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要牢牢把握擴大內需這一戰略基點,加快建立擴大消費需求長效機制,釋放居民消費潛力,保持投資合理增長,擴大國內市場規模」。 目前,我國雲計算物聯網產業發展呈良好態勢。 物聯網產業鏈和產業體系初步形成,雲計算由概念走向實戰。 隨著雲計算物聯網技術的更加成熟,雲計算物聯網創新應用將成為促進資訊網路產業發展的「發動機」,市場規模呈指數級增長,爆發新一輪的資訊消費熱潮。
電子政務雲進入實踐應用階段
2012年,天津濱海新區電子政務雲中心、鎮江「雲神」雲平臺、成都市政府雲計算中心等電子政務雲工程相繼進入實體運作階段。
我國政府高度重視雲計算產業發展,國務院《關於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國發〔2010〕32號),把促進雲計算研發和示範應用作為發展新一代資訊技術的重要任務。 2010年10月,國家發改委和工業和資訊化部印發了《關於做好雲計算服務創新發展試點示範工作的通知》,確定首先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無錫等5個城市先行開展雲計算服務創新發展試點示範工作。
消費電子與雲計算融合發展。 當前,消費電子市場正在加速與雲計算產業融合。 與此同時,以國內三大電信運營商為主導的電信增值服務,以蘋果iPhone手機為代表的雲手機應用,以電視機廠商為主導的雲電視應用等不僅推動了消費電子市場快速發展,也成為率先落地的雲計算應用, 為促進雲計算產業發展發揮了良好的示範作用。
電子政務雲進入實踐應用階段。 工業和資訊化部確立了陝西、福建和海南作為基於雲計算的電子政務公共平臺頂層設計試點,並組織相關單位研究制定電子政務公共平臺頂層設計實施指南。 2012年3月,福建省政務外網雲計算平臺開通,為福建各級政府部門提供綠色、集約、高效的電子政務基礎設施、應用平臺及軟體服務。 天津濱海新區電子政務雲中心、成都市政府雲計算中心、蘇州工業園政務雲計算中心、山東省雲計算中心、鎮江「雲神」雲平臺等電子政務雲工程相繼進入實體運作階段。 面向公共服務的電子政務雲專案不斷湧現。 北京市東城區建立了針對特殊人群的雲計算電子政務系統和社區服務網,無錫推出基於雲計算的「感知民生」8個電子政務民生應用專案,福建省建設了面向社保、醫療等的「民生服務雲」,揚州市搭建了「12345」政府服務熱線雲平臺。
物聯網產業鏈雛形初現
當前,我國許多領域積極開展了物聯網的應用探索與試點,在電網、交通、金融服務、公共安全等領域取得了初步進展。
2009年8月7日,溫家寶總理在中科院無錫高新微納傳感網工程技術研發中心考察時指出,要大力發展傳感網,掌握核心技術,並指出「把傳感系統和3G中的TD技術結合起來」。 11月13日,國務院批復同意《關於支援無錫建設國家傳感網創新示範區(國家傳感資訊中心)情況的報告》,標誌著「感知中國」已正式上升至國家層面並進入戰略實施階段。
當前,我國許多領域積極開展了物聯網的應用探索與試點,在電網、交通、物流、智慧家居、節能環保、工業自動控制、醫療衛生、精細農牧業、金融服務業、公共安全等領域取得了初步進展。
工業領域,物聯網可以應用於供應鏈管理、生產過程工藝優化、設備監控管理以及能耗控制等各個環節,目前在鋼鐵、石化、汽車製造業有一定應用,此外在礦井安全領域的應用也在試點當中。
農業領域,物聯網尚未形成規模應用,但在農作物灌溉、生產環境監測以及農產品流通和追溯方面,物聯網技術已有試點應用。
金融服務領域,在「金卡工程」、二代身份證等政府專案推動下,我國已成為繼美國、英國之後的全球第三大RFID應用市場,但應用水準相對較低。 正在起步的電子不停車收費(ETC)、電子ID以及移動支付等新型應用將帶動金融服務領域的物聯網應用朝著縱深方向發展。
電網領域,2009年國家電網公佈了智慧電網發展計畫,智慧變電站、配網自動化、智慧用電、智慧調度、風光儲能等示範工程先後啟動。
交通領域,物聯網在鐵路系統應用較早並取得一定成效,在城市交通、公路交通、水運領域的示範應用剛剛起步,其中視頻監控應用最為廣泛,智慧車路控制、資訊採集和融合等應用尚在發展中。
物流領域,RFID、全球定位、無線傳感等物聯網關鍵技術在物流各個環節都有所應用,但受制于物流公司資訊化和管理水準,與國外差距較大。
醫療衛生領域,我國已經啟動了血液管理、醫療廢物電子監控、遠端醫療等應用的試點工作,但尚處於起步階段。
節能環保領域,在生態環境監測方面進行了小規模試驗示範,距離規模應用仍有待時日。
公共安全領域,在平安城市、安全生產和重要設施防入侵方面進行了探索。
民生領域,智慧家居已經在一線重點城市有小範圍應用,主要集中在家電控制、節能等方面。
目前,我國已形成基本齊全的物聯網產業體系,部分領域已形成一定市場規模,網路通信相關技術和產業支援能力與國外差距相對較小,感應器、RFID等感知端製造產業、高端軟體與整合服務與國外差距相對較大。 儀器儀錶、嵌入式系統、軟體與整合服務等產業雖已有較大規模,但真正與物聯網相關的設備和服務尚在起步階段。
(責任編輯:蒙遺善)