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是石勘院期待的雲計算中心「落地」關鍵年。 日前,中國石化首個勘探開發雲計算中心正式在該院運行。 院長金之鈞說:「油氣勘探開發雲的建成,提高了勘探開發工作效率,增強了核心競爭力,在中國石化油氣資訊化建設中具有里程碑意義。 」
該院根據海內外勘探開發業務對規模化、精細化、協同化的發展需求,按照「集中集成、創新提升、共用服務、協同智慧」的資訊化工作方針,大力開展高性能計算資源虛擬化、規模可變、動態分配和平行計算等技術攻關,建成了勘探開發雲, 在實際應用中大幅縮短了地震資料處理、並行反演和超大規模油藏數值類比等生產專案週期。
據該院總工程師計秉玉介紹,目前雲中心的計算總能力達800多萬億次,存儲資源池總容量達2PB,在「雲」上發佈了覆蓋盆地評價、區帶評價、圈閉評價、油藏評價、開發設計、產能建設到生產優化全過程研究的主流專業軟體。
據瞭解,雲計算中心研發了一套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勘探開發雲計算管理系統平臺,實現了對中心各類資源的集中管理與應用。 平臺主要包括軟硬體資源庫、軟體許可證浮動管理、資源動態監控與告警、場地設施與環境管理。
雲計算正在悄然改變著該院的科研生產方式,甚至在該院「十二五」經濟發展中,雲計算將成為全新的推動引擎。
借助雲管理平臺,部分科研人員率先享受到了「雲計算」帶來的更安全可靠、快速便捷、超大資訊量及資源分享的便利。
利用雲中心資源進行專案研究。 科研人員從以往繁雜的軟硬體環境配置中解脫出來,更高效地投入到核心技術研發中,雲計算推動了核心技術研發,核心技術研發促進了雲計算的應用;而且,專案組全體人員都參與到進度管理中來,增強了專案進度的控制能力。
站在新起點,金之鈞說,「加強資訊化技術的應用,是實現油氣高效勘探開發的有效途徑,按照‘支撐當前、引領未來’的工作定位,進一步強化雲中心應用,真正為科研生產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同時要繼續加強資源池建設、 服務虛擬化成本計量系統研發和綠色能耗技術應用等工作,為中國石化的‘大雲’建設探索出一條新路子。 」
(責任編輯:fuming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