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計算被視為繼大型電腦、個人電腦、互聯網之後的第4次IT產業革命,順應了當前全球範圍內整合計算資源和服務能力的要求,滿足了海量資料高速處理的需求,成為引領當今世界資訊技術變革的主力軍。 正是因為雲計算擁有如此強大的應用前景,它理所當然的被各國軍隊所重視。 請看科技日報特約專稿——
要說當今最火的IT名詞,非「雲計算」莫屬。 簡單說,雲計算就是把計算能力當成商品通過互聯網進行流通,使用者只需要擁有能上網並安裝了瀏覽器的簡易終端設備,就可以像使用自來水一樣打開開關便能使用計算資源。 由於雲計算是通過虛擬化方式共用服務資源的計算模式,這種服務就像一種看不見的資源池,所以稱之為「雲」。
作為高科技密集的軍事領域,雲計算的軍事應用已經躍入軍事專家們的眼簾,在多個領域開始佈局。 特別是在後勤領域,由於傳統的終端計算和存儲能力非常有限,這使雲計算技術能夠滿足軍隊後勤資訊系統建設需要,積極發展一個有利於資訊快速流動和高效利用,具有較強相容性的現代後勤指揮控制資訊系統。
雲計算的廣泛應用
2006年8月9日,雲計算(cloud computing)由Google首席執行官埃裡克·施密特在搜尋引擎大會上首次提出,並立即引起世界的密切關注。 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紛紛投鉅資推進本國的雲計算戰略,集中科研力量進行技術攻關,力求佔領未來資訊領域的制高點。 世界IT巨頭微軟、Google、IBM等也致力於研發和提供雲計算服務。 Google搜尋引擎已建立在分佈200多個地點、超過100萬台伺服器的支撐之上,是當今世界最大的雲計算消費者;IBM在10個國家投資3億美元建立了13個雲計算中心,為客戶推出了即買即用的「藍雲」計算平臺。 由於雲計算的巨大潛力,美國在實際控制著全球互聯網的基礎上,精心部署雲計算全球戰略,以便牢牢掌握對全球資訊的絕對控制權。 同時,雲計算還是美國提高資訊實力的關鍵戰略,將其作為奪取和保持21世紀世界競爭優勢的重要方式,試圖通過新一輪資訊技術革命助其早日擺脫金融危機的困擾。
我國政府視雲計算技術為未來高技術服務業的主角,大力促進雲計算的研發與應用,並已取得了積極的進展。 2008年5月,IBM在無錫太湖新城科教產業園建成了全球第一個雲計算中心。 工信部、國家發改委還于2010年10月聯合要求加強我國雲計算創新發展的頂層設計和科學佈局,並確定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無錫等5個城市開展雲計算服務創新發展的試點工作。
先進的科學技術最新應用於軍事領域,是世界各國的通用之道,但由於雲計算誕生的時間不長,在軍事領域的應用還處於起步階段。
據瞭解,美國最先將雲計算技術運用到軍隊,不斷在軍事領域部署雲計算架構。 美國國防資訊系統局首席資訊官蓋林提出:「雲計算是國防部的驅動力,必須在雲計算上有所作為。 」
2008年,美國國防部與惠普公司合作建立了雲計算基礎設施,並在陸軍體驗中心專案和空軍的人力資源管理專案等營業單位進行雲計算的應用研究。 2010年2月,美國空軍與IBM公司簽訂合同,為其部隊建立一個能夠安全地支援國防和情報網絡的雲計算系統,目的是更加有效地保護軍方的網路安全。 美國國防資訊局還制訂了一系列雲計算解決方案,建立雲計算策略,構建快速存取計算環境,以便讓軍事人員通過雲計算模式在任意時刻配置和使用國防資訊局網路上的資源。 目前,發達國家的軍隊都對雲計算給予越來越多的重視,依託雲計算技術進行後勤保障活動,必將對後勤建設與發展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後勤保障能力的倍增器
隨著以資訊技術為主要特徵的世界新軍事變革深入推進,現代戰爭的形態正由機械化向資訊化快速轉變,作戰形式不再是從前沿到縱深逐線突破、逐步推進,而是超越時空,直接攻擊縱深目標,以求速戰速決。 這種以快制勝的作戰方式,使後勤領導機構對後勤補給物資的數量和品種、時間和地點等要素無法進行準確預測。 這就需要建立一個覆蓋後勤全部範圍、貫穿整個保障過程和各個保障環節的後勤資訊系統,將所有後勤機構、保障任務和保障職能有機聯接起來,使後勤系統的各個部分全部綜合集成,促進整個後勤系統最緊密的聯合和最大程度的協調一致。 以便能將海量資訊進行高效處理,有效擺脫保障需求和保障資源的「迷霧」,精准測算作戰部隊需要什麼、需要多少、何時需要,這樣才能為實現高效的後勤指揮決策與保障提供支援。
