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計算實現資源靈活整合與配置
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大型資料中心資源過剩,許多資源不能夠得到有效利用,在這種情況下,雲計算對資源靈活地整合和動態地配置,無疑給企業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法。
問題 PROBLEM
2011年,著名諮詢調研公司Gartner把雲計算列為其10大戰略技術之首,中國許多企業宣佈了各自的雲計算戰略,開始了漫漫雲路。
在這樣「風起雲湧」的環境下,企業面臨的到底是怎麼樣的IT現狀? 有哪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現在許多國有大中型企業都面臨IT資源過剩的問題。 」上海申虹投資發展有限公司首席資訊官吳振亞說道,「我們國家現在投資的一些大型專案比如說高鐵、港口,往往資料中心做得很大。 但是最終資料中心建設完成之後,其資源利用率卻不是很高。 」
而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就是現在做系統的初期,企業無法準確知道系統實施以後到底要處理多少資料量,只是進行一個預測,而在後期業務需要的資源情況往往跟預測相差很大。
傳統資料中心在建設方式上也存在很多不合理性,企業新上一個專案,必然要配套一套系統,然後新建一個後臺甚至資料中心。 而新的資料中心建設以及運維的成本之大,往往讓企業背上沉重的包袱,而且其資料管理和交互的難度也對企業造成了負擔。
另外在對資料中心升級改造的時候,一些伺服器裡面的應用會受到限制,系統對資源進行遷移也會面臨諸多問題。
企業臨時的市場活動,需要IT資源快速配置和回應,並且能夠滿足未知的業務彈性需求。 這一切對傳統的資料中心來說,都是在企業業務越來越依賴IT的背景下,IT不得不面臨的問題。
這些都對企業現有IT資源的配置提出了挑戰,如何能夠靈活有效地對資源進行整合和配置,成為CIO面臨的日益嚴重的問題。
詢問企業CIO:
是否面臨企業資源過剩的問題?
詢問企業CFO:
資料中心的投資是否逐年增大?
方法 SOLUTION
「去年我們國藥集團基於雲計算理念做了資料中心虛擬化的平臺,從而有效滿足了我們全國2000多家門店的建設。 」中國國藥集團資訊化專家小組組長雷萬雲說道。 傳統的醫藥銷售系統有零售系統、前端POS系統、物流系統、財務系統、BI系統等,國藥集團對這五套系統進行了整合,統一了虛擬化的平臺、虛擬存儲,最後整合成為統一的客戶服務系統,從而節約了大量的IT投入成本。
「其實雲計算的本質就是依賴于網路把企業現有資源給整合起來。 」吳振亞說道,「我們現在利用雲計算,就能夠對現有資源進行改造,進行技術上的調整。 這種資源的有效配置不僅僅是對企業自身IT建設產生巨大作用,同時對企業並購重組也有重要意義。 」
隨著中國市場逐漸規範和國家一系列法規的影響,中國企業逐漸開始進行大規模的兼併和重組。 在這種整合的背後,資料中心的整合往往是整個環節的重點和難點。 在傳統企業的IT整合過程中,企業的靈活性非常之低。 比如,上海的一家公司收購了杭州的一家公司,如果要實現資產管理的話,按照傳統思路,上海需要在杭州重新部署一個資料中心,然後把杭州當地的生產和經營資料傳輸到上海。
「這樣做費時費力,成本也非常大,以後統一資料管理和交互都會出現一些問題。 如果用雲的思路就要好很多。 」吳振亞解釋道。 按照雲的理念,企業只需要用原來在上海的資料中心,而在杭州部署前端設備,上海的資料中心通過網路對杭州進行統一管理,這樣前端的設備就非常簡單了,對於運維的要求和IT人員的要求都要低很多。 「當然,這對網路的要求會更高。 我甚至認為雲計算的提出最主要的就是依賴于網路技術的進步,其核心就是通過網路實現對資源的整合。 」吳振亞說道。
上海申虹投資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申虹投資)現在正由虹橋樞紐的建設轉向虹橋商務區的建設。 其公司也正在處於轉型的過程中,逐漸開始向地產、新能源等行業擴張。 由於業務的拓展,IT需要進行配套建設,按照以前的做法,新成立一家公司,就必須要做自己的一套系統,建立自己的一個資料中心。 而現在申虹投資的做法就是建設一個總的資料中心,這個總的資料中心對每一個公司或者每一塊業務統一分配IT資源。 前端只部署簡單設備,最終資料彙集到總的資料中心。 「這可以大大節省投資。 現在新建的專案,慢慢都會採用這種方式。 」吳振亞說道。
而這樣對資源進行統一整合的好處也是顯而易見的。 它提高了企業對整個資料中心的管理能力,同時對業務進行支撐的可用性也大大提高了。 「雲計算架構帶來的好處就是靈活的擴充性,你的系統資源和需求的部署,其部署是隨著需求來進行的。 雲計算的基礎本身就是虛擬化,能夠把單個的物理資源整合起來劃分給更多的應用。 」海富通基金IT部經理高青說道。
「許多企業對於資源靈活性、系統的穩定性要求非常高,雲計算這種高效靈活分配資源的方式就非常有效。 」高青列舉了這樣一個故事,去年最火的電影恐怕非《阿凡達》莫屬了,它的大量特效需要很多計算資源,但是這種需求不是週期性的,它可能就是某一時段需要這麼多的計算資源,時間可能就是幾個月或者幾年,這段時間之後,這些資源就用不了了。 如果使用雲計算,其動態調整的優勢就能夠充分體現了。 金融行業也有這種情況,比如行業好的時候,需要的資源就要多一些。
不僅在資源配置的靈活度上,其在IT回應的速度上,也體現出明顯的優勢。 在傳統企業中,市場部門做市場活動需要IT支撐,首先其會對活動需要的IT資源比如伺服器、記憶體、硬碟等進行預估,然後花時間進行設備的購買,還要配合不同的網路、不同的伺服器標準,這個時間平均下來需要兩到3個月。 如果之前預估的IT資源不准確的話,就會影響到業務的穩定運行。 但是在雲架構下面,IT人員就可以很快地按照業務需求分配伺服器資源。 這樣企業就能夠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對業務環境進行快速地回應,
最後,雲計算高效的資源整合也能夠直接為企業帶來成本優勢。 傳統資料中心的建設,比如機房、散熱設備、供電設備等占企業IT預算非常高的比重。 而現在IT設備的淘汰率比較高,更新週期縮短,因此後期的運維費用也在持續增高。 利用雲計算的理念來做,投資就會相對減少很多。 不用多占建築資源,設備更新相對節省,人員的配置也將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