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Google公司提出了雲計算概念,經過幾年的成長和歷練,雲計算已成IT界的一大熱點。 其在全球大行其道,各大電信運營商、電信設備商、互聯網服務商、軟體發展商等都紛紛著手研發或陸續推出基於雲計算技術的產品及服務。
2011年,對於雲計算產業來說,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也是雲計算技術更加成熟的一年。 雲計算在中國已不再是行業的內部概念,而是已經「落地開花」,漸漸走進了我們的工作和生活。
雲計算新應用頻現
雲計算,即在互聯網新時代,把所有PC等終端設備裡的資料和運算能力都存儲到「雲」裡,是新型的資料中心。 作為一種技術趨勢,雲計算橫跨IT、互聯網等領域,打通了整個產業鏈,提供了一種全新的資訊生產、消費和服務方式。 隨著雲計算的升溫,2011年國內各個行業都在力爭抓住雲機遇。
國內三大電信運營商憑雄厚的技術和資金實力,推動著雲計算的發展。 最先發力的要數中國電信,2011年8月,中國電信對外發佈天翼雲計算戰略、品牌及解決方案,成國內對外發佈雲計算戰略及解決方案的第一家電信運營商。 同年12月初,中國電信宣佈投資120億大興土木建設雲計算園區,分兩期建設集雲計算中心等為一體的「中國電信雲計算資訊園」基地。 2011年10月,中國移動通信研究院院長黃曉慶稱自有「大雲」1.5版已完成開發,其包括海量資料管理和分析等5大產品領域。 中國聯通方面,2011年10月,中國聯通投資40億元開工建設18萬台伺服器的西部資料中心,將提供雲計算服務。
IT廠商也紛紛進入雲計算陣營。 華為繼「雲帆計畫2011」之後,2011年11月初,又發佈了「雲帆計畫2012」,並首次明確了華為雲計算三大戰略:大平臺、促進業務和應用的雲化、開放共贏。 華為在電信、政府、醫療等多個行業已實現雲計算解決方案的規模應用。 中興通訊也盯上了雲技術,牽頭髮起了雲計算的非正式興趣組,成首家在IETF標準組織成立雲計算標準工作組的廠商。 另外,互聯網巨頭百度、阿裡巴巴、騰訊等企業都在奮力追逐雲計算......
雲計算將迎來蓬勃發展
微軟首席運營官凱文·特納宣稱,「雲技術」的出現,使全球迎來第三次IT浪潮。 雲計算技術作為新一代科技資訊技術的變革力量,已成國內外軟體和資訊行業普遍關注的焦點技術之一。
雲計算的理念是使使用者能像用電、水一樣使用IT服務,降低企業使用者和公眾使用者使用IT服務的門檻。 雲計算將轉變IT服務的商業模式,並開拓出廣大的市場空間。 賽迪顧問之前發佈的《中國雲計算產業發展白皮書》顯示,到2012年,中國雲計算市場規模將達606.78億元。 十二五期間,我國雲計算產業鏈規模可達7500億至1萬億人民幣。
目前,無論是微軟、谷歌還是華為、百度,國內外都在談論雲計算,都在嚮往著它將帶來的美好市場前景。 據Gartner2009—2011年全球十大戰略技術分析報告,到2012年全球跨國企業中80%會通過不同方式使用雲計算服務,20%的企業將不再擁有任何IT硬體資產。
經過2011年的快速發展,2012年將會有更多更好的雲計算應用服務于社會的各個方面和行業。 賽迪顧問副總裁孫會峰近日表示,「我國雲計算的發展可以分為三個階段,首先是從2008年到2010年,這個階段屬於培育期,2011年-2015年屬於成長期,2016年以後則是成熟期。 雲計算作為中國轉型升級的新引擎,預計3-5年之內將進入爆發期。 」未來幾年,國內雲計算應用將出現井噴態勢。
要理性發展雲計算
目前雲計算概念方興未艾,戰場上卻早已硝煙彌漫。 國外有Google、亞馬遜等資訊巨頭,國內有華為、中興、百度等。 各方都試圖在雲計算技術帶來的新市場中搶佔先機。
對雲計算的熱情,不只是企業,政府也是豪情萬丈。 在我國,2010年10月,工信部與發改委聯合印發了《關於做好雲計算服務創新發展試點示範工作的通知》,將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無錫五個城市作為先行試點示範城市。 時隔一年,國家發改委牽頭,聯合工信部、財政部等三部委撥出15億元人民幣,作為國家戰略新興產業雲計算示範工程專項資金,重點推動國內雲計算產業發展、扶持雲計算領軍企業。 阿裡巴巴、騰訊、華東電腦等在內的多家企業入圍。
目前,北京有「祥雲計畫」、上海有「雲海計畫」、廣州有「天雲計畫」、重慶有「雲端計畫」、寧波有「星雲計畫」...... 我國的許多省區已是「雲兒朵朵開」。
但是,在大家都興致勃勃地投資談發展時,其中的隱憂也逐漸凸顯,雲計算的發展需要理性支撐。 據瞭解,工信部電信經濟專家委員會名譽理事長、原資訊產業部部長吳基傳指出,現在不少地方連雲計算的概念、作用都沒搞清楚,就匆忙圈雲基地是浪費,首先要對下一代互聯網、物聯網、雲計算這些概念有比較準確的認識。
首先,與雲計算技術發展比較先進的國家相比,我國存在重建設、輕應用的特點,所以,也許我國應該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雲計算的應用、創新等方面,大力支援雲計算企業發展,避免重複建設和資源浪費。 其次,雲計算標準不統一已成發展瓶頸。 目前,我國政府、電信運營商、大型企業等都在積極推進雲計算的發展,但卻沒有一個頂層設計的標準,建設仍各自為政,這就導致產生難以發揮協同優勢等問題,不符合雲計算最大限度共用資源、彈性使用的特徵。 因此,我國的一個當務之急是研究其共性的問題並歸納提升為標準,確保雲服務的品質,只有這樣才有助於雲計算產業健康、規模化的發展。
2011年,國內雲計算取得了長足的發展漸成氣候,未來將逐漸迎來蓬勃大發展。 雲計算作為資訊技術的重要變革,其為資訊產業鏈各方帶來更多的發展機會的同時,也帶來了挑戰。 我們唯有認清形勢、理性行動,積極創新,致力於新的應用,才能真正發揮潛力來造福社會。
(責任編輯: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