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計算在矽谷 靜悄悄地日新月異

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關鍵字 雲計算 資料中心 悄悄

雲計算在矽谷不像是一場革命,而只是一種選擇,在很多時候,這也是不得不做的選擇;沒那麼轟轟烈烈,而是靜悄悄地日新月異。

8月的某天傍晚,矽谷的心臟地帶。 加州山景城的NASA(美國航空航天局)研究園區內,大約30名有著典型「書呆子」(Nerd)氣質、程式師模樣的人擠進了23號樓裡一間很偏僻的小屋。 小屋隔壁的長桌上,擺著幾張碩大的披薩、幾瓶果汁和一大碗草莓,時不時有人走過來各取所需。 這座不起眼的小樓正是卡內基梅隆大學矽谷分校的所在地。

屋裡多是穿著T恤、牛仔褲的青年男人,彼此間並不認識,場面顯得很安靜,大家只是埋頭擺弄他們手裡的12127.html">蘋果筆記本,個別幾個還梳著馬尾辮。 白色的蘋果logo閃成一片。

剛過6點,身形矮小的種冀科博士(音譯)走到投影幕布前,開始向觀眾們介紹今天這場聚會的主題:圍繞GPU(圖形處理器)加速和HPC(高性能計算)所展開的一切開發實踐,在座的既有專家學者、一線的開發人員, 也有來自GPU生產商的工程師,大家可以就該領域內所有感興趣的話題暢所欲言。 主講人吳韌博士(音譯)在惠普帕羅奧圖研究院任職,在他的「GPU加速的商業智慧分析」PPT中推薦了一本有關GPU的參考書,剛介紹了幾句,台下一位男青年略帶羞澀的舉起了手:「這本書是我寫的」。

這是一場典型的meetup(類似沙龍形式的興趣小組線下聚會)。 在大多數時候,帶著觀點、經驗、疑問、困惑等多種目的而來的參與者總能有所斬獲,甚至會是一段程式碼。 像這樣的meetup幾乎每天都會在矽谷各地上演,場地靈活,主題多以高科技話題為主,幾乎涵蓋技術圈內的任何角落。

只要你對某個話題感興趣,你可以很方便地在像 www.meetup.com這樣的聚會召集網站上找到組織。 比如這場在卡內基梅隆大學矽谷分校的教學樓裡舉辦的GPU聚會,其召集人和參與者就來自于該網站上的HPC & GPU Supercomputing Group of Silicon Valley—— 一個對高性能計算和圖形處理器感興趣的鬆散團體。

矽谷這種Geek和Nerd紮堆的地方,技術談資是一種奇妙的硬通貨,品類繁多的各場meetup在很大程度上承載了這些「科技控」們的社交需求,聚會現場經常會出現一些高科技公司的CTO、總裁乃至創始人紮堆亮相的情景, 大家既善於傾聽,又樂於分享,許多創新的靈感就在這樣的氛圍中醞釀發酵。 早年間,在Google還未如日中天之前,其創始人Larry Page就曾經非常熱衷於混跡在各類meetup之間。

經年累積,meetup網站上依照技術話題所分隔而成的各類Group的規模和活躍程度,也在客觀上成為了某種技術的流行指數。 目前在灣區規模最大也最活躍的一個Group,是始建于2007年9月11日的矽谷雲計算小組——Silicon Valley Cloud Computing Group,該團體4年來的變遷正折射出矽谷對雲的態度。

看得見的雲

Jack在上世紀90年代初從北京來到美國,寫過代碼也做過工程師,現在的身份是一家投資機構的顧問。 他算不上極客也談不上對技術有多熱愛,但由於工作需要,自2009年至今親身參與了矽谷雲計算小組的歷次線下聚會,幾乎每場都沒落下。

據Jack講述,在前幾年,這個小組的規模很小,一般每月活動一次,線上報名的、線下來到現場的,基本都不超過20人,因為人少,場地的選擇就很隨意,隨便找個大學的會議室或是咖啡館就完全搞得定。 到了2010年春天,線上報名的人開始多了起來,而且越來越多,每次聚會的場面也越來越熱鬧。 6~8月間的每次聚會,都吸引了近100名聽眾。

