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是忽悠? 大資料還沒那麼神奇

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仲介交易 SEO診斷 淘寶客 雲主機 技術大廳

聽到「大資料」,你是否和大多數人一樣,覺得多有耳聞又輪廓模糊?用美國資料視覺化專家尼古拉斯·費爾頓 (Nicholas Felton)的話說,大資料就是超出傳統資料管理工具處理能力的大規模、複雜的資料集合,衡量標準包括資料量 、處理速度以及資料種類。

而大資料真像傳說中的那麼有用嗎?在今年夏季達沃斯論壇上,一場名為「大資料還是大忽悠?」 的辯論會如期登臺,參會者熱烈探討大資料帶來的機遇是否被過分炒作。

大資料有多有用

「非常有用!」 現任日本情報通信技術政策擔當大臣的山本一太在辯論之初就力挺大資料。 「這次日本東京能夠成功申辦2020年奧運會,民眾的支援非常重要。 在申奧之初,支援申奧的日本民眾只有50%至60%,為了提高民眾支援度,東京成立了一支公關團隊來推廣申奧。 通過推特、臉譜等社交網路宣傳2020年東京舉辦奧運會的意義,效果非常好,到申奧之前民眾支援率達到了83%。 」提到申奧的成功,山本一太很興奮,「這是運用大資料的功勞。 」「除此之外,在政治競選和應對自然災害時,大資料也幫了不少忙。 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波及很多城市,正是通過大資料的統計,我們妥善安置了所有災民,並開展了後續的救援及重建工作。 」山本一太補充道。

辯論場之外,大資料解決方案的供應商們描繪出一幅宏大又激動人心的場景:在零售行業,零售商如何知道不同類型消費者的消費習慣?首先要建立一個資訊系統對客戶的性別、年齡、收入水準、交易程度等基本資料進行全方位分析, 並且通過長期的交易系統捕獲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再從不同維度分析他們的價格敏感性、消費時間,然後就可以提供相應商品滿足不同層面的消費者需求。 除了能夠選擇合適的促銷時間、地點和促銷商品,完善的消費者資料庫還可以實現精確打擊——精准行銷。 電商在這個領域有很大的施展空間,比如根據消費者在網頁上的流覽記錄,對不同的消費者推送不同的廣告:同樣打開自己的博客,男士看到了汽車的廣告,而女士看到的是香水廣告,都是他們各自感興趣的品牌。 這樣的行銷對企業來說無疑有很高的吸引力。

除了線上和線下的零售業,金融業這一基於資料的產業對大量資料處理分析一直都有旺盛的需求,而傳統行業供應鏈管理和財務系統的升級需要資料搜集和處理能力的提升。 在社會公共領域,從基礎設施的規劃設計、交通的疏導調控到災難的應急管理,都需要收集和處理大量的資料。

三點質疑

沒有人懷疑資料的作用,但質疑大資料的聲音主要集中在三點。

首先,我們真需要這麼多資料嗎?美國Kaggle公司總裁兼首席科學家Jermy Howard認為,人類所需要的關係並不複雜,太多大資料分解了人們的注意力。 「搜集這麼龐雜的資料要花費很多時間,處理資料也是。 最好的方式是只提取最重要的資料,不該把時間浪費在無關資料的搜集和處理上。 」加納MPedigree網路公司總裁Bright Si-mons也認為,大資料面臨著集中化的危險,對於人們而言,更重要的是「洞察」能力,是個人的自主性,從繁雜的大資料中挑選出有用的部分。

第二個問題:個人隱私怎麼辦?在超市購物時,你的會員卡會記錄你的消費資訊,相關商品的打折促銷活動會不定時發送到你的手機。 上網時你的cookie資訊被讀取,如果一年前你在電商網站裡流覽了一張沙發,直到現在很多網頁上都會自動彈出沙發的廣告和促銷資訊,不管你需不需要。 你在微博、人人等社交網站上發了一條「寫論文好辛苦」的狀態,結果每天都有無數的論文代寫機構找上門來。 我們的個人資訊被各種資料供應商收集,成了資料產業鏈上無償的原料。 更令人擔心的是,在網上任何設置了隱私屏障的資訊在技術上都是可以被獲取的。 大資料時代,我們沒有隱私,沒有秘密。

於是引發了第三點質疑:如何保證資料安全?只要以資料形態存在,就天生帶有安全隱患。 資料庫可能被盜、被黑、被扭曲、被替換。 網上訂了一份雞肉飯送來了魚丸粗面都是小事,結婚紀念日送太太的鮮花被寫上了別人的名字就可能引發一場血案...... 而涉及到國家安全的資訊,更是十分敏感。 一旦資料安全受到危險,大資料會產生大隱患。

技術是無辜的

回頭看看,大資料概念從興起到火爆不過短短幾年時間。 2009年,「大資料」這個說法逐漸開始在互聯網圈內傳播。 美國奧巴馬政府在2012年高調宣佈其「大資料研究和開發計畫」標誌著大資料真正開始進入主流的傳統線下經濟。 2009年至2012年這段時間正是電子商務全球全面開花的時期,正是互聯網與傳統經濟的碰撞,才真正催生出了今天幾乎全民關注的「大資料」。

大資料不僅僅等於「資料海量」,還包括跨領域資料的交叉融合和資料的流動,而這樣的資料不僅包括形式整齊的結構化資料,還包括以聲音、圖片、文字、數位等多種形式存在的非結構化資料。 對這樣龐雜的資訊進行收集和處理,通過分析創造價值,誰也不懷疑這樣的技術會深刻影響人們的日常生活。

但怎樣使用這項技術,卻與技術本身無關。 一位大資料工程師不無遺憾地說道:「本來非常期待大資料技術能為社會帶來一些變革,比如在城市規劃、交通規劃等方面的應用可以極大地便利人們的生活,但目前大資料技術的商業應用良莠不齊。 電商對消費者資料的使用有點操控消費者的意思,而我們幫很多銀行做的大資料平臺也主要是面子工程或者應對監管的需要,大資料的影響力並沒有真正發揮出來。 」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副教授蘇萌認為,現在大資料僅僅應用於服務行業,而實際上大資料可以應用到比如醫療、能源、保障等社會各個層面。 目前的問題,一是大資料沒有流動起來,在企業內部形成孤島式的、獨立的資料,沒有發揮大資料的更大作用。 其二是缺少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沒有形成從採集、挖掘、分析到應用的產業鏈,最後是缺少專業性人才,「大資料時代還沒有真正到來。 」

聯繫我們

該頁面正文內容均來源於網絡整理,並不代表阿里雲官方的觀點,該頁面所提到的產品和服務也與阿里云無關,如果該頁面內容對您造成了困擾,歡迎寫郵件給我們,收到郵件我們將在5個工作日內處理。

如果您發現本社區中有涉嫌抄襲的內容,歡迎發送郵件至: info-contact@alibabacloud.com 進行舉報並提供相關證據,工作人員會在 5 個工作天內聯絡您,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

A Free Trial That Lets You Build Big!

Start building with 50+ products and up to 12 months usage for Elastic Compute Service

  • Sales Support

    1 on 1 presale consultation

  • After-Sales Support

    24/7 Technical Support 6 Free Tickets per Quarter Faster Response

  • Alibaba Cloud offers highly flexible support services tailored to meet your exact nee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