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關鍵字
可以
可以
大資料時代
可以
大資料時代
爆發
可以
大資料時代
爆發
通過
可以
大資料時代
爆發
通過
巴西
書評人 胡澈
著名的科幻小說《三體》講述了這樣的劇情:整個宇宙中有許多人類尚未了解的文明,直到一位地球人與三體人進行了通訊。 至此之後,三體文明開始瞭解地球文明,並試圖用「心理崩潰」的方式控制科學家,實現阻止地球文明進步的野心——如果當時三體文明中產生巴拉巴西,複雜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 8976.html">網路研究的權威,也許就不用費盡周折,便能知道如何洞察地球人的行為。
在巴拉巴西(Albert-L szl Barab si)的新書《爆發:大資料時代預見未來的新思維》中,他試圖回答了這樣一個問題:人類的行為是否可以被預測? 這位美國物理學院的院士巧妙地把歷史和數學結合起來,有趣地回答了這一問題:
「在人類漫長的歷史中,人類的行為並不是隨機的,並不是泊松分佈的,而是存在一定的規則。 通過對大資料的分析,可以看到人類的行為規則是基於優先順序排布的問題。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工作清單,而如何按照優先順序排列順序則產生了不同的影響。 」
換句話說,當你有緊急的事情,需要聯繫一個人的時候,你認為如何聯繫對方可以最好地實現你的目標? 電話、短信、微博或者是微信? 在巴拉巴西的眼裡,想要預測對方的行為,最好的方式就是判斷各種任務對於他的優先順序,挑選最高的那一項即可。 因為人類會不自覺地列出一個優先順序清單,並在一段時間內優先完成最需要完成的任務。
這看似簡單,卻不是作者的夢囈,在《爆發》一書中,巴拉巴西像個歷史小說家,道出一段段歷史情節,層層遞進,讓人深陷其中,一口氣「爆發」著讀完此書。
全書邏輯縝密,並在每一篇的開頭都以一個歷史故事開篇,形象生動地描述著人類行為「爆發」現象的前因後果,並指出人類行為不是按照泊松分佈,而是冪律——而人類行為在冪律分佈中呈現出一種「爆發」的現象。
讀完這本書後,我第一反應是三體的故事,第二反應則是電腦科學家杰倫·拉尼爾(Jaron Lanier)對於後Web2.0時代描繪的一種場景:互聯網巨頭掌握著資料和「雲」,將群體的智慧吸收,並影響著群體。 隨著大資料時代的來臨,越來越多的資料被掌握在互聯網巨頭之中。 如果真的可以通過大資料進行分析和挖掘,每一位使用者的行為都有可能被掌握。
人工智慧之父阿蘭·圖靈曾提出一種判斷機器人的原則:
被測試的有一個人,另一個是聲稱自己有人類智力的機器。 測試人與被測試人是分開的,測試人只有通過一些裝置向被測試人問一些問題,如果測試人能夠正確地分出誰是人誰是機器,那機器就沒有通過圖靈測試,如果測試人沒有分出誰是機器誰是人,那這個機器就具有人類智慧。
這就是著名的圖靈測試。
假設巴拉巴西的理論可以結合大資料運用於此,人工智慧機器通過獲取測試人的行為分佈資料,在快速運算下,是否可以通過圖靈測試?
我認為是可能的,雖然機器在語義方面的理解依然處於一個研究階段,但使用者「爆發」行為的分析可以提供一種精確的方法去模仿人類——在此方面,國內的互聯網巨頭已經積極開始行動。
雖然聽起來似乎恐懼,但就我個人來看,我們應該樂觀。 因為人類僅僅有意識地分享出了一部分的資訊。 在後續發展中,人們積極地分享自身的資料亦有其好處——比如心臟突發類疾病、肥胖症等疾病可以有效地預判。
不管如何,巴拉巴西向我們展示了一種新的世界觀。 在大資料時代來臨之際,我們可以更好地利用資料引導自身的發展,積極地利用「爆發」的冪律説明自己更好地生活。
(責任編輯:蒙遺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