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最近在倫敦舉行的雲計算世界論壇會議上發表了講話。 從筆者的觀點看,這是一個理想的會議:規模大到足以擁有大量有興趣的廠商和參與者,規模小到足以支援有品質的會談。 如果你曾參觀過任何美國的大型雲計算展覽,你就知道實現後者的品質是多麼困難。 這些展覽很擁擠,談話減少到很少的程度。 當然,這次會議是在倫敦召開的。 這裡不允許誇大的說法和行銷宣傳,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筆者參加了Gartner公司的Mike Spink主持的一個小組討論會。 討論的話題是轉換雲計算供應商。 這個小組討論會的結論是雲計算遷移鎖定點,但是,鎖定是IT中的生活現實。 筆者自己的貢獻是提出一個建議(這肯定不是一個獨特的觀點,也不是HyperStratus的觀點),就是通過分割應用程式和封裝介面的良好的軟體工程方法減少鎖定。
這次會議最迷人的展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連續出版的報紙《每日電訊報》的出版商Telegraph Media Group的首席技術官Toby Wright發表的演講。 Wright展示了一個雲計算應用戰略。 這個戰略至少是很誘人的。
作為背景,報業業務正處在可怕的狀況已經不是秘密。 筆者當地的報紙《三藩市記事報》在過去的五年裡發行量下降了30%。 《每日電訊報》的發行量也連續下降。 因此,當Wright負責IT工作的時候,他的第一個任務是削減成本。 他的第二個任務是改變IT在《每日電訊報》中的工作方式。 雲計算是這個過程的中心部分。
《每日電訊報》的IT方法可以總結為"讓其他人運行業務"。 Wright簡要介紹了他的公司使用SaaS(軟體即服務)應用程式的情況:
@Salesforce用於客戶互動
@谷歌應用程式用於電子郵件和協作
@Ooyala用於視頻發佈
@Disqus用於博客評論
@Cordys用於商業流程管理和工作流
《每日電訊報》還使用AWS運行分析。
實際上,Wright要擺脫運行工具的業務。 他認識到專業供應商的運行比在自託管的資料中心中運行要便宜。 而且,他感到安全改善了。 雲計算供應商採用的更高標準的安全做法比《每日電訊報》正在應用的安全標準高得多,而且《每日電訊報》也承受不起這種高標準的成本。
《每日電訊報》還執行了一個有助於SaaS發展的IT戰略,優先選擇為應用程式服務付費,而不是利用IssS(基礎設施即服務)。 IaaS仍需要他管理基礎設施,儘管這是非物理的基礎設施。 Wright把它稱作"虛擬罐頭"。
Wright簡要介紹了他的IT機構從雲計算中得到的下列好處:
@雲計算使他的IT部門從一直運行轉變為提供面向客戶的價值。 Wright展示了一個圖表,顯示IT人員組成的變化和雲計算如何支援提供業務價值。 在一個為期4年的階段(從2008至2011年),IT人員從"90%使用業務技能/10%改變業務技能"轉變為"20%使用業務技能/80%改變業務技能"。 遷移到一個資產精簡、SaaS推動的戰略讓《每日電訊報》IT機構能夠把重點放在提供應用程式功能方面,以便説明《每日電訊報》向讀者(或者更準確地說是內容消費者)提供更多的價值。 事實上,《每日電訊報》的IT戰略是100%的新商業投資都是基於雲計算的。 將來不大可能進行軟硬體採購。
@雲計算使IT成為業務戰略開發和技術創新的一部分。 Wright指出,不需要問為什麼ABC應用程式運行得不好,他現在與詢問"我們如何使用XYZ向我們的讀者或者廣告商提供一項新服務?" 的營業單位對話。 雲計算已經改變了IT的角色並且在業務會議桌旁為IT提供了一個席位,而不是在小孩子的成本中心桌旁給一個席位。
@雲計算支援《每日電訊報》的業務正在變化的方式。 Wright介紹了一個曾經在準備一個數碼相機測評的《每日電訊報》記者的工作情況。 她首先開始貼這個被送達的數碼相機包裝盒的照片。 在隨後的幾個星期的過程中,她不斷貼出評估這個數碼相機的最新進展,配上許多照片和有關她的體驗的評論。 在她最終寫完這個測評的時候,她已經創建了一個希望購買這款數碼相機的粉絲群。 這種參與是社交媒體的特徵。 社會參與是未來的商業環境的必要條件。 通過評論和線上視頻使它更容易發表和支援豐富的參與的應用程式將説明《每日電訊報》在改變媒體、內容和社區參與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筆者被《每日電訊報》享受雲計算生活的程度所打動。 雖然其它公司正在進行雲計算戰略評估,或者實施試驗計畫,但是,《每日電訊報》正在大力進入一個資產精簡的、雲計算的未來。
人們從《每日電訊報》的經歷中能夠獲得什麼經驗?
