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資料聯盟是豆瓣更大的新機遇

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關鍵字 豆瓣 什麼 這個 大資料聯盟 其實

參與交易

傳統互聯網時代的主要盈利模式是廣告,但它在移動互聯網並不適用。 手機螢幕小,天然就不適合做廣告,效果也差,移動廣告的盈利模式已經逐步走入困局。

移動互聯網時代APP們的主要盈利模式應該是「參與交易」,獲得分成。 比如一個使用者打開某個APP,這個APP得到了使用者的位置資訊,比如在五道口,通過開放的API,和其它APP共用了這個位置資訊,大眾點評就可以據此即時push一個附近烤肉店的團購券,或者當使用者下次打開美團網, 美團主動推薦一個附近的KTV的優惠券。 如果該使用者在大眾或美團下單了,他們就要給之前共用位置資訊的APP分成。

分成比廣告的想像空間要大得多。 廣告是市場成本,有限。 分成是收入,有多少賺多少。

在傳統互聯網時代,豆瓣就和圖書電商們合作,推出「在哪兒買」「比價」「購書單」等功能,為使用者提供圖書類商品的連結,跳轉到相應的電商網站上。 如果使用者下單,豆瓣獲得分成。 後面豆瓣音樂和音樂人分賬,豆瓣電影出售電影票等等模式,也都一脈相承。

與此形成對照的是,豆瓣一直很排斥廣告。 在豆瓣的20多類的頁面上,能放廣告的只有5類,一般是小組下的某個帖子裡這樣的三四級頁面。 尺寸只有唯一的一種可選。 FLASH和視頻不被接受,必須是靜態畫面。 在PC端的大尺寸螢幕上,豆瓣的這種做法曾多次被指責錯失了太多本可以輕鬆入帳的快錢。 但凡事有利有弊。 好處是,當所有傳統互聯網的巨頭們都不得不面對移動互聯網的轉型迷茫和焦慮時,豆瓣的態度卻相當積極。 這也很自然,它並沒有什麼要放棄的巨大利潤點之類的包袱。 一個douban.com主頁分化成8個APPs,對其它大型互聯網公司來說是重大決策,要走緩慢而冗長的流程。 但對豆瓣來說,這麼做順理成章。 你的長處在這裡變成了短處。 而我的長處在這裡還是長處,甚至更長。 我當然願意儘快過來玩。 天然的柔道戰略。

使用場景

但在傳統互聯網時代採用這種「參與交易」的收入模式並非豆瓣一家所獨有。 早在8年前電商的聯盟分賬模式就已成熟。 網站都有現成的公開化標準服務,登記以後就可以直接對接資料了。 但為什麼是豆瓣能將這一收入模式做大做強,這裡就要涉及到移動互聯網時代「使用者使用場景」的問題。

從使用者的使用場景來說,豆瓣和大眾點評這一類APP在場景裡都是佔據高位的,好比食物鏈的上游。 當你不知道要看什麼電影,拿不准值不值得去看這部電影,或者不知道要去周圍哪家餐館吃飯的時候,你會先打開這類APP,看一下評價和留言,然後做出選擇。

而美團淘寶當當這一類電商APP位於食物鏈的中游。 只有當你做出決定要購買什麼之後,你才打開美團的APP團購一個電影票,或者打開當當的APP下單這本書。 你會發現,當你打開這一類的APP的時候,你的心中基本已經決定了你要的是什麼。 交易的決策已經完成,只剩交易的付諸實踐了。 甚至,在豆瓣和大眾點評上已經可以直接購買電影票和團購券了,這就跳過了這些中游的APP們,直接完成了整個交易。

地圖類應用,他們位於食物鏈的下游,使用者使用場景的低位。 只有當使用者確定了他要去什麼地方,比如已經決定了看哪部電影或去哪個餐館吃飯,也買好了相應的團購券之後,這時如果他不認識路,他才會打開百度地圖,查一下路線。 所以百度地圖往生活搜索服務平臺上轉型會十分艱難。 使用者打開百度地圖是為了查某個具體的地點在哪裡,過去要多久,走什麼路線最佳。 但它卻老是想告訴使用者這個地點的旁邊有飯館有酒吧有KTV的多少多少折扣的優惠券等等。 表面上這是一次順理成章的挺自然的展示行銷,其實對使用者來說是干擾。 好比備受惡評的電視劇中的插播廣告,使用者唯一想知道的是接下來的劇情,你卻給他看腦白金和加多寶。 雖然可能他自己也喝加多寶,而且因為看了你的廣告而真的去買了腦白金,這不是完全沒有可能的。 但這絕對不會是使用者在那個時間節點上想要的東西,仍然屬於干擾。 現在地圖類APP轉型本地生活服務綜合搜索平臺,看似可行,其實難以成就一款新產品。

同樣的,微信一直嘗試往本地生活服務這條路上走,其實也不通。 從產品開發的角度來看,在朋友圈裡分享一個新品的爆款,然後你的朋友看到並且下單了,十分合情合理。 但是從使用者的角度來看,他點開微信這個APP是為了幹什麼? 找朋友聊天,回復同事的消息,看看朋友最近的動態等等。 總之,一切為了social。 這個時候你給他看各類產品的介紹,就好比在電視劇裡插入廣告。 他幾乎一定會看到,而且有可能下單。 但這些資訊一定也不是那個時間點上他想要的。 在這裡,其實也無法成就一款新產品。 甚至可能毀了微信。 張小龍就曾多次叫停或暫緩微信電商化或者o2o化的步伐。 所謂微信朋友圈電商,其實是一個四不像。 在朋友圈大賣產品甚至成就幾個小而美的local型公司當然不是沒可能的。 這個並不衝突。 只是絕對沒法成就騰訊的電商夢。 如果有一天,所有人打開微信就是為了買個東西或者逛逛朋友圈看有什麼新品打折,那麼。。。 那麼淘寶天貓會不會被顛覆先不好說,米聊口信LINE什麼的就絕對該在一旁偷笑了。

