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銀行CEO馬蔚華:大資料給銀行帶來的危機

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關鍵字 我們 我們 這個 我們 這個 銀行 我們 這個 銀行 所以 我們 這個 銀行 所以

2012年11月4日,2012中國管理模式傑出獎頒獎典禮在上海召開。 新浪財經圖文報導本次活動。 圖為招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執行董事行長首席執行官馬蔚華做主題演講。

馬蔚華:首先向所有獲獎者表示祝賀,非常的高興能夠參加這樣一個很時尚很迫切的大會。 這麼多人來參會,說明我們大家對於雲時代的敏感性,我們對雲技術是一個外行,但是雲時代這個概念,卻是不太陌生。 因為毫無疑問,這樣一個時代的到來,一個時代他必然影響人民的生活方式,生產方式,從而必然對像銀行這樣的服務業產生影響。 所以在某種意義上他會決定他的生存和發展。 所以對這個問題的認識和理解不敢怠慢。 我們剛結束了一個全行高管的培訓,就是大資料和雲時代,大資料和雲時代是相聯繫的,我們把大資料的作者從美國請來,講述了大資料時代給我們帶來什麼,特別是對於商業銀行會帶來什麼。

我今天想跟大家交流兩個問題,一個是雲時代,或者大資料時代,商業模式可能受到哪些衝擊。 第二就是商業銀行面臨的危機。 現在大家都在苦惱,世界經濟萎靡不振,特別是歐洲的債務,應該說是曠日持久。 歐債危機和次貸危機不同在於,歐債危機是政府的資產負債表出了問題,而政府資產負債表出了問題,一邊是以經濟的發展,一邊是財政的收入,一方面是支出,現在更多的是在壓縮赤字、削減福利方面傷腦筋,所以引起了一系列的影響, 有一些社會矛盾難易解決。 我覺得應該更多看到資產負債表的另外一面,就是經濟的發展,實際上在全球的歷次經濟危機當中,能夠使世界走出危機的唯一辦法就是技術革命。

歷史上三次大的科技革命,大家都知道18世紀的蒸汽機,使生產成為大規模。 19世紀的電,改變了商業模式。 1937年第一台電腦的誕生,一直到現在進入死一個電腦的時代,電腦從大型機大PC,後來到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毫無疑問把我們引進了一個資訊的時代,我覺得聽這個大資料的作者講,他說現在資料是爆炸式的增長, 2010年全球企業一年存儲的資料就超過7000PD,PD的概念大家都知道,企業這麼多,相當於十多個美國國家圖書館的藏書量,用這個做計算單位比較形象。 全球消費的一年的存儲量,就是一年有6000PD,毫無疑問,無數的資料被收集被整理被交換被分析被運用,資料像一股洪流,注入了世界經濟,所以我覺得毫無疑問對這個經濟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 所以我覺得他會衝擊我們現有的商業模式,所以我的理解有幾個方面初淺的理解,首先我覺得從雲計算產生來看,雲計算他會改變IT的運營架構和效率。 雲計算我的理解就是IT的資源和擁有權和使用權的分離。 我們現在每個企業都有IT,都有電腦,都有很多的人去從事這個事兒,都要有資料中心,全球有750多萬個資料中心,我覺得就是像每個單位都有鍋爐,都要供熱,雲計算我覺得就是集中供熱,就是把各鍋爐取消集中供熱。 實際上我們作為企業,每天都為數據的擴容而發愁。 我們建了一個樓,招了一批人,但是實際上我們算一算,每個計算中心資源佔有量很低,也就15%。 因為一定要計算最大需求的時候你的設施,實際上每年沒有那麼大,都是那麼大的流量,但是這個時候就有很多的資源閒置。 有的人說,如果技術供熱用雲計算至少可以降低1/3的成本。 美國政府2010年決定,取消800個資料中心,通過雲計算這樣可以減少至少50個億。 第二個雲計算的平臺可以給產業的聚合和協同帶來巨大的能量。 我剛才講從大型機到PC到互聯網這個過程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但是這兩個合概念不一樣,雲計算這個時代製造資源在地理上是分散的,但是一旦有需求通過雲計算的平臺就可以快速的聚合。 我覺得資源主體間的協調性在雲計算時代就非常的高。 國慶日我去了蘋果,和蘋果的高管談了半天,我覺得他是非常成功的,他很大的成功就是聚合。 他以app store這樣一個平臺,高效的聚合了廣大的開發者,內容供應商運營商和終端消費者,從而建立了一個非常龐大的產業的生態系統,所以他就會迅速的瞭解市場,瞭解趨勢。

