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前的一個早上,新任酷6網總裁劉文博收到盛大集團CEO陳天橋的一封郵件。 在信中, 陳天橋探討的話題是關於最近在全球熱播的美劇《紙牌屋》。 這部在全美以及其他40個國家已經成為網路點播率最高的劇集,改編自同名英國政治驚悚小說,講述了一個老謀深算的美國國會議員與其野心勃勃的妻子,在華盛頓政治圈「運作權力」的故事。 該劇由視頻網站Netflix投資,被《福布斯》雜誌描述為:可能會動搖美國傳統電視產業,傳統電視產業的變革即將從《紙牌屋》開始。
Netflix的有關負責人史蒂文·斯瓦西說,「Netflix也是被逼的,因為現在好萊塢電視製作公司的獨家版權費用越來越高了,隨著《紙牌屋》首戰告捷,可以預期的是Netflix後續會推出更多的自製劇集。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世界最大的線上影片租賃服務商,Netflix曾將自己的Netflix大獎頒發給了一個技術團隊。 該團隊從4萬個參賽者中脫穎而出,將Netflix的影片推薦引擎的推薦效率提高了10%。 Netflix因此宣稱,下一個百萬大獎的目標是尋找這樣的技術——為那些不經常做影片評級或者根本不做評級的顧客推薦影片,並通過一些隱藏著觀眾口味的地理資料和行為資料來進行預測。
事實上,陳天橋的思路與Net-flix的想法類似:通過資料分析與技術驅動向新客戶推薦影片,而不需要等待客戶提供大量的評級資料後才能做出推薦。 這或許能夠解釋以下發生在盛大集團內部的變化:4月1日,酷6網發佈了新的高層任命,劉文博擔任酷6網總裁,陸堅擔任酷6網首席技術官。 此前,兩人都是盛大核心技術部門的頭號人物,劉文博是盛大雲計算CEO, 陸堅是盛大多媒體創新院院長。 曾在Google工作八年的劉文博將自己的履新解釋為盛大以搜索與大資料將「中國式UGC(使用者生成內容))」戰略更加徹底執行的表現,一年半以前,酷6決定放棄版權採購,選擇了UGC之路。 而在這次盛大雲入駐酷6背後則是試圖通過時髦的雲計算與「大資料」業務來分析使用者資料,從而產生有價值的內容,這被視為打通盛大內部各大平臺之間障礙的又一轉型戰役。
大資料整合計畫
《紙牌屋》給劉文博帶來的啟示是,通過挖掘幾千萬使用者的觀看資料來進行劇情設置和明星陣容,這一切不再是根據製片人的拍板或者導演的喜好。 他認為,這並不是偶然的成功,而是基於科學,即「大資料」的分析。 酷6接下來做的事情與盛大雲類似,對使用者進行分析,進而將合適的視頻分發給使用者。
他認為當前的首要任務是實現酷6與大資料的結合,並通過這種結合大幅提高酷6網的訪問量。 對於目前國內視頻網站主要的兩種生存模式,他這樣比喻道:長視頻是「魚缸模式」,把這些魚放在一個魚缸裡,大家看這些魚在魚缸裡游;而短視頻則是海洋模式,無所謂誰是表演者,大家都在貢獻內容。
「酷6的短視頻庫存上億,如何從這個龐大的資料庫中推薦好內容給使用者、或者讓使用者搜索到真正匹配的內容是一個很困難的技術問題。 」劉文博說,目前,酷6旗下擁有白金播客(視頻分享)3萬余人,他們上傳的視頻素材如何進行合理地存儲分發並通過資料分析、雲計算以主題形式把使用者感興趣的內容全部呈現出來,這是一個重要的課題。 我們將按照使用者感興趣的視頻進行360度的視頻主頁展現,依靠大資料技術來完成,可能在今年5、6月份會看到。 」劉文博說,這將形成一個有效的生態系統。
酷6網副總裁陳昊透露,酷6網以前在「大資料」方面並沒有大量投資,造成使用者登錄以後未發現驚喜。 因此今年,酷6要在這上面下功夫,給使用者足夠的登錄動機。 「使用者用gmail可以登錄Google的全部應用,而盛大同樣擁有盛大通行證,使用者登錄盛大系統後就可以看到自己想看的視頻,這將促進主動登錄。 」
