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被認為是二十世紀人類最偉大的發明之一,數十年間,它迅速影響著我們每個人的生活方式,甚至思維習慣。 如今,另一個新事物——大資料的誕 生,被稱為是繼互聯網之後的又一次IT革命。 大資料無處不在,當你晚上打開電視看巴西世界盃時,當你拿著手機玩《刀塔傳奇》時,當你用快的軟體叫一輛出租 車時,無形的資料已經圍繞你形成了一個流通的氣場。 大資料到底是什麼? 就是人們對海量的資料進行收集、挖掘和運用,並從中創造出不可估量的價值。 2014 年雖不是大資料元年,但在這一年裡,大資料的普及和運用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大資料浪潮興起
基於互聯網技術的蓬勃發展,大資料浪潮的興起顯得勢不可擋,如同一種新生能源,物聯網、智慧手機、可穿戴、智慧硬體等技術設備將讓資料成幾何倍 數增長。 思科預測,到2016年全球網路連接的數量將接近189億,人均擁有2.5個連接。 IDC則稱,到2020年全球將擁有35ZB(1ZB=1萬億 GB)的資料量。 據統計,2013年,全球人類每天產生的資料就達25PB,這相當於1500家國家圖書館的全部資訊量之和。 可以說,作為資料的生產者, 個體正推動著大資料時代的到來。
在成為生活要素的同時,大資料也開始具備資產屬性,融入到政府、金融、消費、醫療等各個領域。 據悉,美國已經將大資料戰略上升為國家戰略,並將 對資料的佔有和控制視為陸權、海權、空權之外的第四種國家核心資產。 「大資料」也在2014年首次被寫入中國的《政府工作報告》,《「十二五」國家戰略性 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提出支援海量資料存儲、處理技術的研發與產業化。 廣東、上海等地則在籌畫大資料管理局,更多的地方政府也在籌畫大資料產業集聚區。
與此同時,「擁抱」大資料成為不同行業發展的統一宣言。 「用手機軟體測量個人運動量,每天記錄運動消耗和心跳等。 對於保險公司而言,看到的是生 命週期表不再是固定的65年標準模式,而是每天多參與運動,生命週期表就多變化。 」天雲大資料首席執行官雷濤在日前舉行的「2014中國大資料國際高峰論 壇」上表示,建立在概率理論基礎上的保險,與大資料在某些方面可以稱得上一脈相承,事實上,目前在越來越多的金融領域,都能看到大資料的應用。
麥肯錫此前的一份研究顯示,金融業在大資料價值潛力指數中排名第一。 銀行、證券、保險、信託、直投、小貸、擔保、征信等金融,以及P2P、眾籌等新興的互聯網金融領域,正在利用大資料進行一場新的革命。
一些金融機構已經開始摸索出自己的一套大資料運用方法。 摩旗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宏表示,摩旗有自己的一套工具,每天24小時從互聯網上收集各類資訊,包括財經網站、券商網站、新聞報導、評論、論壇帖子、博客、微博等,收回來之後就放在公司的伺服器上做圖片。
「公司一直在演變一套演算法,從裡面提取對投資有用的東西。 」劉宏透露,基於此的投資從今年春節以後真正開始,這個專案給他帶來的感觸很深,針對互聯網資訊如何進一步挖掘,將成為公司未來一個重要的研究專案。
對此,行業人士指出,大資料不僅將讓IT行業迎來新的黃金時代,更將顛覆各行各業的競爭格局。 未來,大資料的發展更是被寄于厚望。 權威機構分 析,未來5年全球大資料超市擁有廣闊的發展前景,複合年增長率將達到58%,其市場盈利將由2012年的50億美元增長至2017年的500億美元。
12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