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資料這個詞早已紅透了半邊天,從用大資料拍電影、電視劇,到大資料醫療,再到大資料押寶高考作文題,似乎大資料早已成了一件萬能工具,無處不在,無所不能。 既然如此,在利益格局多元化、社會需要多樣化的公共決策與公共服務領域,大資料是否也能一顯身手,讓所有政策都有據可依、有「數」可循,大資料決策離我們還有多遠?
國事家事天下事 事事都有大資料
今年年初,備受關注的「單獨兩孩」政策在各地落地後,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宣傳司司長、新聞發言人毛群安曾透露,為這項政策的出臺,相關機構和部門做了將近10年的研究,對人口政策採取什麼樣的調整都進行過資料類比。
毛群安在這裡提到的資料類比其實就是大資料決策的一種。 在其後提供資料分析與支援的是一個名為「國家人口宏觀管理與決策資訊系統(PADIS)」的專案。 PADIS系統依託國家電子政務網路平臺,整合了來自公安、統計、民政、衛生、財稅、教育、勞動與社會保障、資源、環境、農業、建設等各個部門的資料,能在電腦中建立一個虛擬社群。 在這個小社會裡,從新生兒的出生、兒童的就學,到大學生畢業後的就業和成年人的婚姻生育狀況等於人口相關的關鍵狀態都會有所體現。 只需將具體的政策輸入電腦,就能看到幾年、幾十年、甚至上百年後,這些政策所產生的影響。
大資料同樣可以被用於城市交通規劃。 PADIS還曾對某個城市的交通擁堵問題進行過預測分析。 與認為應該限制人口和機動車數量,加快發展公共交通的傳統觀點不同,PADIS的預測結果顯示,人口集中居住區域與經濟中心的嚴重偏離才是導致市民出勤需求上升、交通惡化的根本原因,單純的增加公共交通設施、控人控車只是揚湯止沸。 為此,PADIS開出的「藥方」是改善城市規劃管理,讓城市向多中心方向發展。
除了能説明政府調整計生政策、規劃交通外,這一系統還能憑藉其擁有的海量資料和強大的類比預測能力,對延遲退休、養老金缺口、環境治理、房價上漲等熱點問題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見」,範圍足以涵蓋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資料來資料去 靠人還是靠資料
大資料的魅力在於能夠通過對海量資料的分析,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方式獲得具有巨大價值的產品或深刻的洞見。 那麼是不是就意味著可以完全相信電腦,讓資料和軟體來説明我們做決定?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PADIS系統專案技術總監、神州數碼資訊服務股份有限公司大資料首席專家史文釗認為,現在沒有也不應該製造出一個自動決策系統。 他說,大資料只能輔助決策而不能代替決策。 總結這些年的經驗,最好的系統應當是人和電腦的完美結合。 大資料應用十分強大而且還會更加強大,神州資訊基於大資料研發的智慧城市綜合決策系統能實現經濟、交通、環境污染等多種政策模擬分析等各種功能,但它仍然只是一個輔助決策系統。 就如同人口預測一樣,面對需要解決的問題時,基於大數局和建模分析只能把可供選擇的選項,和它們可能帶來的影響提供給決策者,最終採用哪一個、如何執行、力度多大還得由決策者結合各方面的因素綜合決定。
史文釗說:「以‘單獨兩孩’政策為例,雖然在政策上只是前進了一小步,但對政府科學決策而言,這完全稱得上一大步。 體現出了政府在管理理念和治理模式上的轉變。 」
貧礦資料富礦資料 用好了才是好資料
互聯網女皇瑪麗?艾克在《2014年互聯網趨勢報告》中專門將大資料提了出來,認為在2014年大資料將更加實用,比以往更加貼近普通人的生活。 一些依靠解讀資料提供解決方案的新型服務開始出現,大資料解決大問題的趨勢開始顯現。 同時她還發現在現有的通用資料中有34% 的資訊具備研究價值,但其中只有7% 的資料被做了標記,被分析過的只有1%。 資料獲取固然重要,但缺乏分析的資料毫無意義。
因此,可以說「大資料」的真正價值在於挖掘和分析。 「大資料的大不僅是數量的大更是價值的大」,史文釗說:「大資料真正的價值不是海量的資料簡單集合,而是找到這些資料之間的關聯,發現它們背後的規律,為解決實際問題服務。 如同礦藏一樣,資料也有貧礦富礦之分。 在目前的情況下,尤其是在智慧城市建設中,我們需要注重的應該是如何盤活已有資料存量,用好大資料增量,來提升城市公共服務能力和管理決策水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