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SQL資料庫技術特性解析之文檔資料庫
現今雲計算的從業人員對NoSQL一詞並不感到陌生,雖然很多技術人員都長期從事關係資料庫的工作,但現在他們對NoSQL技術充滿期待。 對於企業來說,從關聯式資料庫到NoSQL資料庫轉變絕對是個需要深思熟慮的大改變。 這涉及的不僅是軟體的變化,更多的是對於資料存儲上觀念性的變化。
大多數非關係資料庫都具有快速和可伸縮的特性。 通過放棄關係存儲模型和架構,關係資料庫便可脫離由緊密結合的架構所帶來對其施加的限制。 應用程式也無需再連結資料庫內表中的資料。
MongoDB和CouchDB以及RavenDB(RavenDB是基於Mocrosoft .NET Framework編寫的)等文檔資料庫除了某些特定的轉換外,通常都是通過HTTP為其提供資料, 然後將資料存儲為JSON(JavaScript Object Notation)格式的文檔,並提供多種語言的API介面。 這三款開源的文檔資料庫都將簡潔、速度和可伸縮性作為其設計的重要指標。 RavenDB的建立者Ayende Rahien就表示「RavenDB的設計初衷就旨在快速寫入並讀取」。
2012年:快閃記憶體或取代磁片
根據HIS-iSuppli的估計,在2011年下半年,硬碟磁碟機預計將占到企業市場的71%,比上半年增加0.9個百分點,而SSD(固態磁碟機)預計將從8.43億美元的規模增長61%至13.5億美元。 一些分析師預計2012年快閃記憶體的發展將加快。
企業策略集團的高級分析師Mark Peters表示,明年我們將看到更多的固態應用,不僅僅是容量上,它將被更多的使用者用在更多的場合以服務于更多的應用程式。 「固態的整體應用將從面向特定應用轉向存儲架構中更通用的用途。 固態存儲將更加普遍,無論是作為存儲系統中的標準元件還是作為新存儲系統的關鍵元件,無論是全快閃記憶體的還是複合的。 」
Nginx超微軟成世界第二大網路伺服器
據國外媒體報導,英國網路追蹤和調查機構Netcraft近日公佈報告指出,由於受到戴爾公司董事長Michael Dell及其他風險資本家的青睞, 新興的開源網路伺服器公司Nginx已經超過了微軟IIS(互聯網資訊伺服器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er),成為了世界上所有即時網頁中第二大網路伺服器供應商。
根據Netcraft的「2012年1月網路伺服器調查報告」指出,在過去的一個月中,Nginx在各種網站中都獲得了市場份額的提升,而其競爭對手Apache、微軟和谷歌的市場份額均有所下滑。
目前有12.18%的活躍網站運行在Nginx的網路伺服器中,這些擁有獨特內容,並不千篇一律的網站總數達到2220萬個。 總之,在Netcraft的這份報告中共統計了5.8億家網站,其中共有1800萬家是活躍網站。
觀點:2012年雲端資料十大熱門趨勢
當2010年落下帷幕時,新的私有雲和混合雲系統被大家認為是當時的發展趨勢。 如今,時光流逝,2011年也已經過去。 而以往的預測很多都已經實現。 2011年確實是名副其實的「雲計算」之年。 在過去12個月,數以千計的新的雲架構被構建和部署,並被用在各行各業之中。 眾多的IT廠商已經在一點上達成了一致,他們認為在未來一年雲計算IT設備的採購曲線將會繼續上升並穩步發展。 而以下十個關鍵點很有可能會在2012年引領雲端資料的趨勢。
1.繼續沿用現有的存儲系統
對於大多數企業來說,將所有企業資料都存放在雲端是不現實也是不可能的。 然而不斷擴大的資料存儲需求也潛移默化的推動了對存儲能力的要求。
2.私有雲將在大型企業中普及
企業希望在公司內部使用高效和規模化的雲服務供應商的雲模型以降低成本,例如OpenStack的計算和存儲環境。
3.雲的災害復原成為可行方案
