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由此埋下了楚漢之爭的種子。 在更早時候,周天子式微而導致出現春秋五霸的局面。 在如今的IT界,以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5739.html">互聯網技術為代表的新興廠商崛起,傳統IT解決方案市場正在進入洗牌階段......
VMware領先一城 微軟發力大資料?
據RightScale的一項調查報告顯示,在私有雲領域,VMware已經成為當之無愧的領先者,獲得50%的受調查者的信任。 VMware這幾年付出的努力終獲得回報,但這似乎並不足以消除更多受調查者的心理疑慮。
此調查報告指出,由於擔心「廠商鎖定」問題,一些使用者對VMware抱著很大戒心,他們更希望用公有雲來進行平衡。 除卻AWS之外,Azure和Google也成為使用者重點關注的兩支「新秀」。
OpenStack這幾年的蓬勃發展有目共睹,擁有著越來越多的支援者,大有超越VMware的趨勢。 但VMware加上其混合雲服務vCHS仍暫時領先「一城」,但此報告指出,使用者通常弄不清楚其到底使用是何種VMware產品/服務,只要首碼有「v」,他們通通認為其已經使用。 有些啼笑皆非,看來VMware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小「v」了。
但OpenStack也不甘屈居人下,在本周發佈了新的「IceHouse」版本(即I版),這一版本除了增加許多新的功能之外,最大的亮點在於,使用者可從Havana版本(H版)直接升級,而不用再停機了。 當然VMware目前仍無威脅,在本周除了宣佈將發佈27個SSL Heartbleed補丁之外,還升級了vCloud災難復原服務。
說到開源,插一句,Box在上市前夕推出開源計畫「Box Open Source」,允許取得授權的外部開發者獲取Box的某些內部技術和工具源碼。 開源界歷來有「幹不過老大,老二就開源」的傳統,Box開源是為哪般? 而開源的模範廠商紅帽本周宣佈了其「Project Atomic」專案,主力發展其容器技術。
不管是公有雲還是私有雲,性能肯定是硬性指標,不然咋有人亮出「全快閃記憶體」牌呢? 國外有人士認為,網路性能是公有雲衡量指標之一,並為此測試了AWS、Google、Rackspace和SoftLayer四大公有雲服務的網路性能,得出結論:AWS網路性能最好,Google屈居第二,SoftLayer墊底。
嚴格意義而言,這個測試有一定的誤差,地理位置以及資料中心之間的互聯情況都會影響測試結果。 不過也看出AWS之所以能夠長期佔據「第一」的寶座不是沒有原因的,基礎設施是SLA的前提保障。 這不,Google為了提升雲服務在全球範圍內的服務品質,決定在亞洲區建立全新的資料中心,晉升「日不落」帝國。
而現在的「日不落」帝國微軟,在不斷加強其Azure攻勢之外,其新任CEO納德拉最近又在三藩市再次強調微軟的未來戰略——it's all going to be about data。 當然這很大一部分原因也許是為其新發佈的SQL Server 2014月臺。 雲與大資料,微軟肯定一個都不想少,這個略顯「臃腫」的老牌巨頭如何華麗轉身,我們拭目以待。
Violin絕地反擊? 思科進軍全快閃記憶體陣列市場?
Violin因為上市後股價大跌而元氣大傷之後,如今終於緩過勁兒來了,並稱將以復活節為起點掀起一輪反擊浪潮,武器就是其全新的全快閃記憶體陣列產品。 不過如今的快閃記憶體市場群狼環伺,Violin是否還有機會?
但毋庸置疑的是,快閃記憶體市場絕對醞釀的大機會,例如思科就收購了全快閃記憶體陣列廠商Whiptail(現改名為Invicta),並將全快閃記憶體陣列作為獨立設備進行銷售,這一方面是看中全快閃記憶體陣列市場的潛力, 另一方面則是為了抵禦EMC的XtreimIO和新興的全快閃記憶體廠商Pure Storage等。
快閃記憶體存儲相當於是一把「利劍」,放在新興的存儲廠商手裡,就是攻擊傳統存儲廠商的兵器。 而在傳統廠商手裡,也是抵禦新興廠商的有利產品。 例如戴爾的Commpellent中的增強流動緩存技術就使用了美光的PCIe SSD產品,用來加速資料庫等應用的存取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