣最高,但對小開發者的推廣力度並不夠。 平臺針對個人開發者的審核十分嚴格,大公司的應用比較容易被接納。 」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小遊戲開發者也告訴記者,像財付通、支付寶等開放平臺剛起步的時候,都是使用者的喜好來決定市場。 但現在很多平臺都發生了變化,像盛大、騰訊的遊戲應用領域,開發者如果想提高效果,就需要花錢購買廣告。

上述開發者透露,他的遊戲目前在開心網、人人網等SNS類網站都有運營,但效果並不理想。 這些網站雖然不缺人氣,但使用者並沒有培養起付費的習慣。 相比之下,騰訊雖然對協力廠商開發遊戲要求十分嚴格,但仍是他最想接入且投入精力最多的一個平臺。

事實上,實力差距使得大部分中小開發者從一開始便處於弱勢。 業內人士透露,合作協定基本上是由開放平臺方面一手制定,開發者只能被動接受。 移動互聯網產業聯盟秘書長李易認為,國內開放平臺主要是互聯網巨頭對地盤和利益的重新劃分而已,「很多所謂的開放平臺並沒有真正開放,更多是打著開放的幌子去爭奪開發者,進一步爭奪使用者。 」

除此以外,擺在開發者面前最為現實的問題仍然是「生存」。 最新資料顯示,今年一季度,國內協力廠商應用開發者中仍然有48.7%處於虧損狀態;實現盈利的有所升高,占比達到19.9%。

7月6日,美國資料監測機構AppAnnie稱,今年第一季度,iOS平臺中國區App下載量排名全球第二,但收入只排到全球第八,中國平均每次下載收入僅有0.03美元,是美國使用者0.28美元的十分之一。

AppAnnie商務總監余俊德說:「國內很多應用開發商知道中國使用者的付費意願很低,所以它們乾脆做成免費的,依靠廣告產生收入。 」

但是,這一盈利模式目前仍然難以實現。 好耶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陳恂日前在接受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坦承,當前階段移動互聯網要獲得廣告主認可尚需要時日;而且,如果業務達不到一定規模,也無法吸引廣告主。 「

即便如此,開放平臺仍給了草根創業者機會。 一些開發者目前正在尋找更有利於自己發展的模式,將市場拓展到企業使用者身上。 吳青海告訴記者:」現在我會做一些針對淘寶賣家或電商供應商的服務,將應用放在財付通和支付寶的平臺上銷售。 比如聊天機器人之類的應用,每個月向使用者固定收取二三十元的服務費,收入會更加穩定,這比售價一兩塊錢的個人應用更有市場。 「

(責任編輯:蒙遺善)

聯繫我們

該頁面正文內容均來源於網絡整理,並不代表阿里雲官方的觀點,該頁面所提到的產品和服務也與阿里云無關,如果該頁面內容對您造成了困擾,歡迎寫郵件給我們,收到郵件我們將在5個工作日內處理。

如果您發現本社區中有涉嫌抄襲的內容,歡迎發送郵件至: info-contact@alibabacloud.com 進行舉報並提供相關證據,工作人員會在 5 個工作天內聯絡您,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

A Free Trial That Lets You Build Big!

Start building with 50+ products and up to 12 months usage for Elastic Compute Service

  • Sales Support

    1 on 1 presale consultation

  • After-Sales Support

    24/7 Technical Support 6 Free Tickets per Quarter Faster Response

  • Alibaba Cloud offers highly flexible support services tailored to meet your exact nee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