提供災害復原的雲服務則不必支付閒置狀態的硬體設備所產生的費用,同時更有成效。 雖然不可能達到零停機的災害復原,但在幾個小時之內根據SLAs(service-level agreements)提供RTOs(recovery - time objectives)還是可是實現的。
4.雲的災害復原可能成為要求
事實上多數企業都有災害復原的策略,但如何在企業控制範圍之內創建額外的保護層級? 答案就是尋找新的解決方案,備份SaaS資料在本地或其他供應商。
5.更容易的使用雲應用
某些業務的應用程式可以完全的被遷入到雲中,以便節省企業管理和維護其軟硬體平臺的費用。
6.非關係資料庫應對大資料浪潮
大資料浪潮的到來迫使許多IT企業不得不考慮用NoSQL資料庫替換其傳統的關係資料庫,同時新的雲部署模型可大大簡化部署難度。
7.固態硬碟存儲部署在雲端
遷移到雲中的應用程式並不總能保證從資料存儲中獲取較高的性能,通過提供基於SSD(NAND Flash)的高性能存儲,雲服務提供者將能夠滿足可預見或更快的應用程式回應需求。
8.更好的資料壓縮技術
在雲中存儲每GB資料的開支仍然昂貴,重復資料刪除和資料壓縮技術能夠最大限度的説明企業降低成本。
9.更多的使用雲分析
在雲環境提供分析服務並採取「按使用次數付費」的模式可滿足許多企業的業務目標,從而為企業節約成本。
10.企業將開始追尋雲計算
在提高IT效率的前提下,某些觀念落後的管理者也許會考慮使用成熟的雲產品。 而有些則通過購買傳統IT基礎設施並冠以雲計算的名字以滿足其「雲虛榮」的情況也許會導致其成為雲計算浪潮的犧牲品。
張亞勤:雲計算在中國是雷聲大雨點小
2011年是「雲計算」概念及應用前景正式提出十周年,「雲」已經從一個模糊的概念變成了整個IT產業清晰的發展方向,「新一代資訊技術、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等都要以‘雲’作為神經中樞」已經成為共識。
張亞勤表示剛剛過去的2011年,是雲計算產業「穩健」發展的一年。 世界上很多大的公司都推出了自己的「私有雲」以及基於雲計算的產品和服務,如微軟、蘋果和亞馬遜等等。 在中國,很多IT企業發佈「雲」戰略、推出「雲」產品,運營商也開始部署基於「雲」的應用。
政府同樣也對「雲」有了更深的認識,他所到過的各國政府幾乎都在談論「雲」,美國、韓國都有一些關於「雲」的戰略,而中國政府的投入更積極。
「雲」是被逼出來的
張亞勤說「雲」是被逼出來的。 因為IT產業發展到一定階段,資料越來越多,軟體越來越複雜,終端越來越多樣,那沒辦法,好多東西必須要放到後臺去,也就是要放到「雲」裡面去。 比如搜索、地圖應用和位置資訊,沒有「雲」便無法傳播,那麼多資訊不可能存到終端裡。
「雲」絕對不是一個虛無縹緲的概念,不是講故事、忽悠人,它是IT產業實實在在操作的一個新架構。
中國的機會在應用平臺
張亞勤說未來「雲」上的競爭主要集中在三個平臺:「雲」的平臺、「端」的平臺和基於「雲」 「端」的社交、商務等應用平臺。 在「端」平臺方面,目前市場已經形成了Windows Phone、iOS和Android三國演義的局面,可以找到的機會已經不多了。 但是「雲」平臺和應用平臺方面,中國企業有很大的機會。 而中國企業最大的機會還是在應用,因為這個東西有很強的區域性和本土文化特點。
高性能計算十大應用領域 欲論證霍金黑洞蒸發理論
隨著2012年的到來,高性能計算(HPC)也隨之進入了其發展的黃金時期,從而使得高性能計算將推動眾多領域的發展,並體現其特有的價值。
高性能計算系統的發展已經從以往的對海量資訊進行運算並給出結果到現今高性能計算系統已經具備了即時的交互功能,並具有自己的「見解」。
2011年底,由日本RIKEN高級計算科學研究院(AICS)與富士通的聯合制造的超級電腦K Computer更是首個跨越億億次運算的超級電腦。 而隨著2012年的到來,高性能計算系統必將在針對個人基因的醫學技術、更加精准的預報天氣、共用記憶體計算將帶來驚喜、Hadoop更廣泛的應用、副處理器和「加速器」將帶來顯著的性能、企業將大規模部署公共雲、 資料中心將更趨於綠色化、計算流體力學、全球變暖的預測更為精確 、進行宇宙理論驗證等10個領域大放異彩。
