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資料是個熱門話題。 Computerworld援引IDC的研究報告稱未來十年全球大資料將增加50倍。 他們稱,僅在2011年,我們就將看到1.8ZB(也就是1.8萬億GB)的大資料創建產生。 這相當於每位美國人每分鐘寫3條Tweet,而且還是不停地寫2.6976萬年。 在未來十年,管理資料倉儲的伺服器的數量將增加10倍以便迎合50倍的大資料增長。 該報告補充道IT經理們將可能煩惱于如何尋找足夠的擁有必要技能和經驗的人才來管理這樣的資料。 第五年度的IDC Digital Universe研究報告討論了所有這些問題。
大資料快速增長的部分原因歸功於智慧設備的普及,比如服裝感應器和醫療設備,以及智慧建築,比如大樓和橋樑。 此外,非結構化資訊——比如檔、電子郵件和視頻——將占到未來10年新生資料的90%。 非結構化資訊的增長部分應歸功於高寬頻資料的增長,比如視頻。
也有一些好消息,比如新硬體和新軟體將資訊創建、搜尋、管理和存儲的成本降低到了相當於2005年時候六分之一的水準。 這可以解釋為什麼資料增長50倍的時候,伺服器只需要增長10倍。 2005年以後,相關成本也在降低,因為企業在硬體、軟體、雲服務以及資訊管理人力上的投資只增長50%至4萬億美元。
雲推動了成本的降低,未來還將發揮更大的作用。 目前為止,雲計算只占到所有IT支出的2%。 不過,IDC表示,到2015年,接近20%的資訊將以某種方式利用雲服務,將有10%的資訊將存放在雲架構上。
根據IDC存儲與半導體研究副總裁David Reinsel的說法,下一步就是讓企事業單位通過大資料分析更好地從堆積如山的資料中挖掘價值。 「這裡蘊藏著很大的機遇,一些人可能會錯過這個機會。 只要大資料的成功例子得到廣為宣傳並讓人們看到‘數中自有黃金屋’,你就會發現更多的公司願意將資料線上存儲。 」
Gartner也在它最近的報告中討論了這個問題。 雖然大資料的量確實是個問題,但是Gartner的分析師認為「真正的問題是挖掘大資料的價值,尋找一種方式來讓大資料可以説明實現更好的商業決策」。 對此,我非常同意。
Gartner副總裁兼高級分析師Yvonne Genovese表示:「管理大資料的能力將成為那些越來越多地使用新形式資訊——比如文本、社交媒體——的企業的核心能力。 這種能力將説明企業尋找最好的模式來支援商業決策,即我們所謂的基於模式的戰略(Pattern-Based Strategy )。 作為一種變化引擎,基於模式的戰略將充分利用模式尋找流程中所有的維度。 然後,它為新商業解決方案的建模提供基礎,讓企業更好地適應新的環境。 」
處理大資料的增長並利用大資料的能力將成為許多企業的優先任務,否則未來幾年他們將受制于這些資料和他們的競爭對手。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