有點扯遠了。 其實從產品開發的角度看,以上提到的APP們都屬上品,介面整潔,操作流暢,方便使用等等。 該做到的都做到了。 但一旦放入使用者的使用場景中來看,高下立判。

大資料

但是,豆瓣要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將「參與交易」的威力發揮到極致還離不開大資料時代的到來。 大資料要能運轉需要三個條件:一是資料的彙集,二是資料的儲存,三是資料的分析。 彙集需要設備,比如智慧手機、攝像頭等等,這還涉及到物聯網;儲存需要雲存儲,分散式存儲等等;分析需要演算法,優質的演算法。 這三點也離不開雲計算在背後的支撐。 無論是大資料還是雲計算,基本條件在今天都已有了雛形,足夠豆瓣一展拳腳了。 楊勃在談到移動互聯網時代的來臨時就非常興奮:「不用思考主頁的問題了,我覺得這個特別棒,移動是個很好的東西。 」

同時,豆瓣本身的基因和大資料時代的要求是相符合的:以工程師為主導,專注資料,專注演算法,專注推薦。 豆瓣在創立之初就是以一系列的標記為根基的,「讀過」「想讀」「在讀」等等,通過不斷優化的演算法,來推薦給你你可能喜歡的其它東西。 這是個在剛出現時被人們認為有點奇怪的邏輯:你必須先告訴我你喜歡什麼,然後我再來告訴你你喜歡什麼。 而且在現實世界無法找到對應。 傳統互聯網的三大巨頭BAT的根基:網路聊天,網上搜索,網上購物,都可以在現實世界找到對應。 只有亞馬遜一直在做的根據你過往的搜索和購買記錄在首頁給你推薦有點類似。 但這只是這家電子商務類公司在服務上的貼心之處而已,目的還是促進你購買更多的產品,並非它安身立命的根基所在。

豆瓣基因的渾然天成也是為什麼大眾點評雖然在使用者使用場景中和豆瓣一樣佔據高位,但在面對這種「參與交易」的收入模式時爆發式增長的潛力不如豆瓣強勁的原因。 資料的價值在一開始就被楊勃高度重視。 他始終足夠堅持,足夠純粹。 他知道豆瓣要做的事一定是「推薦」。 這個推薦的能力在傳統互聯網時代足夠顯山露水,卻沒能建功立業。 但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這是個殺手鐧,是制導武器。 廣告沒的玩了,只能看推薦的了。 誰推薦得精准,誰就是老大。

時代變了,玩法變了

我們常說,這是一個以使用者為中心的時代。 這不是一句空話。 而且是以「使用者的資訊」為中心的時代。 在PC時代被線上線下割裂的使用場景,在移動端能夠方便地被以「人」為維度聚合起來。 這就是使用場景的連續化,也即把使用者散亂在不同APP裡的資訊聚合起來。 在這個時代,APP們不必再各自為戰,他們分享資料,開放介面,基於一定的規則,提供給「大資料聯盟」。 每個APP都共用自己能得到的關於某個使用者的資訊,地理位置,興趣愛好,健康情況,連絡人,剛查了什麼新聞,搜索了什麼,看了微信裡的哪個公眾號的文章,不一而足。 然後,也基於一定的規則,其它APP能隨時隨地調用這些資料,利用雲計算的説明,在和自己的業務特點互相補充後,給予使用者最為個人化的push。 如果促成交易,則各家分賬。 而個人化的push,其實就是上一段提到的「推薦」。

這是一個嶄新的時代,當這種變革來臨時,往往那些原先造血功能強勁的巨頭互聯網公司更容易墨守陳規。 而在過去沒有佔據最佳位置的公司,現在反而有機會獲得更多的發展空間。

再想想,這家如百度和Google的廣告聯盟一般的「大資料聯盟」會是由誰來組建的呢? 豆瓣更大的新機遇其實是在這裡。 這涉及到在後臺打通各個APP的大資料的分析技術。 但更重要的是動力。 誰最有動力會想來做成這件事。 豆瓣有動力,也有能力。 因為他們始終想給使用者更好更直接更精准的推薦。 獲得更多的收入分成不過是讓豆瓣在財務面上成為一家更好的公司而已,成立「大資料聯盟」則可能改變一個時代。

移動互聯網上還能是BAT專美嗎? 自然不能。 因為競爭基礎變了。 一家在傳統互聯網時代就已經按照移動互聯網思維運營多年的公司能否逆流而上,突破巨頭們的重重封鎖,顛覆整個行業,值得我們拭目以待。

(責任編輯:蒙遺善)

相關文章

聯繫我們

該頁面正文內容均來源於網絡整理,並不代表阿里雲官方的觀點,該頁面所提到的產品和服務也與阿里云無關,如果該頁面內容對您造成了困擾,歡迎寫郵件給我們,收到郵件我們將在5個工作日內處理。

如果您發現本社區中有涉嫌抄襲的內容,歡迎發送郵件至: info-contact@alibabacloud.com 進行舉報並提供相關證據,工作人員會在 5 個工作天內聯絡您,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

A Free Trial That Lets You Build Big!

Start building with 50+ products and up to 12 months usage for Elastic Compute Service

  • Sales Support

    1 on 1 presale consultation

  • After-Sales Support

    24/7 Technical Support 6 Free Tickets per Quarter Faster Response

  • Alibaba Cloud offers highly flexible support services tailored to meet your exact nee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