雲計算到底算啥? 李彥宏、馬化騰PK馬雲
一千個人眼裡,有一千個雲計算。 作為一個熱門詞彙,「雲計算」到底是什麼,依然給人雲裡霧裡的印象。 在日前舉辦的IT領袖峰會上,業界大佬圍繞雲計算的爭議,成為峰會當天最大的「看點」。 以百度CEO李彥宏、騰訊董事會主席馬化騰為代表的技術派對雲計算大潑冷水,與以阿裡巴巴主席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力挺雲計算形成鮮明交鋒。 一場針鋒相對的PK,表明業界對雲計算的發展方向依然充滿爭議。
作為技術派的代表,李彥宏對「雲計算熱」大潑冷水,一針見血地指出,「雲計算這個東西不客氣一點講,它是新瓶裝舊酒,沒有新東西。 」李彥宏表示,15年前,業界講用戶端跟伺服器的關係,再往後講基於互聯網WEB介面的服務,現在講雲計算,實際上本身都是一樣,主要都是在伺服器這端來做。 「未來我也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基於雲計算的這種互聯網應用會出來,但是如果用雲計算方式多賺點錢,我感覺這個活會比較累。 」
同樣是技術出身的馬化騰也指出,雲計算確實是一個比較超前的概念。 「十年前也有人(指美國太陽微公司Sun)提出網路電腦,但是沒有人信。 因為太早了,就成為先烈了,不但轉型不成功,還弄出很多問題。 」
不過,商業派代表馬雲卻對雲計算十分看好,認為雲計算是個好東西。 馬雲表示,阿裡巴巴對雲計算充滿信心,也充滿希望。 「我們不是覺得又找到一個新的礦產,但是阿裡巴巴擁有大量消費資料、中小企業資料、支付寶交易資料,這些資料非常有用,對中國經濟發展有用。 」他認為,如果採用雲計算模式,將會降低運營成本。
日本研發網絡武器引關注 各國招兵掀網路戰
《讀賣新聞》報導了日本新式「網路武器」的研發情況。 文章指出,防衛省正在研製一種病毒,該病毒可以在受到網路攻擊的情況下,順藤摸瓜反向探測攻擊路徑,並對攻擊源進行打擊。 同時,該病毒還具有搜集情報的能力。 此事再次引起人們對於「網路戰爭」這一新型戰爭的關注與討論。
分析人士指出,網路戰開始逐步成為一種新的戰爭形式,在與傳統戰爭配合的同時,自身也開始作為一個相對獨立的戰爭領域。
如今,網路空間已經上升為與海、陸、空、太空並列的「第五領域」。 對網路的控制能力成為各國軍事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因此,各國紛紛採取措施,加強自身網路部隊的建設,增強對網路空間的防護與控制能力。
伴隨著網路戰地位的日益凸顯,各國不遺餘力地積蓄自身的「網戰」力量,擴大「網軍」人數。 然而,正如分析人士指出,人們對於和平的追求,必然要求國際社會制定相應規則,用來抵制網路對抗和軍備競賽的惡性發展。 於是,「核軍控」一樣的「網軍控」也許會在不久的將來成為現實。 畢竟,即便「兵不刃血」,戰爭還是戰爭。
英特爾路線圖曝光:2013將推四核Atom處理器
據ComputerBase網站發現的英特爾的產品路線圖幻燈片顯示,英特爾Atom(淩動)處理器產品線在2013年將包含四核產品。
這與英特爾在2011年5月宣佈的消息是一致的。 英特爾當時稱,它將在未來36個月裡對Atom處理器進行三次重大升級。 「Saltwell」將是第一批升級的採用32納米工藝生產的新的處理器。 這種處理器將在2012年推出。
這個幻燈片顯示,英特爾將在2013年推出四核Atom處理器。 這種處理器可能是代號為「Saltwell」的末期產品或者代號為「Silvermont」的早期產品。
微型伺服器、桌面一體機和超便攜移動個人電腦(筆記本電腦)等產品都可以採用這些Atom處理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