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錯失對移動互聯網的前瞻性判斷之後,百度聚焦未來10年的前沿性科技集中發力。 記者昨天從百度內部人士處確認,在今天召開的2014百度世界大會上,百度智慧可穿戴設備BaiduEye將首次登場。
讓人欣喜的是,這款產品不再沿襲谷歌的路徑,無論是外觀設計、專利技術,還是在應用場景上,BaiduEye都開始走自己的科技創新之路。
自主研發「隔空辨物」術
上週五,百度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在「萬達電商」的發佈會上講了一個故事:當一個人在萬達廣場閒逛,突然發現一個女孩穿的裙子特別漂亮,你只要拍一張照片,就可以知道萬達哪一家店、哪一個專櫃在賣這條裙子。
這個故事只講了一半,另一半的伏筆在於——用什麼來承載這樣的O2O場景。 答案並不是智慧手機,而是百度今天發佈的可穿戴設備 BaiduEye。 記者瞭解到,早在一年之前,業內已經有傳言說百度開始內測BaiduEye,但從昨天曝光的產品圖和技術細節來看,今天將發佈的 BaiduEye與去年的內測產品圖「不可同日而語」。
「無論是外觀設計、專利技術,還是應用場景,BaiduEye和谷歌眼鏡都是完全不同的。 谷歌眼鏡強調眼鏡的概念,而BaiduEye 強調的是眼睛,是肉眼看到的東西。 」百度負責可穿戴設備的內部人士這樣強調。 上述內部人士透露,「隔空辨物」和「語音控制」是BaiduEye的兩大特色。 BaiduEye並未配備螢幕,佩戴者只需要指著視線中的物體畫個圈,或者將物品拿起來,或者通過語音控制,BaiduEye就可以通過識別手勢獲得指令,並對目標物體進行資料處理和分析,「整個產品研發中,包括自然語言處理、 機器視覺技術都是百度自主研發的技術,BaiduEye從‘眼睛’看見到識別速度極快,準確率已經達到70%以上」。
據透露,BaiduEye將廣泛適用于教育、電商、交通出行、公益服務等多個領域,對視力障礙人士、老人及兒童等群體也較為適用。
核心競爭力在「第二大腦」
「所看即所知」——這是百度在這款智慧可穿戴設備中想要表達的科技方向。 滬上一位智慧交互領域的研發者告訴記者,任何可穿戴設備都只是一個載體,BaiduEye背後的核心有兩點:一是大資料,二是人機交互技術。 目前還沒有任何一家科技公司,能在這兩者的結合上有里程碑式的跨越。 這也是包括蘋果、谷歌在內的世界一流科技企業的野心所在和科研方向。
在這條起跑線上,中國科技企業似乎並未落後太多。 記者瞭解到,BaiduEye由百度研究院副院長余凱帶領的百度深度學習研究實驗室(IDL)主導研發。 在這個去年年初成立的實驗室裡,囊括了「谷歌大腦之父」吳恩達、臉譜資深科學家徐偉等一批世界級科學家。
此前,李彥宏在提到研究院首個研究方向時曾描述過「百度大腦」計畫,稱通過用技術類比人腦思維,這個大腦已相當於2-3歲孩子的智力水準。
如今看起來,BaiduEye承載的便是這「第二大腦」的試用體驗,試圖結合百度的大資料分析能力和人機交互技術,説明使用者認知世界並連接服務。
分析人士稱,BaiduEye的發佈預示著「大資料+人工智慧」時代的來臨。 余凱認為,「深度學習使得語音圖像的智慧識別和理解取得驚人進展,從而推動人工智慧和人機交互大踏步前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