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已進入大資料時代,全球所有資訊資料中90%產生于過去兩年,大資料在兩個方面表現出最重要的價值:一是促進資訊消費,加快經濟轉型升級;二是關注社會民生,帶動社會管理創新——這是百度創始人李彥宏日前在中關村, 就大資料發展趨勢所作的介紹。
究竟何為大資料? 其所蘊含的變革突破的能量究竟有多大?
上證報記者通過大量研究以及採訪多家公司和多位業內專家,為您揭開大資料的神秘面紗。
紙牌屋,一部普通的連續劇卻廣受大眾歡迎;餘額寶,一個普通產品卻震撼了一個行業。
與此同時,銀行業、零售業、媒體業等傳統行業則感到陣陣「寒意」。 這便是大資料時代獨有的一幕幕真實寫照。
今年以來,這種「熙熙攘攘」的行為顯得更加明顯:阿裡巴巴5.86億美元入股新浪微博;百度收購PPS、91助手;華策影視收購克頓文化傳媒......
回看行業本身,當物聯網、雲計算把互聯網的硬體設備完善後,作為互聯網的內容——大資料登場亮相,就變得順理成章。
事實上,各大網路巨頭與傳統企業都在深耕大資料,他們驚歎,「這時代變化太快,當我們還未從物聯網之中醒悟過來,大資料時代已經來臨。 」在認識到大資料孕育著巨大價值的同時,他們亦深深認識到大資料攪動行業的另一面。
愛奇藝:影視產業鏈因大資料悄然改變
案例
觀眾在視頻觀看過程中的每一次暫停、快進,或是對這個視頻的任何評論,這些由觀眾在不經意間產生的「資料」,正成為影視業提取資料的一個方式。 而正是這些資料,影響著影視劇從前期拍攝到後期行銷的全產業鏈。
愛奇藝表示,大資料時代,觀眾不再是被動的觀看者,出品方拍什麼、誰來拍、誰來演、怎麼播,都會參考觀眾的客觀喜好來統計決定。 「可以這麼說,愛奇藝或比你的男朋友更瞭解你對視頻的喜好。 」
以前,根據熱賣的文學作品改編拍攝的電影電視劇被證明會取得較好的票房,然而在如今,影視業產業鏈卻因大資料而悄然改變。
愛奇藝便是大資料時代的產物。 該公司資料研究院院長葛承志對上證報記者表示,愛奇藝在創立之初,就開始注意對使用者資料進行積累,經過3年多的海量資料積累以及百度資料支援,公司已經建立起一套綜合了諸多使用者行為的脈絡圖譜,如使用者喜愛的題材、演員、導演等, 這些資源在電影拍攝定位上無疑將發揮重要作用。
在此背景下,愛奇藝今年擬運用這些資料把商業微電影拍成電影,這一靈感則是來自于大資料「指導」下暢銷的美劇《紙牌屋》。
「大資料正在影響著影視劇從前期拍攝到後期行銷的全產業鏈。 觀眾不再是被動的觀看者,出品方拍什麼、誰來拍、誰來演、怎麼播,都會參考觀眾的客觀喜好來統計決定。 」葛承志一語道出大資料對於影視業的意義所在。
「目前愛奇藝還將大資料運用到了版權採買、廣告投放、使用者影視內容推薦等多方面。 」葛承志對記者表示。
據介紹,7月份,愛奇藝PC用戶端全面改版,推出「千人千面」的個人化首頁。 打開改版後的「愛奇藝視頻」,使用者可在為其量身推薦的頁面中點擊觀看。 「這便是基於大資料分析的演算法推薦,目前,我們為使用者推薦內容的命中率已經超過35%,推薦帶來的播放量在總流量中的占比超過50%,可以這麼說,愛奇藝或比你的男朋友更瞭解你對視頻的喜好。 」愛奇藝CTO湯興說。
愛奇藝把這些均歸功於大資料帶來創新商業模式。 談及未來資料影響幾何,葛承志認為,如今資料已經成為一種重要的商業資本,對資料進行巧妙地利用,可以激發新的產品和新型服務。
與愛奇藝相似的是,樂視影業通過前期基於大資料的精准行銷,令影片《小時代》大獲成功。 目前,樂視影業已建立了自己的資料中心,為未來影片進行精准定位。
阿裡:大資料控制信貸風險初露端倪
案例
人們習慣性地認為,只有銀行才能建立信用體系,然而在大資料時代,互聯網公司運用大資料控制信貸風險已初露端倪。
阿裡巴巴、淘寶、天貓這些「阿裡系」的電商平臺,在深耕電商領域的同時,記錄著各個商家、網店的銷售額、信用記錄、顧客流量、評論、商品價格和存貨等資訊。 通過這種模式獲取了大量企業以及消費者的行為資料,進而建立信用體系區分信用等級,阿裡小貸由此而生。
若以銀行體系來評價這類網上商家,大多數都不符合貸款資格。
除了影視行業,大資料在金融行業的運用體現得更為直觀。 在說阿裡之前,不得不提美國的公司Kabbage。
Kabbage是一家在美國為網上商家提供金融信貸服務的公司,于2010年4月上線,主要目標客戶是ebay、Amazon、PayPal等電商。 它的奇特之處在于,其通過獲取ebay等公司的網店店主的銷售、信用記錄、顧客流量、評論、商品價格和存貨等資訊,以及他們在Facebook和Twitter上與客戶的互動資訊,借助資料採礦技術,把這些店主分成不同的風險等級, 以此來確定提供貸款金額數量與貸款利率水準,風險過高則拒絕,風險高低與利率成正比,與貸款金額成反比。
顯然,若以銀行體系來評價這類網上商家大多數都不符合銀行的貸款資格,不過在互聯網時代,Kabbage的案例說明了運用大量資料足以支撐這些小微企業信用評價體系。
Kabbage的這種模式也在國內被成功運用,阿裡便是其中一個典型。
一個公開的資料是,截至2013年6月末,阿裡小貸成立3年多來,已累計為逾32萬家電商平臺上的企業及個體戶提供融資,累計投放貸款超過1000億元。 資料顯示,2010年以來,阿裡巴巴先後成立浙江阿裡小額、重慶阿裡小貸,起初隻針對50萬元以下貸款,貸款流向為阿裡巴巴旗下中小企業。
「大多數小微企業或個體戶因無抵押、無擔保,加之規模較小風險太大,均被銀行拒之門外。 」一位小貸公司CEO對記者表示。 不過,阿裡小貸卻與眾不同,借款者並不用提交任何抵押與擔保,憑藉的是企業的「信譽」這一資源,這與傳統銀行的貸款模式形成了鮮明對比。
信譽從何而來? 這些小微企業每天在阿裡巴巴、淘寶、天貓這些平臺做買賣,留下了包括運營資金、上下游客戶資訊等各類資料。 顯然,阿裡對這些企業的信譽瞭若指掌。
上述小貸公司CEO進一步稱,阿裡小貸實際上是利用了大資料實現了快速信貸審批,這與Kabbage提供信貸服務的企業類似。
在此基礎上,阿裡金融于又6月13日推出餘額寶,短短2個多月便震撼銀行界。
之所以有如此大量資料,亦離不開阿裡巴巴服務客戶的核心理念。 阿裡巴巴內部人士對記者坦言,如何服務好客戶是首選。 而在此基礎上衍生出的資料,則是能夠更好地為客戶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