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資料時代」來臨 挑戰和機遇並存

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大資料作為一個網路熱詞,近來被頻頻提及。 事實上,全球行業巨頭已經意識到「大資料時代」的到來,紛紛通過收購大資料相關廠商進行技術整合。 專家表示,在「大資料時代」,中國有機會引領雲計算產業的發展。

在近日舉行的2012第五屆中國資料中心大會上,中國電子資訊產業發展研究院副總工程師烏寶貴表示,資料中心作為企業IT建設的主要支撐平臺,如何在有效合理地控制總體擁有成本的前提下,從大資料中獲取有價值的資訊 ;如何高效利用雲計算資源,更好地為企業業務的發展服務,以及如何簡化資料的管理,是企業當前必須面對的挑戰。

大資料作為一個網路熱詞,近來被頻頻提及。 事實上,全球行業巨頭已經意識到「大資料時代」的到來,紛紛通過收購大資料相關廠商進行技術整合。 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太大學校長懷進鵬認為,在「大資料時代」,中國有機會引領雲計算產業的發展。

「大資料時代」來臨

世紀互聯技術戰略與政府事務部首席專家李志霄在談到大資料時表示,「用資料爆炸來形容今天的IT發展一點也不為過,資料增長永無止境」。 然而,對於什麼是大資料,目前業界並沒有統一的定義。

在近日舉行的Oracle大資料與極致分析媒體交流會上,甲骨文公司副總裁兼大中華區技術總經理喻思成提出了一個看法。 他認為,大資料具有四大特性,即巨大的資料量,集中儲存/集中計算已經無法處理巨大的資料量;多結構化資料,包括文本、圖片、視頻和文檔等;增長速度很快,使用者基數龐大、設備數量眾多、即時海量、資料指數級別增長;價值密度低, 單條資料並無太多價值,但龐大的資料量蘊含著巨大的財富。

有專家表示,大資料的推動因素主要來自一些特大型公司,如谷歌、Youtube等,這些公司需要以非常優化的方式分析資料和讓計算與存儲配合工作。 另外還有一些來自健康醫療、地理空間影像和數位媒體等行業的各種大資料,這些資料不一定有多大,但是處理這些資料集通常要分配到幾個系統、耗費超過24個小時的時間才能完成。

事實上,目前,EMC、惠普、IBM、微軟等巨頭已經意識到「大資料時代」的到來,紛紛通過收購大資料相關廠商進行技術整合。

業內專家分析認為,「大資料時代」產業發展有三大趨勢。 一是應用軟體將會泛互聯網化;二是行業將會垂直整合,越靠近終端使用者的企業在產業鏈上擁有更大的發言權;三是資料將成為資產。 這三大趨勢都是圍繞資料展開的,泛互聯網化是收集資料的重要管道,沒有泛互聯網化的應用軟體,企業就難以獲得使用者的行為資料;行業垂直整合資料運用層面,通過搜集大量的使用者資料,更貼近使用者,更理解使用者,為其提供更適用的服務 ;資料成為資產更強調資料的戰略意義。

挑戰和機遇並存

在「大資料時代」,挑戰和機遇並存。 曾任雅虎中國總經理的謝文對記者表示,挑戰主要集中在3個方面:IT廠商的戰略決策能力、技術開發和資料處理能力以及組織和運營能力。

有專家表示,大資料並不意味著要顛覆或者替代原有的投資,通過平臺集成的策略,實現對原有資料平臺的擴展是大資料解決方案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 在資料存儲和性能優化方面,IT廠商能為企業提供多樣化的技術路徑,企業必須理解的是哪些技術能夠切實有效地説明自己降低成本、提高運行效率。

臺灣雲端運算聯盟技術專家委員會大資料專家委員陳育傑表示,企業在過去十幾年間所看到的資料本身是殘缺的。 在「大資料時代」,企業看資料的整個角度和思維脈絡都要發生根本的變化,如何更好地實現資料的視覺化是一個挑戰。 大資料帶來的第二個挑戰是,傳統的資料庫和資料倉儲在應對大資料這個議題時會面臨性價比的問題。 大量非結構化資料帶來的是資料量爆發式的增長,對存儲容量、傳輸速率、計算速度等要求更高,因此企業必須考慮更具性價比的計算和存儲方式。

機遇和挑戰是一個鏡子的兩面。 謝文表示,「大資料時代」的來臨也會為IT廠商帶來潛在的機會。 資料量的增加為IT廠商提供了精確把握使用者群體和個體網路行為模式的基礎,如果能夠充分利用,就可以探索個人化、個人化、精確化和智慧化地進行廣告推送和服務推廣服務, 創立比現有廣告和產品推廣形式性價比高數倍甚至數十倍的全新商業模式。 同時,IT廠商也可以通過對大資料的把握,尋找更多更好地增加使用者黏性、開發新產品和新服務、降低運營成本的方法和途徑。

ESG中國區總經理兼高級分析師王叢認為,大資料這一領域將會有一些新技術推出,在未來1-2年內,預計會不斷湧現能處理大型非結構化資料的技術,而這些新技術反過來也將推動IT廠商的發展。

雲計算浪裡淘沙

根據國際資料公司(IDC)2011年發佈的報告,全球資訊總量每過兩年就會增長1倍。 僅2011年,全球被創建和被覆制的資料總量為1.8ZB,相較2010年同期上漲超過1ZB,預計到2020年這一數值將增長到35ZB。

好耶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陳恂表示,要從海量資料中獲取洞察,常規技術已經難以應對P(1P=1024T)級的大規模資料運算,雲計算技術是惟一的選擇。

那麼,雲計算與大資料有什麼樣的關係? 謝文認為,雲計算是大資料時代的重要組成部分。 而有的評論則認為,本質上,雲計算與大資料的關係是靜與動的關係。 雲計算強調的是計算,是動的概念,而資料則是計算的物件,是靜的概念。 如果資料是財富,那麼大資料就是寶藏,雲計算就是挖掘和利用寶藏的利器。 沒有強大的計算能力,資料寶藏終究是鏡中花;沒有大資料的積澱,雲計算也只能是殺雞用的宰牛刀。

有分析認為,大規模資料的管理存在很高的複雜性,正因為如此,大資料分析通常在本機伺服器集群中進行,而雲計算的優勢在於盡可能有效地優化現有資源,如果部署得當,大資料和雲計算的結合絕對是強強聯手。

「中國的互聯網企業已經站在世界雲計算的浪尖上。 」懷進鵬進一步表示,在大資料的浪潮下,中國有機會引領雲計算產業的發展。

(責任編輯:蒙遺善)

聯繫我們

該頁面正文內容均來源於網絡整理,並不代表阿里雲官方的觀點,該頁面所提到的產品和服務也與阿里云無關,如果該頁面內容對您造成了困擾,歡迎寫郵件給我們,收到郵件我們將在5個工作日內處理。

如果您發現本社區中有涉嫌抄襲的內容,歡迎發送郵件至: info-contact@alibabacloud.com 進行舉報並提供相關證據,工作人員會在 5 個工作天內聯絡您,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

A Free Trial That Lets You Build Big!

Start building with 50+ products and up to 12 months usage for Elastic Compute Service

  • Sales Support

    1 on 1 presale consultation

  • After-Sales Support

    24/7 Technical Support 6 Free Tickets per Quarter Faster Response

  • Alibaba Cloud offers highly flexible support services tailored to meet your exact nee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