第三個,在雲時代每個企業都可以成為冠軍。 幾年前弗裡德曼寫的《世界是平的》也就是說那個時代,已經推平了世界。 互聯網全球化,這個互聯網全球化把世界變平了,而雲計算把世界變小了。 他可以讓每個企業都擁有無數個介面,而這些介面在雲端開放,無限的拓展。 可以協助説明企業彙聚所有的需求,包括定單資訊到原材料的供給,再到物流平臺和最終端消費。 你都能夠找到和你匹配的資源支援。 所以對於一個具有真正內核的企業而言,不需要你去主動的感知世界的動向,而世界每天在關注你。 所以一個超級公司會變得很簡單,統一的時候,這種碎片的雲都可以連成一體的。 我說一個企業從誕生起,你可能就是一個跨國的企業,所以企業的相關性非常高。

第四個,我覺得雲計算和大資料時代,使企業之間,我覺得相互競爭的差距越來越小。 就是你得到優勢和失去優勢的時間越來越大。 這就要求企業的競爭就越來越激烈。 必然得加倍的自我創新。 所以這個我感覺很深刻,現在已經有這種趨勢,就是在雲計算這個時代,大資料的時代,實際上任何商品的性能,都會展現在消費者面前。 通過雲計算可以對社會需求,以及滿足這個需求的產品設計,都有非常高的敏感性。 人民在購買之前已經清楚瞭解了這種商品的優缺點,已經瞭解到他的庫存,廠商的計畫。 所以我們現在利用消費者的無知,或者說利用明星的誘導來推銷商品。 壟斷資源,壟斷銷售管道,甚至你處的地理位置都不是很很重要,這些地差配送越來越小。 所以在這個時代,一切叫產品自身來拆解。

大資料雲時代將會成為企業創造價值的新的動力。 進入雲時代,雲計算、互聯網、物聯網、社交網路他們之間應該是交互演進,為我們的資訊載體推動了爆發式的增長。 國際資料公司他說未來十年全球的資料量要以每年40%的速度增長,2020年,會達到35。 所以這樣海量的增長,實際上就使我們感到資料他已經變成了商業價值的一部分。 我最近發現谷歌的資料分析,能夠每個使用者,他的使用者就是我們做廣告的這些企業,為我們勾出一個數位檢眼,就是為你提供精准的廣告,廣告的物件可以篩出來,看什麼樣的廣告可以打動他。 所以很多的公司,小信貸公司用他的一些「人人貸」不用銀行,直接供給直接需求者可以去進行自主來管,人人貸款,所以資料我覺得他會成為像固定資產這樣的資源,和人類資源一樣的一個生產資料。 所以某種意義上來說,企業的競爭力也決定在雲時代時代,大資料時代。 不是勞動生產力,而是知識的生產力,或者是資訊的這種競爭。 這是看到這一點,很多的國家,都在積極的部署這個雲計算大資料的應對措施,美國應該是先行者。 預計到2020年,美國雲計算占IT業的總產值將達到30%—50%,我們也看到像微軟、HP、IBM、甲骨文他們都在中國在全球部署雲計算的基地。 歐盟也在考慮走出危機,通過技術的變革。 除了新能源以外,新能源現在看不到太大的場景,他們就把雲計算看作是擺脫危機的一個重要的點,期待2015年能夠創造出200多萬個高品質的就業崗位。 包括瑞典,已經有28%的企業公共機構使用了雲計算。 很多國家包括新加坡都在打造,我們說智慧地球,現在智慧企業,到2015年,全球有雲計算雲市場的規模會超過將近2000億美元。 這個數也許都是一些資料上的判斷,但是我們感到會比這個來的更快。 我們現在在這個大的環境下,中國經濟也在放緩。 過去30年中國經濟是高速增長,現在這個高速增長的外部環境都非常的便利。 中國政府提出轉變中國經濟增長的方式,怎麼轉變呢? 我的理解和重要的一點就是提高經濟增長、經濟發展的制度,提高經濟發展的技術含量。 以前我們還有更低的工作力,況且出口也出現了非常大的逆轉,所以我覺得發展新興產業,提高經濟增長的技術含量,這才是轉型的本質。 我們想到,上個世紀後十年,每個當時是通過矽谷,賦予了一大批的創新型的技術含量高的這些小企業、小微企業,靠風險資本,也包括銀行的風險信貸,使這些企業成為今天美國乃至世界矚目的大企業。 像微軟、谷歌、雅虎這些。 所以我想中國應該在這個方面下工夫,給他們這些創新型的小企業、微型企業更多的支援。 中國這個雲計算也是中國重大的機遇,我們有幾個條件,第一中國的互聯網的使用者,是全球最多的。 我們有全球最大的PC還有智慧手機使用者,去年是4.3億戶,明年會到7億戶。 第二是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多的中小企業,我覺得中國的中小企業,是中國經濟穩定增長的強有力的力量。 而這些中小企業,一旦對雲計算產生迫切需求的時候,那麼我們中國經濟真正的實現了高端的轉型,就是技術含量增加了。 所以我們也相信中國有最大的雲計算的市場,雲計算也是中國經濟真正轉型的方向和動力。