矽谷雲計算小組的meetup熱潮在2010年9月到達了沸點。 由於Netflix的雲計算架構師Adrian Cockcroft應邀在當月的meetup上分享該公司的雲應用經驗,線上的報名人數很快就突破了500人。 考慮到場地限制和組織工作的難度,這場meetup最終只接受了大約300位聽眾的申請,召集人不得不在現場特意安排了網路直播。

確實,Netflix的光環足夠有號召力。 作為當今世界上最大的線上影片租賃服務提供者,Netflix自上世紀末成立以來,一直以提供傳統形式的DVD影片郵寄租賃服務為主營業務,憑藉新穎高效的會員制和影片推薦演算法一步步穩紮穩打, 其發展勢頭很快就蓋過了該領域內的老牌霸主Blockbuster。 隨著頻寬資源和即時點播技術的進步,Netflix非常敏銳地覺察到了流媒體的市場機遇,自2008年起,開始全面推動傳統DVD租賃業務的線上改造,並為其註冊會員開闢了多樣化的流媒體點播管道:Netflix的網站平臺、機上盒、 手機、遊戲主機等等,這種靈活性極強的線上數位化點播業務立刻為其攫取了大量擁躉。 截至今年年初,Netflix的會員數已由2009年初的1000萬左右迅速擴充到近2500萬人。 與此同時,Netflix的股票也引發了資本市場的狂熱追捧,其股價從2009年初的30美元左右一路飆升,在今年7月突破了300美元。

然而,在Netflix的傳奇背後,該公司頗具戲劇性的雲之旅才是矽谷雲計算小組此次meetup之所以人聲鼎沸的引爆點。 Adrian回憶說,Netflix的資料庫系統在2008年8月11日發生了一次崩潰事件,直接導致公司業務全面停滯,他們緊急在Twitter的官方微博上向使用者致歉,解釋說事故的原因是「硬體系統的關鍵元件存在缺陷」。 一面是公司轉型的關鍵期,一定要保障穩定和統一的使用者體驗;一面又是註冊會員數量和業務規模的急速擴張,現有的技術支撐系統該如何應對?

買伺服器、建資料中心似乎是唯一解決方案,但時間和成本呢? Netflix需要一次性增加超過1000台伺服器,可按業界通行規律計算,建造一座功能完備的資料中心需要18-24個月的時間,而且花費高昂。 可以說,已經等不及的Netflix是「被迫」選擇了亞馬遜的公有雲計算平臺。 對Netflix當時的處境而言,低成本、高靈活性的亞馬遜公有雲服務儼然就是其唯一的可行方案。

雲之旅的路程上也並非全是喜悅。 傳統的企業級軟體其實無法很順暢的遷移到雲中,最根本的一個原因在於,傳統的軟體發展過程中,硬體和軟體是一種很緊密的耦合狀態,而在雲上,所有的一切都是松耦合。 Netflix的解決之道是,他們把公司裡最核心的12名開發人員在一間屋子裡關了2天,強迫他們忘掉傳統的開發思維,並且只能用雲的方式來重新編寫企業應用。 後來的實踐效果證明,他們成功了。

改變已經發生。 Adrian在一年前說,Netflix已有近80%的線上視頻租賃業務完全是在亞馬遜的雲計算平臺上完成的,只有一小部分非常核心的業務資料,比如會員資訊還保留在自己的資料中心裡。 Netflix希望,到2014年其利用雲平臺完成的業務比例能夠達到100%,徹底變成一家雲驅動的公司。

將自己的關鍵業務放到別人的資料中心裡去運行,這可靠嗎? Netflix副總裁Kevin McEntee回答說,和公司自己的資料中心相比,亞馬遜由數萬台伺服器組成的冗余架構顯然更加可靠。 公司的研發團隊反而能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不斷地為海量使用者改善體驗上。

使用者不會在意你的資料中心到底在哪裡,而只會在意你提供的服務好不好。 更重要的是,對於像Netflix這樣有著鮮明「爆發力」的公司,投身雲幾乎是一個完美的方案,因為雲的高度靈活性和可擴充性,只有依靠雲的力量,Netflix才能完成爆發式增長。

(責任編輯:劉芬)

相關文章

A Free Trial That Lets You Build Big!

Start building with 50+ products and up to 12 months usage for Elastic Compute Service

  • Sales Support

    1 on 1 presale consultation

  • After-Sales Support

    24/7 Technical Support 6 Free Tickets per Quarter Faster Response

  • Alibaba Cloud offers highly flexible support services tailored to meet your exact nee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