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計算和雲資料被大肆宣傳成取代內部應用、伺服器和存儲網路的一個極具吸引力的選擇。 然而,企業真的會利用離站的「基礎架構即服務」(Infrastructure-as-a-Service,IaaS)和「軟體即服務」解決方案取代內部伺服器和資料中心嗎?
最近市場研究公司Forrester發佈一篇題為《企業使用者還沒有為雲存儲作好準備》的報告,對企業「願意將他們的關鍵資料交付給雲」提出了質疑。
報告指出,雖然「IT專業人員願意利用雲供應商所提供的每GB低成本的特點...... 然而根據Forrester的2009年硬體研究來看,到目前為止這僅限於紙面上談談而已。 在短期內,所有地區的受訪者和所有規模的企業都對將他們的資料移轉到雲中表現冷淡。 存儲即服務有一定的長期發展潛力,但是Forrester認為,確保服務等級、安全性、監管鏈、合租租賃和長期定價等問題可能成為巨大障礙,在它取得任何有意義的進展之前必須先解決這些問題。 」
該報告的作者、Forrester分析師Andrew Reichman並不是唯一一位認為雲發展前景莫測難料的人。
企業雲的長期應用前景暗淡
Taneja Group高級分析師Jeff Boles表示:「目前這個時候很少有哪家企業會信賴公共雲服務作為他們長期發展路線的一部分。 雲也許經過了起步、進階和深入開發,但是更長遠地來看,企業必須經常地將其遷移回企業內部,這樣可以更好地監控延遲、連線性、災害復原和安全性等方面。 」
Boles還指出,雲計算和在公共雲中保存資料是不同的——後者可以用一個例子說明。 「通常當計算中不需要讀取的時候,雲中的資料存儲就是很適合並且可行的。 因此,雲就是對於那些不經常訪問的歸檔資料的一種合適且受嚴密保護的彈性存儲庫。 」
當決定是站內保存資料還是雲中保存資料的時候,Boles建議IT決策者在作決定之間必須考慮以下幾個問題:
·資料保存期內的總成本
·內部解決方案與外部解決方案的不同之處在于成本和訪問模式。 他說:「舉一個例子,如果一個在5個資料中心之間複製資料的外部雲(例如Nirvanix SDN)比私有雲資料中心更接近終端使用者的話,那麼內部解決方案的延遲要高於外部解決方案。
·你對外部雲服務的開放性和路線圖方向的信心。 Boles表示:「你有把握資料被很好地提取併發送到其他供應商那裡嗎? 你有把握供應商將這種服務或者產品作為一項核心服務提供給你、路線圖不會因為其他需求而發生偏移嗎? 例如,如果一家廠商將這款產品以一款產品和一項服務的形式提供給使用者的話,服務使用者或者產品使用者是否會對路線圖產生更大的影響? 」
Boles還建議使用者在作決策之前調查一下隱形成本和總的管理量。
Boles對雲的長期應用並不看好。 他說:「雲服務的好處在於,它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選擇,基礎架構中有足夠的互通性讓使用者可以混合應用公共雲與私有雲。 有了合適的私有基礎架構(例如VMware),選擇功能特性的任務就可以交給公共雲服務。 」
瞭解你的訪問需求
在存儲架構師Chris Evans看來,公共雲的主要問題在於「資料是如何保存的? 企業機構如何找回這些資料? 」
關於如何確定使用公共雲是否是理想選擇,Evans表示這取決於三個主要因素:所需的資料安全程度;它的價值;你所需的存取速度。 他說:「如果資料是任務關鍵的,並且這些資料的丟失會使企業業務中斷,那麼沒有哪個企業機構會將他們的所有資料託付給一個不是自己所擁有的IT基礎架構。 」
Evans還認為,當決定將哪些資料移轉到雲中時,應該更多以應用而不是平臺為主。 「電子郵件很適合使用公共雲。 它不需要高性能;資料訪問很少;在大多數機構內,丟失電子郵件也不會有太大問題。 」
同樣的標準還適用于其他應用以決定是否合適採用雲。 他說:「例如,當進行批量報告的時候,資料會在雲中被解析,最終按需地將結果返回到機構內部。 」
企業遠離雲
在Enterprise Strategy Group高級分析師Mark Peters看來,公共雲在小型企業和初創公司方面最有發展潛力,因為「這些企業都希望避免搭建IT基礎架構所產生的初始成本開銷。 」他還預計雲將被用於運行主要的短期計算任務。
Peters和ESG都不認為大型企業將向公共雲中遷移。 他說:「因為對安全性、隱私和法規遵從等方面的擔憂,大型企業更傾向于將內部雲作為一種可以動態分配、具有可擴充性、可管理性的資源池。 」
Peters還羅列了一系列在決定何處保存資料時需要考慮的因素:
I/O數:雲存儲供應商通常是根據經過服務的資料流量(I/O)來收費。 有些廠商甚至是按照每個API請求(例如PUT、GET或者COPY)收費的。 這也是另外一個雲存儲不適合于密集型交易處理環境的原因,因為按照這種定價模式服務成本恐怕要直線增長了。 這種模式使得使用者必須要瞭解任何離站保存資料的I/O量,促使他們使用可以削減資料傳數量的技術。
法規要求:如果你的資料需要嚴格管制的話(尤其是控制訪問這些資料的人群),那麼最好是內部保存這些資料。 不同供應商的稽核模式是不同的,但是即使是最好的廠商也不可能完全滿足風險管理團隊的要求。
性能和延遲:將資料保存在遠離伺服器的雲存儲網站會增加環境的延遲。 這也是雲存儲不適合于那些要求回應時間控制在秒以下的I/O密集型環境的主要原因之一。 但這只在典型資料中心內占到了不到20%。 另外80%都是可以接受某種程度的延遲,不過與服務提供者的距離和網際網路傳輸總量仍然會對性能有所影響。
雲只是IT規劃的一部分
The Server and StorageIO Group創始人和高級分析師Greg Schulz同樣也認為公共雲將更多地被初創公司和那些要求動態計算能力的企業所採用。 他說:「對有些人來說,雲計算的使用與租賃其他資本是相同的。 它的採購成本也許更低;然而,現金流和其他好處也讓雲對於那些小型企業或者那些發展快速或者現金緊張的企業更具吸引力。 」
與其他分析師一樣,Schulz也認為雲不是萬能的。 他說:「雲,不管是公共的還是私有的,都被更多地視作現有IT資源的補充資源。 我還認為,針對備份和歸檔而採用雲的小型企業將越來越多。 雲似乎呈現這樣一種發展趨勢:小型企業,大規模營業用;反之,機構的規模越大,風險就越高。 」
Schulz還認為,如果使用恰當的話,雲解決方案「可以作很多事」。 不過,如果使用不當的話,或者企業抱有不現實的預期,那麼難題、挑戰和失望將接踵而至。
Schulz的建議是:「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如果你將利用雲來保存資料,將其作為資料保護的一部分,那麼你可以將雲(公共雲和私有雲)視作有著不同性能、可用性、容量、安全和經濟特點的另一個IT資源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