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G News Service紐約分社Joab Jackson
開始于部分web服務商所進行的分析大資料的浪潮正在波及到一般企業。 這是因為,即使目前條件還不完善,但是為了保持競爭力並維持正常的營業狀態,要充分利用大資料。 在此情況下,下面本文將介紹企業的情報最高負責人所要必須掌握的有關大資料的5項內容。
▲畫面1:Hortonworks Web <HTTP://hortonworks.com/>)
第一,形勢要求企業,抓緊掌握好大資料。
分析大資料,最初是由google、雅虎及twitter等美國的web服務供應商開始做起來。 這是因為上述這些企業有必要最大限度地利用來自使用者的資訊資源。 但是,從目前趨勢看,我們認為,即便是一般企業也為了保持競爭力並使企業運營正常進行,將來有一天就要把大資料很好地利用起來。
在美國GigaOM調研主管Jo Maitland 指出美國目前有些企業儘管其企業規模小,但它卻擁有大量的資料,比如對沖基金公司就擁有大量的資料。 另外,美國的諮詢公司McKinsey and Company最近預測,認為再過幾年,包括公共機構、健康管理、零售業、製造商圈在內的廣泛的各業界通過對大資料進行分析,將會獲取相應的財務利潤。
提供HadoopLinux發行版本的美國雅虎Hortonworks最高技術責任者(CTO)Eric Baldeschwieler也說,目前正在形成一種高潮,要認識到掌握大資料乃是企業的必備專案。 這種趨勢具有普遍意義,它適用于諸多領域的顧客。 這是因為,收集交易資訊並對它進行分析,將會使企業更深入地瞭解顧客的消費趨勢走向。 因為這些資料除了可以運用於新產品開發和新型服務外,也對用最快的速度來解決今後可能發生的問題,提供方便。
第二,對企業有用的資訊和資料,普遍存在於任何事物中。
可能有的人覺得,目前手頭裡還沒有一個最重要的可參考的大量資料;但是,我們可以說,你就可以掌握這些資料的日子很快就會到來。 上述Baldeschwieler指出,你所要的大資料,其實不過是通過「收集各處分散的資料而形成」。
比如說,server上的電腦動作記錄資料夾(log file)可能就是大資料。 Server就會告訴每個人他所要查閱的不同領域的不同部門的內容。 通過跟蹤這些資料即可知道顧客究竟需要什麼。 分析動作記錄這件事本身雖然很早就有,但是,在新形勢下,它將在更高的水準上進行分析,其分析精密度將會進一步得到提高。
與此同時,取自于感應器上的資料也將會成為大資料。 最近幾年來,有些證券分析師也早已開始談論那些廉價的感應器如何同網路連接起來,連續發出資料資訊,以便了解「物」的流通和消耗過程,即「物」的網路化現象。 現在,我們就可以設想一下,這些資料可以來自于車輛、橋樑以及飲料的自動售貨機所提供的資訊。 美國微軟Kevin Dallas指出,IT行業設備的真正價值在於,使它收集資料並對所收集的資訊進行分析,以便提高商業效率。
(責任編輯:蒙遺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