第二個我想講雲計算或者大資料給銀行帶來的危機。 銀行從屬性來說我覺得有IT的屬性,因為銀行的兩大功能,一是用資的仲介,一個是支付的平臺,無論是用資的仲介還是支付的平臺都要靠IT來支撐,所以資訊技術對銀行來說,我經常說他就是水和空氣。 縱觀歷史上銀行的發展是伴隨著IT資訊技術的發展而發展的。 大家看過《喬家大院》那個時候的票號,當時傳遞票據是靠馬車非常慢,後來有了電話電報大大的前進了一步。 十幾年前我在央行工作的時候央行資產負債表有一塊數不清的數,我們叫做「大其他」,這就是銀行無償佔有的客戶的資金,因為你從這個城市要劃到那個層次,中間要經歷很長的時間,最多幾十天,所以這段資金還不計息。 進入了互聯網時代,這個事情解決了,所以這在某種意義上來說,銀行的發展與服務的發展是隨著IT的進程來決定的。

另外IT改變了社會生活改變了人民的需求,人民的需求也包括對金融的需求。 假如說沒有互聯網的發達,沒有人可以對銀行提出一個零時差的要求。 假如說沒有互聯網也不會有人提出什麼個人化的量體裁衣的需求,所以有了互聯網服務的需求越來越高。 銀行解決這些需求也是靠互聯網,所以推動了金融服務業的發展。 所以某種意義上來說,銀行也是IT的屬性,所以到了雲時代,到了大資料時代,毫無疑問的會決定銀行的命運。 最近有幾件事感到壓力很大,很苦惱。 傳統銀行兩大業務,一個是傭資,第二個是結算支付,這個平臺是給社會結算搭建平臺。 因為所有商品的交換都是銀行結算,過去是銀行一統天下,但是從80年代IT企業就開始窺伺這個業務,因為既然是借助我IT進行的,那我可以自己幹,最早就是比爾蓋茨,他在80年代設計一個軟體,說我可以直接替客戶結算,不用銀行。 所以美國的銀行家到處奔走,說服政府,政府還是給銀行留了一條路,要有分工,大家都要有飯吃,銀行業不能去做IT,對吧。 立法規定不能做,但是這個事兒沒有完。 後來就包括索尼,我想中國我們的電信運營商都在琢磨這個事兒。 最大的一個變化,就是協力廠商支付。 這個不得不承認他是社會進步的結果,光銀行一家滿足不了,很多巨大的小額支付,必須儘快的完成。 為了適應這個協力廠商支付,每年增長百分之百,現在很快就4萬億了這個是銀行資本上「脫媒」外的技術性脫媒。

還有一個雖然沒有到來,但是感覺到很有威脅,這就是facebook、年譜。 他們有很多的客戶,有資金供給,有資金需求者,假如說用搜尋引擎可以把資金多的或者資金缺的有序的排列,然後通過雲計算和體制,可以確定他們之間風險定價的數,人民每個人手裡又有一個移動智慧終端機,所以完全可以兩個人談戀愛, 不用介紹自己可以完成。 由此,我們可以判斷,在歷史上到現在,有兩種模式,一種叫間接的遊資模式,一種叫直接的遊資模式,就是股票交易所、債券市場這些,有了年譜以後為代表的,可能會出現第三種形式,這就是互聯網遊資,會給銀行帶來生存和發展的挑戰, 這是最理想的一種境界。 但是毫無疑問,也是一種現實,而且來得很快。 我發現不僅對銀行有挑戰,對股票交易所也有挑戰。 為什麼呢? 因為有人建議,你不用到交易所上市,你在社交網路就可以上市,你的8億多的客戶裡有很多人會買你的股票。 現在叫重籌融資,實際上在現實中已經發生了,互聯網在籌措這些資金。 所以毫無疑問,銀行面臨生死存亡的挑戰。 但是挑戰往往也給你機會,光有挑戰沒有機會,銀行就像比爾蓋茨說的,你們這些傳統的銀行,如果不改變的話,你們就是21世紀即將滅絕的恐龍。 我當時被比爾蓋茨這句話很刺激我,我當時剛到招商銀行,那個時候招商銀行還很小。 但是我看到了他給我這個挑戰的同時,也有機遇。 因為互聯網是上個世紀末一個新事務,在互聯網上面前不管是大銀行、小銀行、新銀行大家都是平等的。 都是一個起跑線,這個起跑線上只要把握了,不僅可以縮短差距而且可以超越對方。 因為大家對於互聯網,當時都是新的。 今天我們對雲計算也一樣,差不多幾年,都是新的,取決於你對新事物的認知和行動。 當時我們就借助互聯網技術。 大膽提出搞零售,零售要設網點,我們當時才100多個網點,還沒有客戶。 所以他們覺得我們當時是異想天開,現在使我們異想天開變成現實的就是互聯網,一卡通,通過互聯網技術把存摺可以變成多種功能的銀行卡,我們到現在已經有6000—7000萬人假如說有人有1萬的存款就是7000億—8000億, 就奠定了零售的基礎。 而這個互聯網上商銀行我們是在中國第一個推出的,上個世紀99年的時候,到現在網上替代率將近90%,我們到現在有不到1000個網點,對於大銀行來說鳳毛麟角。 但是我們的管道銷售能力幾乎和大銀行一樣,我們連續多次獲得國內外權威機構中國最佳商業銀行。 所以想這個事給你挑戰的同時也給你帶來機遇,現在中國銀行(2.78,-0.01,-0.36%)業面臨新的挑戰就是雲計算和大資料,這個挑戰同樣會給我們帶來很多的機遇。 比如說,銀行要有客戶才行,在雲計算時代,你怎麼樣迅速的瞭解需求,他們講需求的瞭解,剛才我說了,因為進入大資料時代,資訊應該是公正公開透明的,完全可以通過資料分析,瞭解不同客戶,不同的需求,可以完全精准行銷,大大減少成本。 可以根據他對需求的變化規律,研究下一個產品的提早供給,所以這是一個非常好機遇。