首先,引述英國著名詩人撒母耳@詹森的話:先生,根據這個情況,當一個人知道他將在兩周內被絞死的時候,這會使他的大腦更集中。 或者引述更現代的觀察家美國總統奧巴馬的幕僚長拉姆@伊曼紐爾的話:"你永遠不希望有一個嚴重的危機去浪費。 "
在某種程度上,《每日電訊報》關於改變計算的方式沒有選擇。 它面臨的糟糕的經濟環境迫使它重新評估自己的IT做法。 它不能沿著原來的路走下去,因此,它改變了方向。 如果它沒有面臨這種金融危機,《每日電訊報》也許會逐步進行小規模的改變。 傳統的做法是削減旅行開支、培訓、看我們是否能夠要求我們的廠商減少一點合同費用,希望情況總會在將來恢復正常。
這個態度目前更典型的說法是"我們正在考察雲計算並且認為雲計算也許會在未來發揮作用,不過,我們目前正在一個小部門使用雲計算做一些小事情。 "換句話說,我們不想太多地中斷我們的做法,因為那樣確實很難,很難。 《每日電訊報》沒有充裕的資金採取這種態度,因為按照這種方法做下去會使它破產。
第二,《每日電訊報》的經歷提供了雲計算如何支援IT部門成為一個價值提供者而不是一個成本中心的證據。 只要IT對話主要集中在基礎設施資本投資方面並且其大多數預算專門用於"運行業務",它將與其它內部服務中心放在一起並且被排除在關於IT如何説明前線營業單位提供更多的價值的討論之外。
許多有關IT在企業中的角色的討論會引述"IT消費化"這個詞彙。 這是使用方便的直觀的設備的代名詞。 解釋這種消費化的一個不同途徑是這樣一個事實,即IT現在注入新的消費者產品。 這就是說,我們的世界正在發展一個以資料為中心的觀點,即使我們以不同的方式考慮它,把它形容為數字音樂或者表格應用程式或者其它什麼東西。 現實是,所有的消費者計畫(和反應這些計畫的企業計畫)沒有IT就不能存在。 不能迅速支援這些變化的IT部門(部分原因是依靠專業化的應用程式和基礎設施供應商)將被驅逐到企業的地獄。
第三,也是最後一點。 《每日電訊報》在業務領域迅速改變和不可避免地轉向一個支援它的IT手段方面提供了一個有益的經驗。 十年前,報紙行業是當時存在的最大的行業之一,淨獲利率超過20%。 現在,報紙行業是虧損、解雇和並購的荒地。 十年時間從最好變成最糟。 這個速度有多麼快。 認為報紙行業的使用者流失與混亂與自己無關的觀點是錯誤的。 日益增長的數位化和IT注入(也就是IT消費化)將影響到每一個行業。 IT機構必須為未來五年會比前五十年有更劇烈的變化做好準備。 當變化出現的時候,保持清醒的頭腦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