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分析,到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33722.html">2020年,全球以電子形式存儲的資料量將達到35ZB,是2009年全球存儲量的40倍。 而在2010年底,根據IDC的統計,全球資料量已經達到了120萬PB,或1.2ZB。 如果將這些資料都燒錄在DVD上,那麼光把這些DVD碟片堆疊起來就可以從地球壘到月球一個來回(單程約24萬英里)。
【IT商業新聞網訊】(記者 秀芪)在過去的三年裡產生的資料量比以往四萬年的資料量還要多,大資料時代的來臨已經毋庸置疑。 我們即將面臨一場變革,新興大資料將成為企業發展的當務之急,而常規技術已經難以應對PB(1024TB)級的大規模資料量。 這一變化所帶來的挑戰是成功的企業在未來發展過程中必須要面對的。 只有那些能夠運用這些新資料型態的企業,方能打造可持續的重要競爭優勢。
大資料價值凸顯 雲計算蓬勃發展大有改觀
據分析,到2020年,全球以電子形式存儲的資料量將達到35ZB,是2009年全球存儲量的40倍。 而在2010年底,根據IDC的統計,全球資料量已經達到了120萬PB,或1.2ZB。 如果將這些資料都燒錄在DVD上,那麼光把這些DVD碟片堆疊起來就可以從地球壘到月球一個來回(單程約24萬英里)。
企業用以分析的資料越全面,分析的結果就越接近于真實。 於是,大資料分析被越來越多的CIO提上日程,他們希望利用大資料相關的技術和系統從這些新的資料中獲取新的洞察力,並將其與已知業務的各個細節相融合。
在未來五年,大資料將逐漸成為越來越多CIO工作中的一部分。 一方面,商業智慧的普及,讓企業對資料的重要性已經有了充分認識;另一方面,社交媒體、電子商務、物聯網等新應用的興起,打破了企業原有價值鏈為圍牆,僅對原有價值鏈各個環節的資料進行分析,已經不能滿足需求, 他們需要借助大資料戰略打破資料邊界,瞭解更為全面的運營及運營環境的全景圖。
為了解決大資料的挑戰,人們自然而然的想起了雲計算,雲計算遭遇大資料,這是時代的發展必然趨勢。 雲計算技術可以實現IT資源的自動化管理和配置,降低IT管理的複雜性,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對企業來說,雲計算的主要形態是私有雲,其主要的業務由私有雲支撐,而非關鍵的業務或者突發性的業務可以採用公共雲資源。 私有雲與公共雲需要無縫連接,從而形成混合雲的環境。
大資料意味著大資源,這是雲計算與大資料的交集,其實也就是意味著,雲計算與大資料的關係是兩個方向,雲計算可以承載大資料,大資料也是可以通過雲計算架構和模型來提供解決方案。 這樣我們就可以清晰的知道,大資料在管理和應用的方向上,可以通過雲計算的資源分享、高可擴充性、服務特性來搭建和運營。
對於大資料時代,無論是企業還是廠商,策略、規劃和思想是核心,與雲計算一樣,大資料的大內涵,需要有大思維和高規劃。 大資料時代的到來,為更多的廠商帶來了機會,而這個時代的主基調,無可厚非,智慧必將當道。 正所謂,資料之道,智取未來。
(責任編輯: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