再有一個就是,提高提升管理,我們這個論壇的主題,這些年所從事的就是在資訊技術不斷變化的時代,我們如何提升企業的管理。 我覺得,這個雲計算和大資料,對於企業的管理帶來的衝擊非常大。 老實說,雖然我們中國的銀行業全球是在金融危機中沒有受到什麼損失,全世界銀行業在排在前面的幾乎都是中國的大銀行。 但是老實說,我們的管理水準和西方有很大的差距。 金融危機我們受的損失少,不是我們管理能力強也不是我們對風險防範的水準高,而是你沒有到海裡游泳你也不可能被淹所,因為你國際化的程度還很低。 所以對於我們來說,提升我們的管理國際化,這是當務之急。 而雲計算大資料給我們帶來了契機。

比如說,我們網點的選擇和建立。 過去我們就到那兒拍個腦袋,這個地方不錯,挺熱鬧。 結果很多網點建起來以後不是那回事,就是缺少精准的分析判斷。 我看到我請的那個《大資料》的作者,他是在匹斯堡,他把匹斯堡的社區地圖,不斷的點擊,點擊到每個街道,這個街道周圍的居民的分佈,居民的層次一目了然,然後你可以根據這種精准設計的判斷,你設一個網點,他有這個社會的層次, 你要隨便把一個網點設在華盛頓的黑人區,那你就糟了,這個層次就很危險。 所以這是一個管理上的提升。 還有資本的也是這樣,我們現在的資本很緊張,但是我們如何節約資本,這是一個判斷,對你的各個條線的產品的分配,對於產品的需求,對於你未來產品的分析,你都可以通過雲計算,讓你的資本更加的科學,在各個產品各個條線, 在今天未來之間分配。 還有很多,包括成本的管理,可以精准的資源整合和流程改造。 毫無疑問,這會提升我們的關係。

第二個也說寄到剛才說的IT的瓶頸問題,作為銀行IT也存在很多的問題,假如說銀行有雲計算可以大大減少我們自己的資料中心,減少我們自己的IT人員,可以像節電、自來水一樣來節約。 還有很多。 我讀了《大資料》這本書,對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除了上帝,任何人都必須用資料說話。 所以在這個時代,雲計算會給銀行帶來挑戰的同時,也一定會帶來光明的前途和發展的巨大機遇,謝謝。

(責任編輯:蒙遺善)

相關文章

聯繫我們

該頁面正文內容均來源於網絡整理,並不代表阿里雲官方的觀點,該頁面所提到的產品和服務也與阿里云無關,如果該頁面內容對您造成了困擾,歡迎寫郵件給我們,收到郵件我們將在5個工作日內處理。

如果您發現本社區中有涉嫌抄襲的內容,歡迎發送郵件至: info-contact@alibabacloud.com 進行舉報並提供相關證據,工作人員會在 5 個工作天內聯絡您,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

A Free Trial That Lets You Build Big!

Start building with 50+ products and up to 12 months usage for Elastic Compute Service

  • Sales Support

    1 on 1 presale consultation

  • After-Sales Support

    24/7 Technical Support 6 Free Tickets per Quarter Faster Response

  • Alibaba Cloud offers highly flexible support services tailored to meet your exact nee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