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醫療設備大資料為何只能當成參考?

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網友「陳世明」:

去年以來,智慧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36222.html">醫療設備發展很快,據說很多專案已經拿到了投資,但智慧醫療設備監測出來的資料醫院和醫生並不承認, 智慧醫療設備如果真正想走進百姓家庭,一定要被傳統醫療體系所接納,請問嘉賓,您認為這個過程的實現需要多久? 智慧醫療設備何時才能真正爆發?

特約答題嘉賓、啟迪創投董事總經理薛軍:

首先,這個問題出現的很正常,沒有什麼不正常。 過去醫療健康領域是受政府嚴格監管的行業,這件事情是全世界都一樣的,哪個國家都一樣,越是發達國家越嚴格,實際上中國還是最不嚴格的國家。

某種程度上說,中國官僚主義比美國好多了。 因為醫療是嚴格監管行業,有嚴格規範的,任何一項醫療設備、一個檢測手段一定要通過國家的測試和報批過程。

在過去一段時間,可穿戴智慧設備等由互聯網思維產生的產品和服務,從某種意義上講不是醫療設備,也不是健康服務,但老百姓不懂這個事,如果拿到醫院去給醫生看,醫生斷然不能用這個東西來看病,絕對不可以的。

因此,可以說這個問題不是個問題,也可以說是個問題,要想解決這個問題,這些產品和服務的公司要想清楚,你提供的到底是醫療服務還是一般性的互聯網性質的服務。

我舉個真實的案例,在美國矽谷有一家公司,是做半導體感應器的公司,可以將晶片裝在手機裡。 手機背後有兩個觸點,使用者把手指往那一放,能夠測出心電圖。 國內廠商已經推出類似的手機,能測心電圖,但是這個心電圖絕對不能拿去給醫生看,沒有任何一個醫生敢拿這個心電圖作為診斷依據,作為娛樂或者對自己日常的提醒是有參考價值的。

可穿戴智慧醫療設備跟醫院的設備相比怎麼樣呢? 有些宣傳說跟醫院的設備相比是90%的準確率,我諮詢清學醫學院老師的意見,他說測算後的資料最多到50%,並且這個50%已經是很了不起的成就了。

如果說準確率達到了90%,能不能被視為可以當醫療儀器使用了? 專業人士告訴我們,依然不能把可穿戴醫療裝置定義為醫療儀器,如果定義為醫療儀器,就必須到美國FDA申請報批。 所以,現在只能跟消費者說這是給你玩的,參考一下就行了,真正有病,還得找醫生看。

專業人士的說法是,可穿戴醫療設備某個時間點的具體數值是沒有意義的,必須長期監測是有意義的。

再舉一個例子,打靶打完之後,你會發現你沒打中靶心,但是射擊點都偏在七環那個地方,說明你打的很准,可能是槍本身沒有校準。

因此,現在市場上提供的可穿戴醫療設備可以說很准,但是站在醫學角度算是「打偏了」。 這個產業未來很有潛力,可能三年、五年以後會解決真正融入醫療體系的難題,包括藥監局也許會改變他們的政策。

聯繫我們

該頁面正文內容均來源於網絡整理,並不代表阿里雲官方的觀點,該頁面所提到的產品和服務也與阿里云無關,如果該頁面內容對您造成了困擾,歡迎寫郵件給我們,收到郵件我們將在5個工作日內處理。

如果您發現本社區中有涉嫌抄襲的內容,歡迎發送郵件至: info-contact@alibabacloud.com 進行舉報並提供相關證據,工作人員會在 5 個工作天內聯絡您,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

A Free Trial That Lets You Build Big!

Start building with 50+ products and up to 12 months usage for Elastic Compute Service

  • Sales Support

    1 on 1 presale consultation

  • After-Sales Support

    24/7 Technical Support 6 Free Tickets per Quarter Faster Response

  • Alibaba Cloud offers highly flexible support services tailored to meet your exact nee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