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多名員工的說法,陳世卿的公司遭遇物業封門的困境,多少與在超級雲計算方面投入鉅資,致資金周轉不靈有關。 那麼,目前我國的雲計算領域發展現狀如何? 如何處理好前期投資和未來發展的關係與風險? 帶著這些問題,《中國科學報》記者採訪了北京北龍超級雲計算有限責任公司首席技術官陳健。
雲計算前期投資高
《中國科學報》:目前國內雲計算的發展趨勢怎樣? 投資是以企業為主,還是以政府部門為主?
陳健:應該說,整個行業都比較熱。 現在很多大型公司都轉向雲計算,當然地方政府也比較感興趣,很多地方都在創建智慧城市、雲計算中心。 當然,國家對於這個領域的投資也比較多。
《中國科學報》:超級雲計算對於公司的前期投資要求怎樣? 目前從事超級雲計算的知名機構有哪些?
陳健:超級雲計算需要的前期投資確實很高,主要是一些硬體設備價格高昂。 前期硬體設備至少需要百萬元以上。 當然,現在電腦的計算能力普遍提高,有些運算以前要用超級電腦,但是現在用一些普通的電腦聯網也可以。 社會需求在不斷發展提高,未來所需的電腦運算量會越來越大,高端的計算任務還是需要超級電腦來解決。
目前主要的機構有國家的超級電腦中心、國家網格中心,還有十幾個高校聯合組建的超級雲計算的相關機構。 雲計算引入高性能計算之後,確實降低了客戶使用雲計算的成本。
北龍主營的是雲計算領域中的超級雲計算,也就是高性能雲計算,是國內專業的超級雲計算服務提供者。 主要業務是面向眾多科研教育及企業需求,提供專業的超級雲計算服務。 同時,我們正在建設一個國內超級雲計算平臺,將提供簡便易用的超級雲計算WEB化服務。
《中國科學報》:目前超級雲計算是不是主要用於比較高端的領域?
陳健:有,但是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少。 有些大型企業,比如核工業,就會自己購買超級電腦進行操作。 但是一些中小企業就不會,現在雲計算的趨勢是將這些企業的需求集合起來,由專門的超級雲計算服務企業往外出租這些服務。 有些企業,比方說汽車企業要做新車上市的碰撞實驗,他需要在短短幾個月內做完,但要臨時購置超級電腦肯定來不及,人手也不夠,這時就需要採購超級雲計算服務。
《中國科學報》:怎麼看待未來雲計算的發展趨勢?
陳健:實際上,雲計算有一個很好的思路,就是讓IT製造商、服務商把設備和有關企業整體包裝起來,使用者看到的只是最後提供的服務。 這也是一個方向,只需要讓使用者體會到服務的方便,其他都不用管。 就如同用電一樣,觸手即得,而不用關注電能如何產生、來自何方。
創業須量力而行
《中國科學報》:怎麼看待一些科學家或個人創辦雲計算公司失敗的例子?
陳健:我覺得這很正常。 有多少錢,做多大事。 很多經濟行動有一定的資金要求。 尤其是超級雲計算領域,隨便投入都需要幾千萬元,如果資本有限,你的資金在短時間內很快就會消耗完,難免創業失敗。
而且研究所和公司是完全不同的實體,成立公司的目標是要盈利,公司的存在是要依靠現金流來支撐的,但在市場孕育和推廣階段,現金流一般都是負的,這需要強大的資金支援,支援公司堅持到產生正現金流的時候。 北龍超雲公司這種產學研結合、事業投入、企業專業化運營的新模式,既可以降低企業前期運營時的巨大風險,也可以避免政府事業單位的盲目投資。
另外,雲計算是一個很大的領域,可以創業的地方很多,如果資金很足可以直接做資料搭建平臺;但是如果資金不夠,可以從事超級雲計算領域內某個特定的專業雲計算服務,同樣也可以獲得成功。
(責任編輯:蒙遺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