為了實現後勤資訊的互聯互通,促進後勤資訊系統的整體集成,發揮系統的綜合優勢,美軍「聚焦後勤」理論的第一條原則就是「資訊融合」,強調通過資訊技術的綜合運用,實現後勤全部資源的即時可見,以便有效的進行調遣和利用。
美軍的國防後勤局與運輸司令部曾聯合推行「資產可見度融合專案」,把國防後勤局綜合資料環境中的基礎設施和以勤務為中心的體系結構,同支援美軍運輸司令部「全球運輸網」的相關系統融合集成為一個統一的共用平臺, 供相關部門進行通用資料和資產可見資訊存取處理。 一方面,實現對所有保障資源、保障需求的動態可視,為組織適時、適地、適量的精確保障奠定基礎。 另一方面,可以整合利用諸軍兵種和社會各方面的保障力量,通過對各個保障要素、保障單元、保障體系的綜合集成,實現對所有保障活動的有效控制。
我們知道,傳統的終端計算和存儲能力非常有限,使用雲計算技術則能建立一個具有較強相容性的現代後勤指揮控制資訊系統。 這個後勤資訊系統,以雲計算平臺為「大腦」,通過網路「神經」的傳輸,實現大規模伺服器群的動態配置和擴展,按需提供所需的資料處理和存儲服務,實現各類資訊的快速計算、綜合分析和有機融合,從而準確、 即時地向各級指揮人員提供後勤指揮決策與保障所需的各類資訊,實現資訊化戰爭後勤保障能力的跨越式提高。
後勤資訊資料的安全衛士
資訊化戰爭使部隊面臨越來越多的戰場電磁攻擊,後勤指揮系統一旦遭敵破壞和襲擊,就會造成系統失靈、指揮中斷,導致後勤保障力量失控。 隨著電腦病毒武器、電磁脈衝武器、駭客武器等新型武器的研發和使用,後勤系統的各種軟硬電子設備將隨時面臨敵電子戰、資訊戰的襲擾破壞。 2010年,「震網」病毒的隱形巨手摧毀了伊朗核資訊系統,舉世震驚,也引發了各國軍隊對資訊安全的高度關注。 雲計算作為依託互聯網傳輸資訊的先進技術,雖然不可能保證絕對安全,但相對於現有網路方式和計算平臺,可使後勤資訊的安全係數得到較大提高。
雲計算可以防止資料丟失。 軍隊後勤採用雲計算後,可利用雲存儲服務為重要資料提供安全防護,各類使用者都可以隨時隨地憑藉口令方便地存取自己的重要資料,這樣就能從根本上避免因個人存放裝置損壞導致資料丟失的風險。 同時,資料的集中存儲更容易實現安全監控和管理,也可以杜絕各類涉密載體的交替互用,內部資訊安全可以得到很好的保證。
雲計算可以避免病毒感染。 雲計算技術可以在雲計算過程中安裝多個感應器、監視器和其他檢測設備,通過對成千上萬個數據流進行即時分析,自動檢測並防禦惡意攻擊和系統故障,有效杜絕被病毒感染而造成的資料損壞。
雲計算便於進行專業保護。 雲計算中心可以依託軍事後勤的專業人員,為部隊使用者提供強大計算力支撐和資料服務,使使用者資料的安全得到保證。 通過將使用者的資料資訊存儲在雲計算存儲中心,利用存儲管理機制對資料進行統一管理,對存儲資源進行合理分配,達到硬體負載均衡、應用環境友好簡便和資料安全完整的目的,提高後勤資訊資源存儲的安全性和傳輸的可靠性。
後勤建設成本的壓縮機
隨著工業化進程的不斷加快,資源供需矛盾成為西方發達國家面臨的普遍難題,透視近期的幾場戰爭,爭奪和控制能源幾乎成為戰爭的主要誘發原因。 因此,保護能源安全、拓寬能源管道成為各國軍隊的新使命,節約能源、降低能耗成為後勤建設的新任務。
發達國家軍隊的後勤圍繞節約能源問題,採取了許多措施。 如美陸軍設定目標,在5年內將所有設施的白熾燈更換為節能燈,並考慮讓水的浪費「基本為零」。 將雲計算應用到軍事後勤領域後,可以實現各類後勤資訊系統和資訊資源的充分利用,提高資訊資源的利用率,避免後勤系統重複建設、資訊資源利用率不高的問題,有效降低後勤資訊系統的建設成本。
首先,由於雲計算技術對終端設備的計算能力和硬體設定要求很低,一般操作只需要通過瀏覽器就能完成,因此不必配置高性能的終端電腦設備,而且硬體設備更新換代的任務也可以由雲計算中心來處理,這樣就可以有效降低使用者的硬體購置成本。 其次,雲計算可以通過提供統一的雲端服務,促進後勤相關技術標準、技術體制的統一,力求軟體通用、資料共用和系統合成,實現各類後勤資訊系統和資訊資源的高效利用,提升軟體的開發效率和系統整體性,提高後勤資訊系統的品質和效益, 降低資訊系統的軟體發展成本。 再次,雲計算通過網路以對外服務的形式提供資源,而且能夠動態擴展,這樣就可以通過後台的集中管理,實現對資源的按需調度使用,減少日常工作中的能源能耗,有效降低資訊技術使用過程中的系統運行成本。 (解躍華 作者單位:解放軍後勤學院)
(責任編輯:蒙遺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