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物聯網、雲計算、移動互聯網之後,科技股中的「大資料概念」橫空出世,天璣科技、銀信科技、拓爾思等3股放量突破,浪潮資訊、同有科技、美亞柏科、用友軟體等也有不錯表現。 在工信部發佈的物聯網十二五規劃裡,把資訊處理技術作為4項關鍵技術創新工程之一提出來,其中包括海量資料存儲、資料採礦、圖像視頻智慧分析,這些都是大資料的重要組成部分。
股民小郝:「大家還沒搞清楚PC時代的時候,移動互聯網來了;還沒搞清楚移動互聯網的時候,大資料時代來了。 」上週五晚上,馬雲發表卸任演講時如是說。 作為互聯網的領軍人物,馬雲的一舉一動,代表著互聯網的發展方向。 本周,「大資料概念」橫空出世,天璣科技和銀信科技連續大漲,股價已突破近一年以來的高點, 拓爾思也放量創出半年內的新高。 深交所的成交回報資料顯示,掀起這波「大資料」行情的是遊資力量,各路「大佬」連袂出手,將「大資料概念」推向市場,也給科技板塊再加了一把火,成為市場上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市場人士老王:所謂大資料,或稱巨量資料,指的是所涉及的資料量規模巨大到無法通過目前主流軟體工具,在合理時間內達到擷取、管理、處理,並整理成為説明企業經營決策更積極目的的資訊。 目前「大資料」主要的應用,就是在雲計算基礎上,收集個人的吃、穿、住、行、交友等生活各個方面的資料,進行分析預測,從而實現精准的廣告投放。 現在,全球互聯網巨頭都已意識到「大資料」的重要意義。 包括EMC、惠普、IBM、微軟在內的全球IT巨頭紛紛通過收購「大資料」相關廠商來實現技術整合。
觀察家姚:在我國,大資料作為一個較新的概念,尚未直接以專有名詞被有關部門單獨提出來,並給予政策支援。 不過,在工信部發佈的物聯網十二五規劃裡,資訊處理技術被作為4項關鍵技術創新工程之一提出來,其中包括海量資料存儲、資料採礦、圖像視頻智慧分析,這都是大資料的重要組成部分。 而另外3項關鍵技術創新工程,包括資訊感知技術、資訊傳輸技術、資訊安全技術,也都與大資料密切相關。 「大資料」產業鏈可劃分為數據獲取、資料存儲、資料處理與分析、資料應用4個環節,目前,國內企業在應用軟體、IT服務的多個細分領域,已積累了客戶基礎與行業、專案經驗,將有望借大資料的興起而獲得增長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