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計算吸引了大量資金和資源投入,一批雲計算專案如雨後春筍般湧現,也造成了許多重複建設和資源浪費。 要加強雲計算的頂層設計和長遠規劃,合理安排雲計算的功能和區域佈局,抓緊制定雲計算產業標準,實現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雲計算正在我國遍地開花,並由概念變為現實。 作為「十二五」規劃綱要中新一代資訊技術產業的發展重點,隨著政府以及企業的積極推動,我國雲計算產業生態鏈的構建正在加速,示範工作有序推進,雲計算投資普遍加大,一批雲計算中心逐步建立起來,雲計算解決方案在政府、產業、 個人領域的應用顯示出初步成效。
雲計算顯示出的火熱態勢,吸引了大量的資金和資源投入,從政府到企業,雲計算戰略和專案如雨後春筍般湧現。 但在投資熱的背後,我們需要冷靜思考雲計算產業會不會產生重複建設,能不能實現合理佈局。
雲計算的最大優勢之一,就是資源和應用的集中部署與分散使用,從而實現低成本的資訊服務。 而過於分散的雲計算建設,不僅會造成投入的浪費,在雲計算缺乏統一標準和規範介面的情況下,還會在各個雲計算中心間形成新的資訊孤島。 各類資源無法實現高度共用,必然與低成本的發展方向背道而馳。
因此,要加強雲計算的頂層設計和長遠規劃,合理安排雲計算的功能和區域佈局,加大對雲計算產業的籌畫和扶持,抓緊制定雲計算產業標準,促進雲計算安全水準提升,實現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雲計算不是圈地運動,有關地方和企業,也應該根據自身需要,切忌跟風和一擁而上。
雲計算的發展還應當在合理規劃和開展基礎建設的同時逐步向深化應用方面轉變。 隨著雲計算走向深入,「智慧城市」、「雲城市」、「虛擬化」、「公共雲」、「私有雲」、「雲存儲」等各種雲計算相關概念被提出來,但這些概念更多的還是偏向基礎架構方向。
雲計算的發展,歸根結底要落地,產生實際的應用價值,並形成合適的業態和發展模式,否則就只能是空中樓閣,難以實現長遠發展。 比如,在政府領域,雲計算可以為社會管理方式創新提供堅實基礎;在行業領域,雲計算可以為物流、教育、公共衛生、交通等行業提供完整的解決方案,推動公司資訊資源整合,降低資訊服務成本,提高效率;在個人領域, 雲計算能轉變個人及家庭數位化生活消費方式,通過網路與智慧手機、平板電腦、智慧電視等終端產品相結合,將支撐巨大的個人雲計算應用市場。
(責任編輯:蒙遺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