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雲計算和物聯網已經成為資訊技術領域最為熱門的話題之一。 日前,中國版權保護中心公佈了我國上半年軟體著作權登記量,其中,雲計算和物聯網類軟體登記量達到905件和380件,同比增長200.66%和119.65%。
兩類軟體登記量的迅速增長,引起業界關注。 中國版權保護中心軟件登記部主任李金蘭表示,登記量的增長反映出企業對此類軟體的需求量在不斷增加,市場前景日趨明朗。 但也有人表示擔憂,北京軟體行業協會研究發展部主任郝崢嶸直言,以兩類軟體登記量最高的北京地區為例,雖然上半年兩類軟體登記量達到262件和152件,但此類軟體產品登記量僅有7件和16件,轉化率不到1%, 相關企業應在這方面多下功夫。
雲計算軟體發展風起雲湧
雲計算,簡單來說就是利用互聯網的分佈性特點進行計算和存儲,這一技術的發展促進了相應市場份額的穩步增長。 據中國互聯網協會預計,2012年我國雲計算市場規模將超過600億元,「十二五」期間,產業鏈規模可達7500億元至1萬億元。
巨大的市場潛力刺激了IT企業進軍雲計算領域的野心。 2011年,阿裡巴巴投資1億元打造電子商務雲平臺,為國內各類電商提供服務;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下稱華為)將雲計算提升到公司戰略高度,單去年雲計算研發隊伍就達到6000人,占到華為研發人員的10%。
此外,也有一部分企業加強了此類軟體的創新開發和版權保護。 以中金資料系統有限公司(下稱中金資料)為例,截至目前,中金資料已研發雲計算類軟體24款,並且在中國版權保護中心進行了著作權登記。
「為激勵員工技術創新,保障雲計算技術發展,中金資料設立了激勵制度,對雲計算類軟體著作權申請者給予3000元的獎勵。 此外,加強了研發隊伍建設,研發團隊已經發展到100多人。 」據中金資料高級副總裁黎江介紹,中金資料雲計算類軟體的研發方向從早期的災備、業務等持續性管理領域擴展到雲平臺建設的各個領域,努力打造成為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國內頂尖雲計算運營服務商。
物聯網軟體方興未艾
物聯網是指把所有物品通過視頻識別等資訊傳感設備與互聯網連接起來,實現智慧化識別和管理。 資料顯示,我國物聯網類軟體發展正呈上升趨勢。 2009年,我國物聯網技術相關軟體全年登記量僅有2件,到2011年,登記量增至688件,比2010年增長409.62%,在我國各類軟體中增速最快。
物聯網軟體登記量激增的背後是相關企業對此類軟體重視程度的提高,以同方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同方股份)為例,自2001年成立之初,同方股份就重視物聯網類軟體的研發,截至目前,已研發物聯網類軟體80餘款,並進行了著作權登記。
「迄今為止,同方股份已研發了兩個平臺:技術支撐平臺——M2M平臺和核心平臺——資料資源管理與服務平臺。 M2M平臺能把不同通訊協定標準的各種資訊和資料整合在一起,資源管理與服務平臺可運用統一的指標體系對上傳的資料進行加工處理。 」同方股份物聯網應用產業部副總經理王恩勇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介紹。
據介紹,在這兩個平臺基礎上,同方股份研發了線上監視軟體、應急管理軟體、城市管理軟體等數款應用軟體。 「線上監視軟體主要針對城市水污染的檢測,在水源前端安裝感應器,資料傳到後臺可實現對水質污染的實施監控;應急管理軟體用於政府救援、消防等業務,可便於統一協調各方資源;城市管理軟體俗稱‘ 數位城管’,可對城市中的基礎設施進行實施監控。 」王恩勇表示。
產品轉化率有待提高
據中國版權保護中心發佈的資料顯示,在今年上半年物聯網類軟體登記量中,北京以152件高居全國首位,雲計算類軟體登記量達到了262件。 然而,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驕人的成績卻難掩軟體產品轉化率低的尷尬。 據北京軟體行業協會提供的資料顯示,今年1月至9月,北京地區物聯網類軟體產品登記量和雲計算類軟體產品登記量分別只有16件和7件,產品轉化率不到1%。
「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軟體轉化為產品的時間長,收益回報週期也長。 物聯網、雲計算類軟體轉化成產品需要公司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很多企業無法承受這一負擔。 」李金蘭表示。 而在王恩勇看來,很多軟體是按需定制的,軟體研發成功交給客戶後,開發商無法對其進行市場化。
如何解決上述尷尬? 又如何在促進軟體登記量高速增長的同時,提高產品轉化率? 李金蘭認為,企業要提高意識,加強技術創新、軟體發展投入和對軟體產品化的投入。 王恩勇則希望行業主管部門能結合軟體特點,細化申報條件,讓企業瞭解產品申報流程的關鍵點。 相關行業協會應適時出臺相應的優惠政策,鼓勵企業把軟體轉化為產品。
(責任編輯:蒙遺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