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刀片伺服器(準確的說應叫做刀片式伺服器)是指在標準高度的機架式主機殼內可插裝多個卡式的伺服器單元,實現高可用和高密度。 每一塊"刀片"實際上就是一塊系統主機板。 它們可以通過"板載"硬碟啟動自己的作業系統,如Windows NT/2000、Linux等,類似于一個個獨立的伺服器,在這種模式下,每一塊主機板運行自己的系統,服務于指定的不同使用者群,相互之間沒有關聯。 不過,管理員可以使用系統軟體將這些主機板集合成一個伺服器集群。 在集群模式下,所有的主機板可以連接起來提供高速的網路環境,並同時共用資源,為相同的使用者群服務。 在集群中插入新的"刀片",就可以提高整體性能。 而由於每塊"刀片"都是熱插拔的,所以,系統可以輕鬆地進行替換,並且將維護時間減少到最小。
這些刀片伺服器在設計之初都具有低功耗、空間小、單機售價低等特點,同時它還繼承發揚了傳統伺服器的一些技術指標,比如把熱插拔和冗余運用到刀片伺服器之中,這些設計滿足了密集計算環境對伺服器性能的需求 ;有的還通過內置的負載均衡技術,有效地提高了伺服器的穩定性和核心網路性能。 而從外表看,與傳統的機架/塔式伺服器相比,刀片伺服器能夠最大限度地節約伺服器的使用空間和費用,並為使用者提供靈活、便捷的擴展升級手段。
刀片式伺服器已經成為高性能計算集群的主流,在全球超級500 強和國內100 強超級電腦中,許多新增的集群系統都採用了刀片架構。 由於採用刀片伺服器可以極大減少所需外部線纜的數量,可以大大降低由於線纜連接故障帶來的隱患,提高系統可靠性。
提及刀片伺服器,人們往往聯想到就是高端、昂貴、專屬,電信、金融、高等級資料中心等應用的專利。 時下,隨著IT技術的迅猛發展,尤其是英特爾模組化伺服器平臺開放推出,眾多伺服器廠商和SI、ISV們的大力跟進,刀片伺服器正在從高端市場向低端市場拓展,全面滲透到傳統伺服器市場。 作為英特爾伺服器產品配件總代理,香港寶通集團聯手英特爾,與增值管道合作夥伴一起,力推英特爾通用模組化伺服器系統,大幅降低刀片系統成本,惠及廣大成長型企業和中小使用者。
與傳統機架伺服器相比,刀片伺服器具有諸多的優勢。 第一,刀片伺服器更節省空間,將機架伺服器所佔用的空間密度再一次提高了50%。 在機櫃系統組態好的前提下,將1U機架優化伺服器系統移植到刀片伺服器上,所佔用的空間只是原來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而在一個標準的機櫃式環境中,刀片伺服器的處理密度要提高四到五倍。 第二,刀片伺服器方案的線纜佈線明顯優於1U機架方案,因為刀片伺服器在機房佈線只要統一布網路線、電源線,刀片伺服器之間不需要人為佈線。 第三,從成本上來看,刀片伺服器不僅管理起來更容易,在更小的空間裡能夠提供更多的處理能力,而且因為許多部件都可以共用,所以花費更低。 最後,刀片伺服器有著更高的可靠性並易於維護。 刀片伺服器的所有關鍵元件均可實現冗余或熱插拔,卸下伺服器進行維修僅意味著將刀片伺服器拖出主機殼,這就像拆卸熱插拔硬碟一樣簡單。
計算密度高、節約空間,同時便於集中管理、易於擴展和提供不間斷的服務,刀片伺服器特點顯著,因而受到了企業的廣泛歡迎。 以往對刀片伺服器的採購,主要是一些因業務需要進行密集型計算的大型企業,諸如證券、電信、石油勘探等行業,此外大型的網路遊戲和視頻網站對於刀片伺服器的需求也很高。 刀片伺服器計算密度較高,網路、通信功能完備,但其價格昂貴,規格標準方面也不開放,早期基本為IBM、HP等幾家大的伺服器廠商所壟斷。 廣大成長型企業和中小企業使用者,儘管意識到了刀片伺服器的應用優勢,但卻囿于其標準的不統一和價格昂貴而卻步。
除了技術和成本優勢外,英特爾通用模組化系統推出也是順應了客戶的應用需求。 傳統伺服器主要以計算功能為主,存放裝置處於從屬地位。 而當前,使用者對於存儲、網路和系統管理的需求日益增長,尤其是虛擬化等新一代企業技術的普及應用,將計算、存儲、管理甚至是記憶體、I/O等部件集成在一起的高密度系統越來越受到使用者的青睞。
對中小企業來說,資訊應用主要是管理企業內部網路以及企業的對外網站,以及專門的郵件伺服器和資料庫伺服器,採用刀片伺服器,幾個計算刀片就可完全勝任,不但節省空間,而且從成本上來看,刀片伺服器管理起來更容易, 在小的空間提供多的處理能力,提供共用服務,使得中小企業在成本方面花費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