此前,盛大一直在做「公有雲」,推出了雲主機、雲存儲服務,不過,這種模式需要投入大量硬體設備和資金,在運行半年以後,「盛大雲」業務重點開始轉向盛大主營業務,並希望形成一個「內容雲」,其核心是盛大集團的文學、遊戲、 視頻三大業務的資料,從而覆蓋整個內容生產線的產業鏈。 由此,「盛大雲」擔當了這樣一個角色,即對貫穿盛大全產業鏈的使用者習慣及喜好進行分析,並利用這些資料對內容產生引導。
在資料整合方面,盛大的計畫是讓業務之間的關聯能夠有一定內迴圈。 比如通過資料追蹤,一個使用者在盛大文學看完唐家三少寫的文章後進入酷6網,後臺就會自動推薦和唐家三少相關的視頻內容,而盛大廣告則可以借此打通集團的業務。 劉文博強調,打通這些產業的關係是盛大多年來一直想做的事情,也是盛大雲努力的方向。 而目前通過資料分析,盛大文學已經能夠做到告訴原創作者,什麼樣的內容寫下去會有更多人看。
在這種情況下,「盛大雲」入駐酷6拉開了盛大內部各大平臺業務資料整合的序幕。 據悉,目前「盛大雲」除了在酷6的應用外,還是一個「通用雲」平臺。 劉文博曾與陳天橋多次溝通,陳一直希望盛大內部的幾個大型應用能夠帶動盛大雲這個平臺,而在眾多的應用中,視頻是一個非常合適的應用業務。 對於首先選擇從視頻業務入手,劉文博給出的理由是,視頻資料量和基礎構架大,有特別好的雲計算感覺。 如果盛大雲能夠支援好對存儲、計算、網路都有苛刻要求的視頻業務,則意味著能夠很容易支撐起遊戲、文學等業務,最終形成「內容雲」。
不過,雲計算要求整個節點輸送量大,因為一個節點要支撐很多客戶,視頻這麼巨大的流量,要非常平滑地推出去會很難。 劉文博稱,「雲」帶來的好處是將酷6網基礎架構做了一個改善。 「視頻雲」可以讓任何使用者上傳的海量視頻,都可以在酷6網上播放,同時,酷6開始進入企業使用者市場,很多企業使用者不可能有力量來解決這些視頻的播放、存儲轉碼,酷6網就把視頻的基礎服務提供給這些公司。
不過,一切業務的基礎都來自使用者體驗。 陳昊說,為此,盛大集團內部曾多次開會討論,集中研究如何提升視頻的使用者體驗,包括流暢度、推薦和搜索的關聯性,這些意味著有機會留住使用者,而留住就意味著流量上漲和變現成為可能。
UGC道路
顯然,利用大資料來打通這個娛樂帝國的各大平臺的業務壁壘,讓使用者之間形成有效整合,即遊戲的使用者能在酷6網上「散步」,起點中文網上的文學發燒友也能成為那些黃金播客的粉絲,從而盤活整盤棋局,這是陳天橋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與此對應的是,盛大廣告平臺悄然上線,打通了酷6網、盛大文學、盛大遊戲等盛大旗下網站。 據盛大內部人士透露,盛大廣告平臺與傳統搜尋引擎廣告平臺的不同之處在于,平臺付費方式採取預付費制,以點擊收費,廣告主出價代表競價意願,計費點擊單價不超出廣告主設定的價格。
不過,打通各大平臺之間的障礙,形成一個娛樂系統顯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2011年11月,盛大網路宣佈從納斯達克退市後,陳天橋將盛大資產打造為內容「三橫」(遊戲、文學和視頻)及工具「三縱」(支付、雲計算和廣告),試圖通過其交織、整合、滲透和擴張中謀局。 在盛大的龐大版圖中,酷6是三駕馬車中重要的一環。 但是,如何盈利一直是擺在酷6面前的主要挑戰。 3月15日消息,酷6傳媒公佈的截至12月31日的2012年第四季度及全年未經審計報告顯示,酷6傳媒2012年第四季度總營收為335萬美元,當年第三財季淨虧損為325萬美元,上年同期淨虧損為394萬美元, 與兩者相比本季虧損有所收窄。
