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業內人士來說,即使所有人都知道雲計算的好處,也不見得有多少人能真真切切地將它落到實處。 表面轟轟烈烈的雲計算產業建設,到如今看來也不過是為多搞一些機房拉資金的噱頭。 落到實處的雲計算就只是鋪寬頻、上機器? 前車之鑒是,電信運營商們投入大筆資金砸向3G,等到管道鋪好才最終發現自己更像是在為互聯網公司們做嫁裳。
硬體投資是必須的也是賺錢的,但它只是行業生態系統中最低端的部分。 這種技術門檻極低的基礎建設就不要再拉上雲計算的幌子了。
雲計算的真正精彩在於軟體行業。 雖然以「互聯網即雲計算」的角度來講,所有互聯網公司都與雲計算相關,但卻並非所有的互聯網公司都在真實地參與雲計算的發展進程。 不是不想參與,是不知如何參與。
應該怎樣將雲計算落到實處? 緊緊把握「個人電腦向互聯網遷移」這一本質正是關鍵。 遵循這一思路,網路作業系統,或者說online windows,也許正是雲計算領域的頭等發展大事。 如果做不了OS,那麼退而求其次,發展雲時代的應用軟體,或者說互聯網服務,也是正解。
先來看作業系統。 網路作業系統將是什麼樣的? 有人認為瀏覽器即使未來雲時代的作業系統。 不對! 請記住,雲時代的特點是「一切皆在雲中」。 因此,瀏覽器這種本地軟體註定了它與雲無緣。 在它身上下功夫,勢必走當地語系化的老路,離雲越來越遠。 歸根結底,瀏覽器只是一個用戶端,一個雲的終端顯示驅動,不可能成為網路作業系統。 瀏覽器在當下仍是各大公司們搶得死去活來的網路入口,但那只是雲中的世界還不夠成熟時的假像。 隨著更多個人電腦功能遷移至雲中,瀏覽器將最終成為一個不需要附加功能的軀殼,使用哪種瀏覽器接入雲中將變得不再重要。
也有一些聰明的公司看懂了雲的未來。 就國內而言,騰訊在這方面的動作可謂領先一步。 打開web2.qq.com,呈現在眼前的與其說是網頁,不如說是線上的windows桌面。 這種資料、軟體、操作皆在雲中的網路桌面,正是網路作業系統的雛形。 隨著越來越豐富的協力廠商應用被加入其中,企鵝帝國的野心也昭然若揭。
辛運的是,雲計算並非複製一個online windows那麼簡單。 這才使雲計算不至於被大公司們壟斷,從而給我們留下了參與的機會。 問題在於,即使騰訊們把頁面做得再像Windows,互聯網的生態也不會遭到個人電腦時代的壟斷之災。 門戶主頁、電子郵箱還是可以照常打開,絲毫不受所謂網路作業系統的約束。 要知道,在個人電腦時代,任何軟體沒有Windows都是不可能存在的。 這種截然不同的本質區別表明:看起來很像Windows的網路桌面只是一個桌面。 你甚至可以將它理解為網路硬碟。 無論如何,它絕對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作業系統。
儘管如此,網路桌面仍然是雲時代生態系統中最接近作業系統的一環。 只是,當年Windows的榮光再也無法複製,絕對壟斷的可能也將連同這種並不光彩的榮耀一同褪去。 某個優秀的網路桌面(比如Facebook)可能長期被大多數人設為主頁,但這並不妨礙長尾使用者群中的少數人按照自己的偏好選擇其它網路桌面。 不同公司的網路桌面產品將共存于雲中,而所有互聯網服務都可以很好地在它們中運行,不受相容性的困擾。 因為,雲時代的決定性標準不是由某一家制定,而是植根于已經深入人心的公共網路通訊協定。
換句話說,雲時代將不再存在真正意義上的作業系統。 網路桌面與其說是作業系統,不如說是另一種雲中的應用軟體。 也可以認為,雲時代的作業系統,由互聯網中的所有服務共同組成。
因此,落實雲時代的關鍵,最終歸結為開發互聯網服務。 但是,互聯網服務並不等於傳統的互聯網網站。 最大區別,在於互聯網服務于使用者及其它服務交互的軟體特性,而傳統網站只是一段段靜止的文字和圖片,只相當於個人電腦中的一個個資料檔案。
這就是為什麼互聯網中為數眾多的網站中,只有少數算是真正參與到了雲計算的進程之中。 即使是Web2.0的興起讓許多網站開始重視與使用者的互動,也很少有網站能夠像Windows時代的軟體一樣,與外部資料一起與系統共生。 換到互聯網語境之中,這也可以理解為網站的開放性。 在這方面,不僅需要膽略,更需要想像力。 Facebook與Myspace的不同,正是因為前者將自己的社交資源向外界開放,才獲得了決定性的質的飛躍。
簡而言之,喧囂的雲計算其實很簡單。 無需長篇累牘的論文,無需盲目的政府投資。 未來和機遇在於互聯網服務的創新和細化。 中小互聯網內容提供者將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平臺和系統將不再重要,絕對性的壟斷將分流到一些優秀的互聯網服務之中。 隨著雲計算的深入,優秀的互聯網服務將越來越多,資訊世界的秩序則將最終趨於平等和自由。
(責任編輯: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