眾所周知,酷6由李善友創建于2006年,2009年被盛大收購並借殼華友世紀登陸納斯達克。 次年,獲得輸血的酷6達到史上最風光時刻,豪擲3億元掀起視頻業反盜版聯盟和正版內容採購高峰。 2011年3月,李善友卸任。 5個月後,原盛大集團戰略整合部門施瑜走馬上任,出任酷6網CEO。 隨後,酷6全面進行戰略轉型,放棄原來投鉅資買大片的模式,轉而專注社區化、UGC和短視頻。 施瑜稱,時逢優酷土豆合併在即、電視臺大而全概念大行其道,新酷6卻另辟新徑,欲說UGC。 他坦陳,「我剛接手酷6時,它的技術其實是偏弱的。 於是我們從谷歌、雅虎、蘋果挖了很多技術人才過來,做搜索和CDN(內容分發網路)業務。 」廣告層面,有盛大旗下的盛越廣告幫酷6做外包;版權採購層面,盛大旗下的盛世驕陽也有所支援;遊戲層面,在探索盛大遊戲的視頻錄製和分享;盛大文學層面,有作者訪談、在小說網頁裡推薦相關視頻的嘗試。
「我們絕對不會花一分錢去買長視頻,但也不拒絕長視頻的播放,合作模式是分成。 」酷6副總裁陳昊斬釘截鐵地表示,酷6的道路是「做Youtube的中國學習者」。 她解釋,在視頻網站紛紛開始大劇時代的時候,酷6選擇UGC模式的商業邏輯是:首先,每個視頻網站都要面對的問題是使用者缺乏黏性,而短視頻作者與使用者之間更容易產生互動與黏性;其次,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與移動終端的普及, 讓人們的碎片化時間與產品碎片化更加吻合,短視頻會有很大空間。
在2013年度艾瑞發佈的《中國式UGC白皮書》報告中,統計了全球排名前五的互聯網企業,其中facebook、Youtube、Wikipedia、Twit-ter四家都是UGC模式。 報告中寫道,中國式UGC和國外的UGC概念有很大不同,這一點尤其體現在內容產出與社交模式上。 在媒體環境、文化背景等多重因素影響下,相比于國外UGC的話題、物件可自由變換等特點,中國式UGC則更重紅人影響。
據悉,酷6有2.8億註冊使用者,每天使用者上傳視頻有10萬至20萬個。 酷6一般會要求播客簽獨家合作,並給予相應的推廣支援。 據施瑜透露,目前酷6的獨家播客比例在20%左右,播客的廣告分成最高為50%,其UGC模式另一特點是:酷6對原創使用者和內容有強烈的引導意識,按照娛樂、資訊、搞笑、科技、時尚等幾十個不同分類,編輯團隊會去發掘作者, 幫他們分析個性、強項,並按市場需求幫使用者們策劃選題。
施瑜說,這些分類其實就是頻道。 未來,酷6會像一個電視臺。 而這個思路其實是從盛大文學學來的:盛大文學旗下也是7個文學網站,分別有男性、女性、情感等不同的內容定位,UGC模式也同樣是編輯發掘合適的作者,簽約,合作策劃小說選題。 付費閱讀的收入由網站和作者分成。 借助這個模式,其中的起點中文網在巔峰時期曾經拿下90%以上的網路文學市場份額。
不過,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是,由於UGC的內容時間較短,視頻網站目前的主流收入源是影視劇等長視頻的「彈跳式廣告」,UGC多以短視頻為主,雖也有貼片展示,但這樣的廣告形式並不完全適用于短視頻。 陳昊認為,廣告主出於電視平臺平移互聯網的投放慣性,目前還是以投長視頻為主,對短視頻投放並沒有特別清晰的概念,適合UGC短視頻的廣告產品亟待開發,因此其廣告市場還需要一個逐步培育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